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于激烈变动和变革时代的领导者 ,必须具备强烈的战略意识 ,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未来的探索上 ,树立牢固的未来意识 ;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战略思维能力 ,它是一种高层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种放眼全局、总揽全局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为此 ,领导者必须不断地拓宽视野 ,必须具有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适应历史发展要求的角度,讨论了邓小平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在历史发展中所处地位、所面对的国情、所在国际环境的深刻认识,论述了这一理论所择定的历史方位,由此决定了它的生命力、吸引力、凝聚力,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自建国以来,关于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话语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和新时代。在这一历程中蕴含着三大话语建构逻辑的基点,分别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践、基于‘新时代’话语特色及话语内涵。同时,新时代这一话语表达拥有着锻造自信、拥抱时代、引领世界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历史条件、历史意义三个方面的集合,构成了这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方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社会科学提供了唯一正确的理论和方法。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成果,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对唯物史观的科学运用和新的理论表现。  相似文献   

6.
7.
邓小平以其独具魅力的思维方式,走出思维中的两难僵局与悖论,开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开放之路,架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事求是、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是邓小平战略思维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它的提出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其核心唯物史观的认识;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深化了我们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越出一国的范围而对世界历史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一篇激励全体人民新时代新征程砥砺奋进的纲领性文件,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路、明确了方向、指明了目标,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何处这一重大问题,体现了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开拓性、全局性和前瞻性思考,蕴含着强烈的战略思维。通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体现了战略思维的开拓性特质;通过在战略眼光、战略部署、战略视野上的深谋远虑,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凸显了战略思维的全局性特质;通过在战略道路、战略步骤、战略选择上的高瞻远瞩,擘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彰显了战略思维的前瞻性特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在领导实践中,如果副职领导者的角色意识正确,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反之有可能给领导活动带来负面影响。各级各类副职领导者应具备七个方面的角色意识;谦恭意识、大局意识、配角意识、责任意识、信息意识、“承启”意识、“宰相”意识。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对中国发展的具体历史方位的判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世界民族理论中,汤姆·奈恩、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等英国新左派学者认为,民族是被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体的历史情势“发明”出来的,情势不同,“发明”的机制也有所不同。这一民族观念是西方的,也是世界的。以此视角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提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得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伟大历史成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提出并能够超越传统苏联民族理论的世界历史根基;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当代建构是全体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解决现代化产生的不平衡发展问题,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经济基础;高度重视共同体成员身份认同,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当前阶段的重中之重工作;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系统性的伟大国家工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起点,可将这一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根据这一体系的内在逻辑可以将其构成要素概括为一个核心、三个基础、三大主题。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基础、主要目标和发展过程是一致的,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存在多角度的差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长期的战略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全面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只有广义,没有狭义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演绎着不同的社会效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不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替代,而是从和谐的视阈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战略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说到底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外的其他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个全局的、发展的时间段,是个渐进的历史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时间点。全面认识新时代的"新",需要通过开启的新征程、涌现的新思想、面临的新方位和"四个伟大"等方面来深化。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推进文化建设的逻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伟大引领,必须以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为根本底蕴,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建构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唱响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各有其独特内涵。四者有机联系、不可分割。旗帜为制度指明根本方向,制度为旗帜提供制度基础;道路为制度提供实践基础,制度是道路的集中体现和首要标志,并为道路提供重要载体;理论体系为制度提供思想指导,制度为理论体系提供基本内容,开辟广阔前景。四者统一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党员身份是党员内化党章、准则、政治信念和价值系统等为自我思想体系并进行自我认知和确认的独特标识,是新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主体的事实或理论概括,身份管理是其力量生成和团结的思想和观念基础。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员身份从起初的信念约束状态到阶级属性再到政治身份管理过程,呈现出不同阶段自我管理的具体形式。从主体意识、现实经验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主体沿着"我是共产党员、真正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共产党员、正确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共产党员"等路径形成和发展身份认同,是团结一切力量和保证"党的在场"的关键所在,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蕴含着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内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学术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研究中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梳理与述评,较全面地反映了目前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研究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