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国时期川西北茂县、汶川、松潘、理番、懋功、黑水等藏羌民族聚居地区土司土屯虽经部分"改土归流",但土司制度、土屯制度依然存在且处在变动之中。本文考察了清末民初松潘土司的具体状况、汶川瓦寺土司、理番绰斯甲土司、懋功汉牛屯撤废等详情,对有关史实做了较为详尽准确的辨析。  相似文献   

2.
川西南藏族,分布在大渡河以南至雅砻江的下游地带。宋以来的文献称其为“西番”。人数共约五万一千多人。一九五二年十二月,聚居在木里的二万余人成立了木里藏族自治县,其余与汉、彝等民族杂居,未实行区域自治。川西南地带,属著名的古代民族走廊地区。费孝通先生指出:“这个走廊正是汉藏、彝藏接触的边界,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过政治上的拉锯局面。而正是这个走廊在历史上是被称为羌、氐、戎等名称的民族活动的地区,并且出现过大小不等、久暂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廖杨 《贵州民族研究》2002,22(1):101-109
本文运用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论述和分析了四川省西南部藏族宗法文化的表现形态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地处四川西北高原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曾是当年工农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目前全州尚有在乡退伍红军、失散红军、西路红军(简称“三红”)10O0#人。阿坝州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心这批老同志的生活,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补助标准和福利待遇。目前“三红”老同志每月能按时在当地民政部门领取140一255元不等的生活补助、在每月发放定期补助的同时各级党委、政府从各方面给予“三红”老同志帮助、关心发动团员、青年、民兵为他们提水砍柴、洗衣做饭保健治疗等。农牧区在发展生产上还给予优先安排成立助耕小组,帮助老红军春耕秋收,发展经…  相似文献   

5.
吕昊俊 《人民公安》2022,(21):37-39
<正>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北屯边境派出所始建于1976年,位于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市。该市紧邻中俄边境,是国家重点开发的边境旅游试验区,素有“东亚之窗”美誉。辖区有5A级景区套娃广场、蒙根花水上乐园等多处旅游景点,年均客流量超百万人次,治安环境复杂。为此,北屯边境派出所深入创新管理模式,构建起以“警灯常亮”工程、“守边共同体”等边境警务为抓手的稳边固防、服务管理新模式,维护社会稳定、护航边城经济。  相似文献   

6.
<正>川办发[2019]17号有关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川西北地区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是我省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资源的集中分布区,也是生态脆弱区。实施川西北民生项目木材替代行动,对于保护好川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引导群众逐步改变生活习惯,降低森林资源消耗,维护全省生态安全,筑牢长江  相似文献   

7.
正2月2日,融水苗族自治县洞头镇举行2015年度“美丽洞头·生态乡村”之“十佳屯”“十佳保洁员”表彰仪式。该镇通过听取汇报、明查暗访、现场查验等形式对参评“生态乡村”工作的自然屯和保洁员进行考评,评选出洞头村新寨屯、滚岑村两培屯等“十佳屯”;评选韦成仨、贾绍章2人为“特别贡献”保洁员;评选潘天杰、蒙伟杰妈等10人为“十  相似文献   

8.
温馨,是一种深沉的默契;温馨,是一种酽酽的人情味;温馨,是一种隽永的感念;温馨,是一种怦然心动的博爱。  相似文献   

9.
正山青,水秀,林幽,如诗如画,宛若人间仙境——这里是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石连村冲口屯。冲口,后背倚着滔滔大江流,腹地藏着潺潺小河沟,水塘湖泊,星罗棋布,随意点缀,润泽冲口。大江流是一条绿色飘带,从北面飘下来,割出长长的数里江岸,赐予冲口,滨水风情随风飘舞。沧桑古渡,伴着肥月瘦水轮回,静默数千年。江岸边紫黑色的清瘦的石,一如既往陪伴葳蕤的树木,而树木毫不客气地把壮硕的根,  相似文献   

10.
元代北方地区的乡里制度,主要沿用金代的乡里正—村社主首制,并在村社层面增设社长,从而形成乡里正—村社主首、社长制。当这一制度被推行到南方地区时,适应南宋固有的乡村控制体系,在都的范围内差充里正、主首,在村、保层面上设立社长,从而形成了都里正—都分主首—社长的控制体系,其基本格局则沿用南宋的乡里控制格局。元代乡里制度的基本结构,乃是乡(都)里正—村社主首、社长制:乡或都的里正是赋役征科的责任者,村社或都分主首实际负责催征赋税,社长主管督劝农桑。  相似文献   

11.
四川的藏族     
四川的藏族主要居住在川西北高原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据最近一次人口调查 ,四川的藏族人口有108万多人。早在汉代 ,今四川藏区就有冉、、白狼、白马等藏族部落。元、明、清三朝 ,四川藏区分别受中央王朝分封的土司统治 ,土司制度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废除。在四川藏区 ,土司、头人和上层喇嘛是统治者 ,农奴则被称为“差巴”和“科巴”。由于居住的不同 ,四川的藏族有多种称呼 ,川西北牧区为“安多哇” ,西部藏区称“康巴” ,阿坝南部及甘孜东部的农区藏族称“哥邻”或“嘉戒哇…  相似文献   

