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操纵资本市场行为是诱发资本市场动荡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资本市场的创新,各种新型犯罪行为相继出现,传统操纵手法与新型操纵行为相混合、跨市场跨地区的操纵行为涌现.比较两种不同的操纵资本市场行为,资金型操纵与信息型操纵资本市场行为各有其独特性,而当前刑法规制两类操纵行为存在不足之处.同时,当前在操纵资本市场犯罪中蛊惑交易、安定操作、股份回购三个方面也存在一些疑难问题,需要区分操纵资本市场犯罪与同类犯罪的差异性,以及操纵资本市场犯罪存在例外情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3.
融资租赁的融资与融物的双重特性决定了其法律性质的复杂性。《合同法》第242条对此规定的过于概括,司法实践中适用性不够强。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在承租人破产时租赁物归出租人所有,同时出租人也可以行使别除权,这两项权利存在矛盾之处,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经济实质分析的方法加以判断。在实践中,运用经济实质分析法确定承租人破产时租赁物的归属具有代表性,以此为例可以揭示经济实质分析法的参考因素以及各因素在确定融资租赁法律性质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领域中的证券市场也逐步壮大,随之而来的是涉及证券市场的各种犯罪日趋增多。近年来,涉及该领域的犯罪呈现出专业性强,犯罪手段与方法不断翻新的情况,相比之下,  相似文献   

5.
张小虎 《现代法学》2005,27(3):129-137
犯罪概念的形式与实质,是刑法理论犯罪界说的焦点,并且由此涉及到对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在刑法规范的框架内,犯罪的形式界定与实质界定并不是冲突的;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犯罪成立条件的形式也贯穿着实质的判断。犯罪实质与形式的划分,既是立法实际的复写,也是理论分析的必要。行为的犯罪评价可以通过肯定判断与否定判断来具体实现。基于犯罪的“形式与实质双面统一”的理念,犯罪概念与罪刑法定原则具有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国外通常不在刑法典中对犯罪故意下定义,而我国刑法第14条第1款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采一种实质的故意概念。无论采平面式还是阶层式的犯罪构成体系,事实错误与法律错误的区分的实质均在于能否肯定故意犯罪的成立。就猎捕、杀害珍贵和濒危野生动物而言,可根据行为人的职业、知能水平、行为的地点、时间、次数等因素,判断是否可能认识到所捕杀对象的野生性、稀少性、要保护性等特征,即有无实质的违法性意识,是否达到了值得以故意犯罪予以非难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犯罪概念的形式化与实质化辨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犯罪概念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我国刑法确立罪刑法定以后, 如何理解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在我国刑法学界展开了理论争鸣。本文对犯罪的实质概念与形式概念以及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概念从理论上作了考察,论证了刑法典中确立犯罪的形式概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朱全景 《法学杂志》2007,28(3):109-111
法经济学作为法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其边界应该是法律的经济分析和经济的法律分析。由于忽视和否定经济的法律分析,波斯纳创立的法律的经济分析范式在为繁荣法经济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了极大的误区。就法律对经济的影响和提高人们的福利而言,经济的法律分析比法律的经济分析更加重要。重新繁荣法经济学研究,必须进行经济的法律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年来的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了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网络犯罪俨然成为了一种日趋严重的现象。本文列举实际案例结合相关理论。介绍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总结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征表现并分析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阮小慧 《人民检察》2018,(15):38-41
网络犯罪包括以网络为工具而实施的金融犯罪和以网络为对象而实施的金融犯罪。规制网络金融犯罪应坚持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即坚持立法层面上的"立罪至后原则"及司法层面上的"二次违法性原则"。针对网络金融犯罪法律规制存在的缺陷,应从实体法方面完善非法侵入金融网络信息系统犯罪、破坏金融网络信息系统犯罪、财产型金融网络信息系统犯罪的规定,从程序法方面解决网络金融犯罪案件管辖权问题及网络金融犯罪案件证据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基本原则,迫切需要明确市场与政府在法学层面的具体建构。我国法学界多以市场失灵导致政府干预来突出二者之间的补充关系。但若以市场主体、市场客体、交易条件、竞争关系等因素解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依赖市场内力协调的民法与竞争法也蕴含着政府的干预,基于政府外力干预的市场规制法同时也暗含着市场机制的重现。因此,市场与政府不只是补充关系,更有互为支撑、相互转化的交叉关系。循此逻辑,方能建立张弛有度、与时俱进、尽如所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化,证券市场作为媒介融资的必备环节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其从无到有,逐渐完善的过程亦伴随着我国证券立法的渐趋完善合理。然,市场操纵行为仍是我证券市场的一大危害。这是一种扭曲价格机制,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破坏证券市场公正性的违法行为。在建立了行政责任制度和刑事责任制度之后,还应建立完善民事赔偿责任制度以有效的遏止操纵市场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股指期货市场操纵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律上明确界定股指期货市场操纵行为,是实现有效监管的重要前提.股指期货市场操纵的法律界定应当包括概念的提炼以及一般构成要件的明确.虽然<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对期货市场操纵行为进行了初步界定,但这种界定对于股指期货市场操纵的认定而言,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必须在立法上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教义刑法学的价值:一种批判性法律思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法学刊》2016,(2):98-104
教义刑法学是德国刑法学界的一个重要的刑法概念,从字面含义上来讲,刑法应当被当做一种信仰予以遵守。但是,法律是人制定的,存在人思维上的局限性。强制性、权威性并不是法律应当被信仰的理由。教义刑法学应当是理解刑法原则与规则的一种批判性的思维理念,其信仰的并不是制定法本身,而应当是一种解释法律、适用法律的理性的方法。通过对教义刑法学价值的分析,有利于对教义刑法学进行更加深入地认识,将信仰法律规则转向质疑并信仰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15.
陈兴良 《法学研究》2008,(6):96-111
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是刑法学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其在刑法学中的意义,可从犯罪的形式概念与实质概念、犯罪构成的形式判断与实质判断、刑法的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三个视角加以阐释。在罪刑法定原则下,应当倡导形式理性。因此,犯罪的形式概念具有合理性,犯罪构成的形式判断应当先于实质判断,对于刑法的实质解释应当保持足够的警惕。  相似文献   

