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探索》2020,(1):F0002-F0002
2019年11月16日上午,广州市青年研究会第八次会员大会暨换届会议在广州市团校成功举办,来自广州地区的5妹名从事青年研究的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上一届青年研究会的工作报告,并进行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广州青年研究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及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广州市团校副校长、《青年探索》主编涂敏霞同志当选为新一届广州市青年研究会会长。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我国的青年和青年工作研究来说,同样需要贯彻三个面向。这就需要改变我国青年研究的封闭状态,更多地了解一些国外青年研究的状况,借“他山之石”,以促进我国的青年研究事业,并使我国的青年研究稳健地走向世界。最近几年,我们中央团校有机会同一些国家的青年研究机构进行了交流,参加了国际青年社会学会1980年的学术会,同  相似文献   

3.
我国沿海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已经走在最前列。沿海开放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比起改革开放前得到很大提高,甚至达到小康水平。沿海的变化必然引起青年状况与青年工作的变化。当前青年发展趋势是青年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关心的问题。在2004年,我们课题组选择深圳经济特区中最有代表性的罗湖区作为重点研究青年工作发展。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罗湖区青少年近几年来的就业、日常生活、健康、思想道德素质和对政府工作评价五个方面情况,为制定青少年政策、开展和探索青年工作的新途径、新思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充权为本青年工作: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充权理论越来越受到青年研究学者及青年工作者的重视,然而,亦有论者指出,充权概念容易被人扭曲与淡化,令充权失去真正的意义。为此我们尝试探讨充权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其备受批评之处,并且提出批判社会工作取向可以补足传统充权理论的限制和启发青年工作的新方向。同时我们也分析青年工作者如何在不同层面及领域实践充权,从而让青年工作者与青少年、其身边的重要人物以及社区人士一起维护青少年的权利、关心青少年的福祉,以及创造有利青少年成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浅论青年学     
“青年学”这个概念的出现,已经多年了。尽管这几年对青年问题的研究渐趋热门,“青年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却仍然显得异常缓慢,有些青年工作者甚至对“青年学”提出了异议。本文试图对“青年学”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于光远同志说:青年学是一个科学群。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青年学的研究涉及了许多学科。对青年学持有异议的一些同志认  相似文献   

6.
《青年探索》创刊十五年了。 十五年前,《青年探索》创刊主编朱小丹在发刊词说:“探索青年,就是探索时代、社会和未来”。我们受命于时代,也受命于我们的同代人。我们将以脚踏实地的工作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尽责社会,开拓未来。因为,我们同样属于青年。 我们属于青年,因为我们热爱青年。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生气的力量,青年是社会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青年理论研究的使命吉炳轩(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全国共青团工作和青年运动的蓬勃发展,青年理论研究工作也得到了新的进展和可喜的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改革目标的提出,在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接班人的培养、青年的成长成才也迫切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与时代进步相协调一致的正确的理论指导。因此可以说,青年理论研究工作至关重要,也是时不我待,迫在眉睫的大事。当前,共青团工作和青年理论研究工作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肩负着催人奋进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青年理论工作者一定要认清形势和面临的任务,敬业奋斗,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努力把团的工作和青年理论研究工作不断推向前进。我认为,青年理论研究工作,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能够及时地、卓有成效地为培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服务,就应该做到:──青年工作理论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原则,尤其是要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指导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是引导青年健康成长的伟大旗帜,我们  相似文献   

8.
对当前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几点看法申存良深入研究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全面落实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战略任务的重要环节,是时代赋予我们理论研究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从一定意义上说,要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宣传...  相似文献   

