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贺兰山岩画是人类历史上活动于贺兰山地区的北方猎牧民族凿刻在岩石上的一种岩刻艺术。它记录了远古时期贺兰山的自然生态和北方猎牧民族的生产方式及其社会的经济形态。岩画内容所反映的题材主要是狩猎和放牧,以及巫师作法、祭拜仪式等宗教活动。贺兰山岩画的内容,除了反映猎牧经济以外,没有表现出采集或其他生产方式存在。在我国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等北方地区的草原、荒漠和沙漠地区,发现有数百处以细石器为主要文化特征的文化遗址,其中以我们与美国合作调查试掘的青铜峡鸽子山遗址最具代表性。鸽子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共有上、下两个文化层,上文化层  相似文献   

2.
海峰 《实践》2004,(12):53-54
一、传承草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内蒙古是自然地理的高地,也是民族文化的高地.几千年来的历史风云激荡,造就了生生不息的草原文化源脉,使这片广袤的大地上遍布辉煌灿烂的文化遗存:古朴原始的遗址,蜿蜒起伏的长城,绚丽多姿的召庙,神奇粗犷的岩画,淳厚质朴的民族风情,异彩纷呈的民族节日,别具一格的民族建筑,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闻名于世的民族史诗,风韵独特的祝词、赞词,曲调悠扬的民族歌谣,刚柔并济的民族舞蹈;从成吉思汗到王昭君,从红山文化到大窑文化,从赵长城,秦、汉长城到大召、贝子庙,从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大草原,凡此种种构成了浩繁博大的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3.
海峰 《实践》2004,(11):53-54
一、传承草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内蒙古是自然地理的高地,也是民族文化的高地.几千年来的历史风云激荡,造就了生生不息的草原文化源脉,使这片广袤的大地上遍布辉煌灿烂的文化遗存:古朴原始的遗址,蜿蜒起伏的长城,绚丽多姿的召庙,神奇粗犷的岩画,淳厚质朴的民族风情,异彩纷呈的民族节日,别具一格的民族建筑,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闻名于世的民族史诗,风韵独特的祝词、赞词,曲调悠扬的民族歌谣,刚柔并济的民族舞蹈;从成吉思汗到王昭君,从红山文化到大窑文化,从赵长城,秦、汉长城到大召、贝子庙,从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大草原,凡此种种构成了浩繁博大的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4.
1980年9月21日 ,《内蒙古日报》报头 ,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石云子的文章 :“阴山岩画的发现受到国内外重视” ,文章称 :“新华社除了播发国内新闻外 ,还向国外发出详细报道和文章。盖山林撰写的《中国规模最大的古岩画宝库》 ,已在香港大公报(英文版)刊出。这篇文章还译成其它外文 ,提供给西班牙、瑞士、英国、美国、意大利法国考古杂志。”紧接着 ,土耳其、法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意大利、韩国等国家的考古学者接踵而来 ,到内蒙古阴山实地考察。这条新闻在当时曾产生了震惊世界的轰动效应。时隔20年 ,近日我们采访了如今已被称为“中国岩画第一人”的著名岩画考古学专家盖山林研究员。回忆起当年不同寻常的岩画寻觅探险经历 ,盖山林激动的心情依然浮现在脸上。四十多年来 ,他做着一个超长的岩画梦。为了实现这个岩画梦 ,他尝尽了世间的苦辣酸辛 ,倾注了自己大半生的心血和汗水。盖山林1936年出生在河北行唐县一个贫苦满族农民之家。祖祖辈辈以农耕为业 ,对艺术可以说是绝缘的。1956年他考入西北大学历史系 ,1960年毕业后分配到宁夏历史博物馆 ,1962年调到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还是在大学读书期间 ,他就对岩画产生了浓厚的...  相似文献   

5.
李荣光 《实践》2009,(5):54-54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有横亘东西的古老山脉——阴山.在它苍茫雄浑的怀抱里,古代先民留下了他们生存、生活以及追求发展的遗迹:阴山岩画.  相似文献   