12.
藏族的龙     
藏族的龙有两种,一种叫“祝”,一种叫“鲁”。“祝”是一种动物龙,从不以人神的面目出现,或以具人格的面目出现,形状与汉族的龙相仿,多为绿鬃青鳞,一般被称为“玉祝”,即“玉龙”或“绿松石龙”,在神话传说及宗教画中常作神灵的座骑。这种龙主要与雷电相关,被认为住在天上的云里,它发出的声音是雷声,吐出的舌头是闪电,为雷电龙(藏族十二生肖中的龙即为此种龙)。“鲁”则是具人格的龙,也就是人们一般所说的龙神。这是藏族苯教的一种重要神灵,在苯教的天上、中空、地下或水下三界空间划分中,龙被视为下界的主宰,即从地面到地…  相似文献   

13.
在藏族的节日中,除了藏历新年过得最隆重以外,望果节也算是一个重大而热闹的节日。"望"是指庄稼,藏语叫"望卡"或"兴卡","果"是转圈的意思,即绕着丰收在望的庄稼转圈。"望果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谷物成熟时举行。据西藏有关文献资料记载,望果节主要流行  相似文献   

14.
韦张福 《当代广西》2007,(16):57-57
一个57户297人的小村子,有53户建起了漂亮的楼房,2005、2006年全村仅卖木材就收入650多万元,户均收入11万多元,人均收入2万多元。村支部书记吴吉胜介绍说,是林业,使甘坪屯走上了富裕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5.
播州土司制度的形成和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封建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统治制度。播州土司制度开始于元代,完备于明初,终结于明末万历二十八年。阐明播州土司制度的历史轨迹及其历史作用,无疑有助于黔北历史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6月15日,鹿寨县四排镇和木村木料屯的梁军站在本屯的抗日纪念碑旁,抚摸碑身刻写的《击寇雪耻篇》29个自卫队员名字,他的手停在爷爷梁启承名字上,激动地说:"我爷爷当自卫队员的时候,杀死一名鬼子缴获一挺机关枪……"尽管自卫队抗敌故事听了无数次,但每复述一次,梁军还是非常激动:打鬼子前夕,木料屯来了韦国正(韦纯束,后任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李明两位中共党员,他们在十锦乡(今鹿寨县四排镇的木料屯、鹅颈屯、中平屯和本山屯)以教师公开身份,边教书边组织群众自卫队  相似文献   

17.
藏族文化是一种人类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所创造的高原文化,也是一种特定社会历史阶段下形成并发展的文化。应当说,正是由于这些发展变化,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显示出了藏族文化的勃勃生机,显示出它兼收并蓄的文化融合能力,使它走到了人类社会的今天。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00,(2)
汉藏族和其他几个西南少数民族 ,都把“九”视为吉祥喜庆的数字。汉族的这一风俗始于《易经》 ,反映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九为天地之至数的文化心理。北京的天坛系汉族崇天的典型建筑。天坛圜丘呈圆形 ,共三层 ,每层均为九圈 ,每圈用的石料数都是九和九的倍数 ,形成一个以九为基数的数字序列。藏族在人际交往活动中 ,凡关涉到数字 ,有崇单讳双的风俗。举凡集会、祭祀、出行等重大活动 ,必选上半月的单日 ,送礼少则一件 ,多则九或十三件 ,决不送双数。藏族的崇九之风 ,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九为神数 ,天上有九头曜神 ,人祖有九兄弟 ,神…  相似文献   

19.
云典1987年担任西藏自治区乃东县曲德贡乡党委书记时,全乡农牧业总产值很少,人均收入仅395元,群众生活水平低,有8%的群众生活没有解决温饱。到1994年,全乡农牧业总产值大幅度提高,人均收入8613元,全乡群众都脱了贫,大多数农牧民群众开始走上富裕的生活道路,昔日的贫困乡成为“中国乡镇之星”。农牧民们都说:“我们过上了好生活,离不开云典书记。”云典上任后,把发展党员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他经常找入党积极分子谈话,还组织他们学习党章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求他们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勤实致富。7年来,曲德…  相似文献   

20.
《台声》1996,(9)
鲁北平原的惠民县省屯乡重视科技,重视管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已初见成效。该乡现有人口1.8万。北上河北、天津、北京,南往济南、青岛、上海的交通要道横穿乡政府驻地,历来被各路商贾看中。交通的便捷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到目前,乡镇企业已发展到777家,其中工业209家,交通运输业223家,建筑业76家,商饮服务业269家。从业人员2814人,全乡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有固定资产3640万元,年实现产值2亿元、利税200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