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论来华与朱应、康泰出使南海诸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时期,大秦商人秦论来到东吴进行访问和孙权派遣朱应、康泰出使南海诸国,是古代中外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陈寿《三国志》均未作叙述,但在姚思廉编撰的《梁书》中记载了下来.  相似文献   

2.
公元三世纪的中叶,朱应、康泰受东吴派遣,曾经出使扶南,并到过其他一些东南亚国家。这是历史上我国使节第一次访问柬埔寨,也是我国首次派遣专使与南海诸国交通往来,其意义是重大的。他们回国以后,朱应撰写了一本《扶南异物志》,但已失传,而  相似文献   

3.
何平 《东南亚》2005,(4):50-57
扶南是中国史书提到的一个东南亚古国。中国正史最早提到扶南的是《三国志》,该书卷四七吴书吴主传二记载:“[吴主赤乌六年(公元243年)]十二月,扶南王范旃遣使献乐及方物”。同书卷六十吴书贺全吕周钟离传第十五又记载:“岱既定交州,复进讨九真,斩获以万数。又遣从事南宣国化,暨徼外扶南、林邑、堂明诸王,各遣使朝贡。权嘉其功,进拜镇南将军”。此后,《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及以后一些史书均有关于扶南的记载。对之记载稍详的有《晋书》、《南齐书》、《梁书》、《南史》等。据学者研究,扶南这个国家…  相似文献   

4.
南海诸岛是我国神圣领土的组成部分,研究南海诸岛是极其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有关南海诸岛的地名,国内外不少专家和学者已作过一些研究和考证。然而,还有一些南海诸岛的古地名,见于中外图籍的记载,仍未有人作过考证,至今不知其所指。本文拟就有关南海诸岛中的一些古地名如银屿、九乳螺州、红毛浅、龙御和龙蛇屿等作一初步考证。不足之处,敬希指正。一、银屿17世纪初日本《坤舆万国全图》,《航海古图》和《东洋诸国航海图》中,在今南海北部即广东和吕宋之间台湾之南,绘有一岛,题为“银屿”(1)。此后的《东洋南  相似文献   

5.
樊文光 《亚非纵横》2016,(4):57-68,123,124
中国如何在南海主张不受《海洋法公约》调整的历史性权利,同时又受《公约》尊重,这是一大难题。造成这一困局的原因是中国南海权利主张本身存在两个缺陷:第一,试图以单一的历史性权利规则主张涵盖整个南海海域的权利,未能解决与《海洋法公约》相关条款的冲突。第二,以《海洋法公约》之外的法源主张区别于《公约》的历史性权利,但海洋权利内容又是《公约》框架内的事项,由此又落入《公约》的调整范围。对历史性权利的法源、性质和内容的阐明是中国南海权利主张的症结所在,只有对此作出有别于《公约》权利的主张,才能落入《公约》序言"未予以规定的事项,应继续以一般国际法的规则和原则为准据"的条款中,以此排除《公约》的适用。本文试图对历史性权利做全面解读,以此证实历史性权利是区别于《公约》权利的体系,不受《公约》调整;其次,试图处理历史性权利与《公约》权利的并存关系,以此证实历史性权利受《公约》尊重。  相似文献   

6.
骠王朝时期的缅甸对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骠国和吉蔑国的交往 中国人把古代吉蔑国理解为扶南,有学者认为早在公元一世纪时,扶南国就已在湄公河下游建立。据《梁书》记载,扶南王混盘况90岁晏驾时,由二太子盘盘继位,盘盘即位后把国事全交给大将军范蔓处理。《梁书》继续说,盘盘即位三年后驾崩,国人便一致推举大将军范蔓为国君。有学者估计范蔓统治的年代,大约是公元205年至225年。  相似文献   

