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阐述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意义、指导方针和目标任务,对进一步开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作出全面部署,拥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前瞻性,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件.它充分表明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一大喜事,也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意见》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搞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这对于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社会科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思想史、制度史和国家与民族的兴替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要“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正确把握中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原则、政治取向及发展大势,自觉肩负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当代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光荣职责。  相似文献   

3.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完善自身的强大思想武器,是解放生产力、创造物质文明的巨大动力.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作用将更加重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为指导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连续发表了三次重要讲话,先后提出四个“同等重要”、五个“高度重视”和两个“不可替代”,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笔者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对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发展和繁荣提出以下思考建议。一、明确指导。要建设、发展和繁荣好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是新世纪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就是…  相似文献   

5.
当今我国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重理工、轻人文的现象,严重地制约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也是生产力,各教育部门特别是高校应把提高学生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水平,增进大学生人文精神内涵作为一个重大战略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工作时,高度评价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这四个“同样重要”,充分肯定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构建先进文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贯价值立场,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源头活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践行"服务人民"宗旨的根本保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秉持中国特色提供了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使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回应这一挑战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加强理论创新。应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更新研究手段与技术,完善创新体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重视对社会实践的研究与指导,同时,准确把握哲学 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三年来,党中央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重要指导思想。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我们必须首先要做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拓展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领域,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原意。  相似文献   

10.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我国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和宣传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文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学习,对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发展的现状作了一定分析;论证了建构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当务之急;对建构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及其原则与意识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命题,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是成熟的标志、实力的象征和自信的体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彰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特色",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应彰显立足于提供中国智慧的"民族特色",发挥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为人类社会发展难题的破解提供"中国方案";应彰显立足于回答现实问题的"时代特色",着力解答新时代提出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文化的核心,是国家重要的软实力;我国高校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主阵地和主导力量,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高度重视高校的主导地位。但是,我国高校社会科学发展的滞后性,不能有效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实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高校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深刻阐述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指导方针和目标,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件.为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就必然克服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错误思想,正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功能和积极作用,建立大社会科学,树立大社会科学观.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呼唤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而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就要像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所要求的那样,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繁荣发展我国科学、文化、艺术事业的基本方针,是我们党在1956年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具体情况,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而提出的。几十年来,在执行党的“双百”方针过程中,既有成…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崇高使命,也是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认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意义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为哲…  相似文献   

16.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体系规模大、涉及领域多、学科门类庞杂、从业人员多以及对人的思想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的特点。新世纪新阶段,积极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给出了积极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阐明了积极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基本原则,探讨了积极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祚 《理论前沿》2009,(14):12-14
哲学社会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中国和世界历史实践证明,重视并发展好哲学社会科学,可以振兴国家,反之则可能亡党亡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当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引导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社会科学是理论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进一步扶持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项目研究;进一步严把结项关,努力提高结项率;进一步加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机制;进一步增强精品意识,提高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把握机遇,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事关和谐文化建设。《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主体,引领着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