6.
张文平 《实践》2005,(9):45-46
考古学界是个普通但在世人眼里又极为神秘的圈子。 圈子里的人常年累月奔波于山川林海,徘徊于乡村阡陌。他 们勤勉有加,做着枯燥刻板的工作——揭示古代人类遗存 的种种神秘;他们的成就常常让世人大为惊叹,而他们的名 字却鲜为人知。岩画学专家盖山林先生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在盖先生的名下,有许多的头衔和荣誉:内蒙古国际文 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宁夏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内蒙 古大学名誉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包头市博物馆 名誉馆长;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内蒙古政府特 殊津贴获得者、1992年自治区文化系统优秀工作者、1993年 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岩画 学专家。 从早年的学术著作《阴山岩画》开始,盖山林先生陆续 出版了《乌兰察布岩画》、《中国岩画》、《中国岩画学》、《岩石  相似文献   

7.
盖山林满族著名考古学家岩画学家1960毕业于西北大学从1972年专门从事岩画的考察与研究工作考察岩画行程数万里拓描拍照岩画五千余幅发表学术文章200余篇出版专著15本共约500万字他的著述已为俄国英国德国蒙古韩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委内瑞拉圭亚那等国广为引用并给予高度评价1986年以教授身份出访美国和加拿大做学术交流讲学和田野考察1995年到巴黎出席国际岩画会议并做了精彩发言︽阴山岩画︾和︽中国岩画学︾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乌兰察布岩画︾获二等奖︽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荣获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内蒙古人事厅文化厅授予文化系统优秀工作者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是国务院首届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被中国美术分类全集领导工作委员会任命为中国岩画全集编委会副主任民进区委主委内蒙古政协副主席是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人大第七八届常委民进中央常委荣誉档案笔耕理想数十载 而今硕果结满枝——记著名岩画学家盖山林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5,(2)
<正>内蒙古自治区被誉为蒙古马的故乡和蒙古族马文化的摇篮。蒙古族以"马背民族"著称。在蒙古族文化中,马被奉为"神"。在北方岩画中最早出现的"史前艺术"中就有马的形象。在草原上,人们把那种没有一根杂毛的纯白马视为"圣物骏马"、"长生天"派来的使者,是能为草原带来美丽富饶和为牧民带来富裕幸福美好生活的象征。草原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核心,蒙古族马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草原文化的形象标识。一、内蒙古马业发展的六个转变养马约有4000多年的历史。马能为人们  相似文献   

9.
伊赫 《党建与人才》2000,(10):61-61
唐代,中西方文化交流进入全盛时期,唐太宗被草原各部尊为“天可汗”,各草原民族的君长来长安朝拜,多走阴山河套一线的“参天可汗道”,中原与草原丝路的联系畅通无阻。之后,唐王朝在北部疆域建五大都护府,直接控制中亚至辽东半岛的通道。其中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川上建的单于大都护府(故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的政治地位最高。该城为突厥人阿思德为唐高宗的儿子李旦筹建,李旦后来做了皇帝(唐睿宗),单于大都护府也成为通往草原丝路的商贸中心。土默川平原三面环山,一面向着黄河,有通衢大道与中原相连,在北方草原长城地带是一片形胜之地。考古工作者在土默川平原上,多次发现东罗马金币和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在土默特左旗水磨沟,出土了弯月形金冠饰片及东罗马商人的墓葬;在阴山山脉中,还发现有突厥人的石人墓,这些都是唐代北方草原地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相似文献   

10.
唐代,中西方文化交流进入全盛时期,唐太宗被草原各部尊为“天可汗”,各草原民族的君长来长安朝拜,多走阴山河套一线的“参天可汗道”,中原与草原丝路的联系畅通无阻。之后,唐王朝在北部疆域建五大都护府,直接控制中亚至辽东半岛的通道。其中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川上建的单于大都护府故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的政治地位最高。该城为突厥人阿思德为唐高宗的儿子李旦筹建,李旦后来做了皇帝唐睿宗,单于大都护府也成为通往草原丝路的商贸中心。土默川平原三面环山,一面向着黄河,有通衢大道与中原相连,在北方草原长城地…  相似文献   