7.
正19世纪70年代初,福建船政学堂第一期学生合影(局部),第一排左起第二人为林泰曾,第三排右起第二人为刘步蟾,均着水师军官制服,只是袖口未缀军阶。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大约都知道已衍变成成语的这句话——"既生瑜,何生亮",但是正史《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评价周瑜却是"性度恢廓",并非是心胸狭隘之人。读有关北洋水师史料多了,很多人物都似乎会浮现在眼前,甚至觉得音容笑貌都栩栩如生……比如北洋水师中的一对名将——刘步蟾与林泰曾,同时也是一对小同乡、同窗、儿女亲家,分别担任大清朝视为"国之重器"的北洋水师巨型铁甲巡洋舰"定远"、"镇  相似文献   

8.
正国内著名的越南学家于向东教授在其博士论文《古代越南的海洋意识》以及在媒体采访和讲座中,曾表达过这样一种意见:古代越南的海洋意识比较淡薄甚至可谓缺乏。(1)越南东边和南侧面朝南海,海岸线漫长,从与中国接境的最北端芒街到与柬埔寨临边的最西南端河仙,长约3200公里。如果说东、南两侧皆临海的古代越南缺乏海洋意识这一命题成立的话,那原因何在?又该如何理解作为古代南海交  相似文献   

9.
公元五世纪的转变根据传说,扶南新王朝世系被认为是起源于更加印度化的半岛国家盘盘,范师蔓在位期间这个国家已经处于扶南统治之下。在关于范师蔓征服的记载里,强调盘盘统治者是印度婆罗门的保护者,这似乎与扶南统治者的习惯很不相同。中国史籍《梁书》对扶南王位的继承作了这样的记载:“扶南人闻之(盘盘统治者),举国欣戴,迎而立焉。复改制度,用天竺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五部分关于强制争端解决机制的规定实质上就是一个普通的仲裁条款,它在处理南海问题时面临着诸多局限。首先,《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强制性是有限度的,第十五部分第一节和第三节为缔约国提供了可以规避强制机制的附加说明和选择性排除条款。其次,中菲南海争端显然是关于主权和海域划界的争端,明显超出了《公约》的管辖范围。仲裁庭对海上地物性质及"九段线"合法性的裁决会对中国的主张"未审先判"。再次,中菲达成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及中国根据《公约》298条做出的排除性声明是否能够排除仲裁庭对南海争端的管辖权?仲裁庭对此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最后,在可受理性问题上,必要的第三方问题及诉由消失问题的存在也使得本案不可受理。  相似文献   

11.
国内有关东欧国家政治转轨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东欧地区风云骤变 ,各国共产党相继失去执政地位 ,社会主义政权毁于旦夕之间。对于这一史无前例的事件 ,国内专家和学者给予了相当的关注 ,编撰了《东欧剧变纪实》、《东欧六国纵横》、《东欧剧变之后》、《东欧剧变与执政党建设》、《历史剧变——社会主义的挫折及其教训》、《谁主沉浮——对社会主义的回顾、思考与展望》、《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东欧演变的历史思考》、《苏联东欧剧变与马克思主义》等著作和《东欧民主社会主义探悉》、《东欧剧变的民族因素》、《东欧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的教训》、《东…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南海,古代称为“涨海”,因其“善溢”而得名。相传后汉时马援曾“积石为塘,以通于海,达于象浦,建标为南极之界”[1]。此后,在我国史籍中出现了“石塘”、“长沙”之名称,如《广东新语》写道:“万州城乐外洋,有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盖天地所设,以提防炎海之溢者。炎海善溢,故曰涨海。”[2]有关石塘、长沙的记载,虽然各个时期的含义不同,且所指的范围亦有所变化,但一般都是用来指我国南海疆域内的南海诸岛,并以之作为中国海与外国海的分界。因此,对我国史籍记载中的石塘、长沙的含义及其范围进行考释,对于确定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南海诸岛,在古代图籍中是怎样记载的?它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与我国人民对南海诸岛的开发经营有什么联系?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明清地图记载中的南海诸岛,称为“石塘”,“长沙”或“万里(千里)石塘”,“万里(千里)长沙”,它们是由珊瑚礁石形成的岛、洲、沙、礁、滩。这些古地名在不同时期的图籍记载并不尽相同,就是同一时代的图籍记载也因有所差异。下面就明清时代古地图记载中的南海诸岛结合有关史料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历史上的南海海域及其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我国南海,即昔口中国之境的南海,在历史上,有没有这个海的海域界限?如有界限,即以何处海面,作为这令海的海域界限?而且,这个海的海域界限,与今天南海的海域界限,是否相同?这些问题,亟需解决,才能有助于今后我国南海海域的划定。历史上,有关我国南海海域的记载,颇为分散,有些资料还需要略作稽古勾沉的工作,才能还原,率尔操觚,舛误之处,深盼指正。  相似文献   