9.
近来,青年中的结群、结社现象,已经引起青年研究者的重视。陆续有关于青年社团、群体问题研究的文章问世。尤其是金国华同志的《试论青年非正式小群体》一文(载《青年探索》84.2期以下简称金文”),论述比较系统深刻,读后深受启发。但是,这些文章大都单纯从心理角度出发,一般只探讨青年社团、群体的心理特点和心理作用。在此,笔者打算对社会主义时期青年小群体的价值、现阶段青年小群体的变化两个问题作一些补充,提出自己的看法。与金国华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0.
对于当前中国社会的青年人来说,以物质利益为核心的职业待遇是影响其职业选择的关键因素。但在对一家草根NGO的调查中发现,一些青年工作者能够在物质报酬较低的职业待遇下坚持长期从事公益职业,甚至将其作为终身事业,这与当前社会中大多数青年人的行为选择形成了鲜明对比。如何理解上述现象,是深入探索当代青年心理与行为特征的重要方面。为此,我们以在草根NGO中从事专职工作的青年人为研究对象,在社会认同的理论框架下分析其对草根公益事业和青年公益人群体建构社会认同的过程和机制。在经济理性之外,认同是引导和规范个体行动的内在机制。草根NGO青年工作者凭借对青年公益人群体的社会认同建构,克服物质报酬不足的障碍,做出异于常人的职业选择。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观察世界和研究问题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是青年研究工作者的基本功。本刊开辟《学习之友》专栏,是为那些有志于提高学习和宣传政治理论基本功的同志提供一个园地。本期刊登的《共产主义是值得信仰的崇高理想》、《有没有抽象的人生意义》两篇文章,是一点尝试。欢迎大家今后多给我们提供有一定理论深度,又能解答广大青年当前关心的问题并且生动活泼的理论普及文章,共同办好《学习之友》。  相似文献   

12.
每当提到青年工作,我们就自然会想起俱乐部、童子军这类组织。英国青年工作的传统是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这些组织上的,对大多数青年工作者来说,组织就是全部的工作。在这里,我将超出组织范围来谈一谈青年工作的几个方面。首先要谈的是传统的青年工作。它为年  相似文献   

13.
周扬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从外国输入的,但又必须在我们自己民族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文艺运动的实践结合起来,和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结合起来。”他号召文艺理论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整理研究和批判地继承我国宝贵的文艺理论遗产,以利于发展我们自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这个问题早已引起了很多文艺理论工作者的重视,而且一直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究竟什么是文艺理论的民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网络文明将会越来越深入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我们的青年大学生乃至青年一代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这就对我们的青年工作者和青年教育者提出了崭新的课题。如何在美国文化的强大冲击下坚守,发扬我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利用 Inter 网来向世界传播我们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如何引导青年充分利用 Inter 网的正效应而抑制其“陷阱”效应呢?这是值得新世纪的青年工作者和青年教育者深深思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与共青团的改革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组织,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在历史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新阶段,着力研究当前青年群体变化的趋势,把握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规律,与时俱进,改革探索共青团组织的体制创新,是各级青年工作者和共青团干部刻不容缓的职责.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矛盾的多重性和多变性,新时期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研究、探索适应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内容和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总之,我们开展青年政治思想工作,有意识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来进行,既要改变一些传统观念,又要与新形势下的工作结合起来,使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服务青年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改革和开放正在把我们推上一个新的、威武雄壮的时代舞台。青年运动被置于全新的历史环境,并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对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传统的观点和认识,正面临着时代的种种挑战。新时代和新时代的青年运动,都要求青年研究赶上其前进的步伐。为着适应这种客观要求,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观努力,对于从事青年研究的同志来说,无疑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8.
钟佩君  万光华 《传承》2009,(16):4-5
传统文化是青年毛泽东立志的思想渊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是青年毛泽东立志的时代召唤,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毛泽东立志的实践基础。从红色资源中挖掘青年毛泽东立志的主要原因,能给当代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提供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生活中,当代青年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方式十分独特。这主要表现在审美方式多元化、“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趣味不争论等多方面,其审美实践和审美趣味及审美方式也是在前辈的视野之外形成的。对当代青年的审美实践,我们应该有更加开放的视野和胸怀,准确把握青年多样化审美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其在实践中存在的文化原创能力不足等问题。在“社会青年化”的时代,美学研究要紧密地贴近青年审美实践,及时提炼青年探索“美的规律”取得的新的阶段性成果,有效地指导青年审美实践。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是青年毛泽东立志的思想渊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是青年毛泽东立志的时代召唤,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毛泽东立志的实践基础.从红色资源中挖掘青年毛泽东立志的主要原因,能给当代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提供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