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道德建设,塑造诚信社会,关键是要把"信用道德"建设好.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抓好"信用道德"建设,要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加强道德建设,塑造诚信社会,关键是要把"信用道德"建设好.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抓好"信用道德"建设,要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德铸兴县魂     
《党史纵横》2014,(12):F0003-F0003
正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德"是根,"德"是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义县县委、县政府紧密结合县情,提出全民性、整体性推进"道德义县"建设。目的是通过"道德义县"建设把社会主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到全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去,进而凝聚成全县人民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坚守阵地,扬清涤浊,务实的举措开创道德义县建设的崭新模式抓阵地,重建设,夯实基础。抢占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条件。有45万人口的义县,农村人口占80%,开展"道德义  相似文献   

4.
走进莱州,处处可以感受到道德建设的无穷魅力:村村张贴"孝德榜",人人争做大孝子、好儿媳,孝心故事讲不完;企业经营诚信为本,为讲诚信宁亏本不"亏心"的企业比比皆是;各机关以"忠诚事业"打造高效行政,以道德文化提升服务品质,以德立政充满浓浓的人情味……  相似文献   

5.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能否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祥的中国带入二十一世纪。"就近期而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是抓好社会道德建设。这是因为目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不良状况,广大民众议论最多、最不满意的种种现象,大都是道德领域中的问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泛滥;黄、赌、毒,这些解放初期久已绝迹的东西不但死灰复燃,而且愈演愈烈。加强道德建设已迫在眉睫。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如何加强道德建设,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集体主义道德为主体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道德为主导相结合《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如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切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一、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切入点,努力营造农村道德环境道德的养成与提升离不开客观环境的影响。道德环境的培育与营造,在道德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对于广大农村来说,怎样才能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呢?我们认为,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切入点,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营造农村良好道德环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崇高的道德理想演变成空前的道德灾难,需要深刻反思以就鉴于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极端的道德人格追求与扭曲的道德理想主义情怀,持续革命的指导思想与道德建设革命化的武断粗暴,二元对立的政治思维模式与阶级道德压倒一切的伦理失序,否定传统道德文化与否定现代道德价值理念的道德虚无主义,狂热的非理性偶像崇拜与道德榜样塑造的"雷大雨小",是造成"文化大革命"时期道德付出惨重代价的根源,也是当代中国道德建设需要吸取的教训并尽可能避免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表明,党和人民的事业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党的队伍建设。新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共中央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需要从党员自身入手。站在伦理学的视角,从党员"善"的道德意识培养、"善"的道德实践行为、以及"善"的道德理想人格塑造为切入点,探讨党员道德建设问题不失为一种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互助友爱人际关系道德建设既是对中华传统"和"文化思想的一脉传承,又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为此,本文以"厚德衡水"为例,以"善行河北"道德建设为依据,提出厚德衡水人际关系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战略部署。从制度化的角度审视诚信建设可以发现,制度与诚信道德的合力是解决诚信失范的最佳模式。不过,诚信建设制度化不等于诚信制度化,而是诚信"制度治理"与"德性治理"范式协同建构的新时代中国诚信建设新范式。就当前而言,诚信建设制度化正遭遇"非制度化生存"诚信文化、道德治理与制度治理二分、"制度供给"诚信范式症结以及实务研究薄弱等多重困境。为此,应当建构"制度化生存"的诚信文化;加强诚信建设的"制度供给";整合全社会诚信资源;强化诚信建设制度化的价值根基;加强诚信建设制度化的实务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省把巩固深化、拓展延伸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作为打造"好人安徽"品牌、夯实"美好安徽"道德根基的重中之重来抓,推广"道德档案"、"爱心银行"、"道德信贷"等具体实在、有力有效的平台和抓手,促进道德建设融入广大群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辐射带动全省思想道德建设的深入开展。截至目前,安徽先后涌现出8名全国道德模范,546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创建"道德档案",记录美德印迹。芜湖市镜湖区借鉴信用档案的做法,以社区为单位,探索给居民建立"道德台账",对道德行为进行"实况录像"。一是广泛深入宣传发动。利用社区宣传阵地和党员会、楼长会、居  相似文献   

12.
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强化法规制度建设的"刚性约束",更要强化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能力的"软性提升"。基于是非感的道德判断力、基于正义感的道德选择力、基于善恶感的道德自制力、基于责任感的道德实践力是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能力的基本构成。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能力旨在实现制度补益、个体提高、群体提升。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能力,既要加强政治制度伦理建设以提供"制度依赖",又要强化官员道德教育以进行"主体浇灌",还要建立道德行为纠偏机制以实施"外科矫正"。  相似文献   

13.
张可  刘琳 《世纪桥》2010,(1):106-107
"八荣八耻"提出了新时期的道德荣辱观,是新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的标杆。目前体育教师道德价值观取向走向多元化,促进和阻碍体育教师道德价值观的因素依然深刻影响着教师的职业行为及体育教师的工作对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必须以"八荣八耻"为指导,重新审视体育教师道德价值观,以此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促进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4.
"信"是《论语》中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就其价值而言,《论语》既把"信"看作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维系朋友关系、促进人际沟通的纽带,更把它视为为政、治国之道。就内涵层次而言,《论语》中的"信"强调忠、实、谨几个方面,这对于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也非常重要,只有以人文教育解决不"忠"的问题,以道德谴责解决不"实"的问题,以完善法规解决不"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诚信危机。  相似文献   

15.
道德需要信仰的支撑,信仰使对真、善、美的终极追求变成了现实可能。对道德的信仰能够调动领导干部的道德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道德信仰是领导干部的清廉之魂。在建设"法治中国"背景下,道德信仰是法治建设的根基,领导干部道德信仰为"法治中国"导引方向,为"法治中国"提供工具理性,是"法治中国"不竭的动力源泉。培育领导干部的道德信仰的基本理路是要构建主体、介体和环体三向维度,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我国道德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紧密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明重要的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问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思想,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形成了邓小平"德治"思想,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德治"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和谐安徽"建设中公民承担社会道德责任具有深刻的现实根据。公民社会道德责任对于"和谐安徽"建设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从目前安徽公民社会道德责任总体现状来看,我们必须从培育公民意识、促进公民参与公民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公民公德水平等方面着手,大力提升公民履行社会道德责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影响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原因 当前,道德教育效果不显著,有效性不足,这意味着道德教育的实际运作与目标要求实现的程度相差较远,即道德教育的现实功能与期望功能不相符合,与时代对它的客观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道德教育的传统特征以及"左"的思潮的影响.我国道德建设形成了长期不变并趋向僵化的第一教育理念和模式,与现实生活相脱节,影响了道德建设的成效和社会道德水平的稳步提高.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9.
徐光超 《湘潮》2013,(6):7-8
党员领导干部道德是关乎党风建设的重要问题,新时期加强党员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党员领导干部普遍存在理想信念缺失、官本位思想严重、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必须从实现"一个价值",把握"两个尺度",弘扬"三种观念"以及贯彻"四个统一"上大力加强党员领导干部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一系列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引导着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