16.
<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6期发表了熊继宁教授的<法律关系的综合集成系统--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的系统分析>(以下简称<分析>)一文,该文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对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读后颇受启发:信息及其他高科技的出现不仅为法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而且"越来越显示出普遍的方法论意义".[1]但该文对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的分析有过于偏重信息技术方法之嫌,未能得出我等学习法律之人所期待的结论.故笔者从民法基本原理和现代社会生活出发对这一问题作一粗略的推导和解构,以期能对熊教授的观点作一点补充和修正.胡吕银,扬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相似文献   

17.
兰德斯与波斯纳的《侵权法的经济结构》是本集大成之作,但其以管制的投入产出模型去分析具自治本质的侵权法,必然是失败的。在大多数情况,兰德斯与波斯纳将防害投入仅限于物理资源,因此交易成本以及冲突活动间的价值抵换,都被排除在考虑之外。但问题是,前者正是制度选择的基础,而后者则是正确计算社会损失的保证,因此其模型就空空如也。其结果是:一、将侵害人的效益加入了故意侵权之分析;二、在分析各种赔偿责任制的利弊时,混淆了(事前)无责任制与(事后)个案中侵害人的无庸负责;三、在过失认定时,恰好颠倒了侵害人应适用的高低标准。漠视法律定性(基于制度分工),经济分析将无所附丽。  相似文献   

18.
刑事和解的初步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资源有效配置的角度来考察,刑事和解制度能有效地调整国家、加害人、被害人三方的利益格局,使各方最终获得互利的结局。与长期存在的私力救济相比,刑事和解是国家有意识的分工之作。然而这种分工不但需要富裕经济的支撑,而且还需要有民主政治的框架。本文主要采用经济学原理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法律拟制与法律类推:以刑法规范为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凤梅 《法学杂志》2006,27(1):139-141
以刑法规范为视角去审视法律拟制与法律类推,两者均具有法律漏洞的填补功能。法律拟制与法律类推均欠缺实质的正当性。对法律拟制与法律类推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基于秩序、利益、自由等表述的经济刑法法益学说在认知进路上存在问题,无法形成本体和功能自洽的法益观。应当承认集体法益的独立性,立足法益二元论对经济刑法法益进行本体重塑与功能展开。它勾连宪法,是保障在经济领域中实现个人自由的外部条件的统一体,也是经济秩序市场经济规范保护的客体。法益不是刑法独有的保护目标,仅根据法益标准难以有效区分刑事不法与行政不法。经济刑法的犯罪化应坚持保护适格的集体法益,同时更加注重合比例原则和明确性原则的补充与限制。经本体重塑的经济刑法法益兼具体系超越与体系内在功能,有助于在反思当下中国经济刑法立法与司法的基础上,重构经济刑法的立法理念与犯罪化标准,厘清经济犯罪的类型与解释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