15.
《南海行为准则》是规范南海地区秩序、管控南海危机的重要文件,但是其法律定位及其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关系仍未明确,这不仅不利于《准则》后续磋商的顺利进行,而且埋下了未来《准则》被滥用或具体作用被削减的隐患。根据《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执行情况以及目前的南海局势判断,《准则》的法律定位应该是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国际条约。《准则》和《公约》之间关系密切,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准则》和《公约》存在着条约冲突风险,《准则》若违反了《公约》所体现的强行法,整个将归于无效;《准则》若违反了《公约》所体现的强行法以外的其他义务,其缔约方将承担相应的国家责任;《准则》未违反《公约》义务而做出与《公约》不同的安排,其优先于《公约》适用。  相似文献   

16.
石锚物证与殷人东渡辨析——与房仲甫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与南、北美洲国家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探索和研究中国一美洲友好交往的渊源及其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自1761年法国学者金勒根据我国《梁书》记载、提出中国人最早到达“扶桑国”(今墨西哥)的假说以后,海内外学者对此寄予很高热情,付出  相似文献   

17.
《南海争端与国际海洋法》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李金明教授的又一本南海问题研究新著《南海争端与国际海洋法》由海洋出版社于2003年10月正式出版。这是李教授为维护我国南海领土主权、推动南海争端和平解决所做出的又一重要贡献。本书共有11章,16.5万字。这11章分别是南海主权争端的现状,21世纪南海主权研究的新动向,我国南海断续疆域线的由来、沿革与现状,越南在南沙海域声称的界限、现状与评述,菲律宾在南沙海域声称的界限由来与述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在南沙海域声称的界限,美济礁事件的前前后后,美济礁事件后菲律宾的军队现代化与美菲访问部队…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在清末民初有一位技击名家,名张长侦,江湖人称“醉鬼张三”。这是一位把式高强武艺出众的人物,在近代武术界以及社会上都有一定的声望和地位。但因张三生来谨慎,从来不公开参加社会上的一些活动,尤其晚年更是深居简出。即使到一些亲朋好友家做客,绝不谈论武术之类的话题。所以醉鬼张三的门派与功法很少有人详了。又因他人性耿直好行侠仗义,在晚清庚子年(光绪二十六年)在北京街头掌劈洋人,拯救少女,并多次惩戒贪官污吏,所以在二十年代北京的《世界日报人《晚报》、读报》、《小小日报》都有详明的记载。笔者早在五十年代初曾…  相似文献   

19.
铜鼓是古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重器。东汉初,马援征交阯,曾获骆越铜鼓,其事见《后汉书·马援传》:“援好骑,善别名马,于交阯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式。还,上之。”由于这是史书中有关南方铜鼓的最早记载,故颇受中外学者重视。马援所获铜鼓的地点,也曾有人加以考订。近偶阅《马援获骆越铜鼓地点考》一文(以下简称《地点考》),谓马援  相似文献   

20.
我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的历史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人民最早发现南沙群岛早在汉代,我国人民就已不断往来东南亚和印度各国,在航行中发现了南沙群岛。康泰《扶南传》和万震《南州异物志》记载反映了我国人民早就对南海诸岛珊瑚岛礁形态和成因已有所认识。随着我国人民认识不断深化,宋代已开始对南海诸岛命名。周去非《岭外代答》所提的长“砂(沙)、石塘数万里”。《琼管志》记述“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上下渺茫,千里一色”。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