11.
禁牧草原每亩补助6元 10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牧民增收。会议决定,从2011年起。在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何金玲 《实践》2005,(9):42-43
8月上旬,中国·内蒙古第二届国际草原文化节在包头 市举行,期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科联、包头市委 宣传部联合主办了“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分为草原文化与包头文化两个学术专题,将草原 文化研究和区域文化研究相结合。内容涉及包头文化的特征、 阴山草原文化发展的历史、地区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 城市文化定位问题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与会学者、 专家们认为,包头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一 直是内蒙古草原文化的传承之地。同时,大型现代工业企业 在包头市的建设发展,又为内蒙古草原文化增添了现代工业 文化的内容,使包头市在内蒙古草原文化中别具特色。因而,  相似文献   

13.
吴忠礼 《共产党人》2006,(12):47-48
宁夏古代体育 宁夏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和发展的地区.汉族人民与各少数民族在贺兰山与黄河之间的冲积平原上不仅创造了“河套文化”的历史文明,而且在贺兰山中留下了大量古文明的记录。即被后人称为“天书”的贺兰山岩画。这些岩画中。为今人留下了大量古代人类的体育信息。诸如骑射、械斗、围猎等图像岩刻作品,都可以视为一种军体和劳体活动的生动写照。在古代,宁夏人有习武的传统,回汉人民村村练武。人人身强力壮,故以武功成大业者代不乏人,如秦汉间的蒙恬、梁统,隋唐时的梁师都、韩游环,宋夏纷争中的“韩范”(韩琦、范仲淹)和元昊等人。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4,(8)
<正>让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是内蒙古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是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迫切需要。地方政府在推进围封禁牧及城镇化建设时,必须处理好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必须尊重牧民的生活习俗和民族习惯,从而避免发生一些较为突出和尖锐的利益分配问题以及影响牧区和谐稳定的社会矛盾。对此,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15.
<正>蒙古民族,是马背民族。马既是草原精神的化身,也是草原文明的摇篮。内蒙古的马文化渊流已久,关于马的谚语、岩画、颂诗、赞歌、舞蹈、琴乐、雕塑、器具……灿若星辰。人马之情,渗透到了蒙古族的生产、生活、经济、文化全界面。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寄语全区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5,(3)
<正>近年来,达茂旗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让文化的阳光照"靓"草原。拢准依托,打造游牧文化特色品牌作为内蒙古19个少数民族边境旗(市)和33个牧业旗之一,达茂旗有距离呼包二市最近的天然草原,有1.6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场。历史上,林胡、楼烦、匈奴、鲜卑、蒙古等众多游牧民族,在这片草原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游牧文明,其中以蒙元文化为代表的游牧文化最为典型。达茂旗境内留存的大量岩画,表明这里很早就是游牧文明的重  相似文献   

17.
提起西藏,人们的耳边就会响起雪域蓝天的《青藏高原》、《北京的金山上》;提起新疆,人们的耳边就会响起脍炙人口的《达坂城的姑娘》、《我们新疆好地方》等新疆民歌;提起内蒙古,许多人都会哼几句高亢悠扬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一首好的歌曲会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一个地区的文化积淀和人们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与向往;会成为传承时代精神、经所民议长文化和记录历史的强音。为了提升宁夏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向全国及世界传递宁夏的声音,宣传宁夏形象,2004年6月下旬,宁夏区党委宣传部、宁夏文联和宁夏音乐家协会发出通知,公开向社会广泛征集歌唱宁夏的歌词、歌曲作品。目前,“颂歌唱宁夏”歌曲创作征集活动已开展了一个多月,为了了解活动进展情况,本刊记者于日前专程采访了宁夏区党委宣传部“颂歌唱宁夏”征歌活动领导小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8.
正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污染防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也是守护好绿色、担负起生态责任必须打好的战役。内蒙古自然禀赋良好,118.3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汇集草原、森林、河湖、湿地、沙漠等丰富的生态资源。内蒙古横跨"三北",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希望内蒙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为了守护好这片绿色,担负起生态责任,不负  相似文献   

19.
内蒙散记     
记忆中的那首诗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使我对草原充满了无限神往和遐想。去年8月,被单位派往内蒙古工作的我,终于有了造访内蒙古大草原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0,(7):24-27
<正>在伟大祖国的版图上,放眼内蒙古西部,有一颗渠网密布、沃野千里的"绿色明珠",背依巍巍阴山,襟连茫茫草原,镶嵌在万里黄河"几"字弯头,这就是素以"天下黄河唯富一套"而闻名全国的"塞上粮仓"——美丽富饶的巴彦淖尔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