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刑事证据闭合性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证据闭合性新探周平我国法学界、司法界对我国刑事证据学中的证据特征(或称特点)已有了颇多的论述,对刑事证据的基本概念、特点与性质上的科学探索,为司法实践中刑事证据的依法准确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根据刑事证据学中证据的基础理论,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  相似文献   

2.
朱江 《法制与社会》2014,(14):57-58
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一直以来都不是很完善,在刑事诉讼法中都处于不是很突出的部分,本文从刑事证据制度的现状和不足,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刑事证据制度改革方案的若干思考对于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早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后就产生并逐步发展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发挥了准确揭露和查明犯罪事实的积极作用,从而保证了同刑事犯罪斗争任务的完成。我们不能因为过去司法工作中出现过冤假错案,其中有些是因收集、审查判断证据和认定事实错误造成的,就归咎于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不好。  相似文献   

4.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相对新刑法称1980年颁布的刑诉法为“旧刑诉法”)已于1997年1月1日生效执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相对新刑法称1980年颁布的刑法为“旧刑法”)也将于1997年10月1日生效。这是刑事制度的两大基本法律,它们的修改与制定,对我国刑事制度必然产生很大的影响,使我国刑事制度发生变化。法医学鉴定是刑事制度中刑事证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随着两法的生效,我国法医学鉴定制度在刑事诉讼方面也会相应地发生一些改变,尤其法医学鉴定方法、鉴定内容…  相似文献   

5.
薛茜 《法制与社会》2010,(19):33-33,35
本文首先简要的介绍了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概念,而后就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制度设计作了相关构想,以期有益于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樊崇义 《法学杂志》2012,33(1):1-12
2011年8月通过初审并公布于众、征询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对证据概念与种类所做的变化、对证明标准的进一步明确与完善以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等内容充分表明我国刑事证据制度有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修正案还对辩护制度、刑事强制措施以及侦查程序等方面的刑事诉讼制度做了改革与完善。诚然,修正案中有些刑事制度的改革依然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修正案中所做的有关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反映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南男 《政法学刊》2008,25(6):84-88
证据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关于在诉讼中规范证据资格、证据收集和审查判断,以及司法证明活动的规则体系。证据制度是内地诉讼制度中亟待完善的部分。我国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在法律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分别秉承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大陆法系职权主义与混合折衷主义诉讼制度之精华,形成了各具特色且较为完善的刑事证据制度。对两岸四地的若干刑事证据规则和刑事证据证明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为内地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了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8.
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核心。对于我国现行的刑事再审制度各方多有诟病,其症结在于没有很好地解决证据的运用问题,以致于频繁地因证据问题而启动再审。本文试结合刑事再审实务,研究刑事再审证据运用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以及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证据开示是来源于英美法系的概念,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建立刑事证据开示对我国刑事诉讼所追求公正、公平、高效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同大多数法律一样需要移植国外现行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来完善自己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法律移植过程中要注重外来法律的本土化,本文从我国立法、司法及人们诉讼观念三方面对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运行环境进行了思考,使之有益于立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两个证据规定即《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台,标志着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刑事证据制度的系统化进程迈出了重要的步伐;标志着刑事证据规则进一步具体化、细化,可操作性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刑事司法改革不断推进,刑事证据制度取得了显著进步.《刑事证据两个规定》的出台,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取得的重大突破.无罪推定、证据裁判、程序法治三原则,是现代刑事证据制度乃至整个刑事诉讼制度的基石.本文以两个规定的出台为视角,从刑事证据三原则和取证、举证、质证、认证等环节,系统阐述刑事证据制度应当创新的内容和要求,力求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刑事证据制度改革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梁旭  高宏 《河北法学》2001,19(6):69-75
从新刑诉法所确立的控辩式庭审方式的特点谈起,剖析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司法实践对证据制度运行层面问题进行剖析。明确要围绕控辩式庭审这个核心,来构造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并提出方案以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为切入点,来明确法官职责、证明标准、证明责任、认证的实质.解决影响认定案件事实的关键证人证言和被告人供述的真实性、准确性问题.规定相关的证据开示制度和法官认定事实的活动和规则。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宏观角度对两大法系刑事证据法的基本内容:证明标准、证据资格(可采性)、证明责任以及证明力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大法系刑事证据法差异和共同点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中国刑事证据制度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实国情提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证据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框架。  相似文献   

14.
论刑事非法证据的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栩 《法制与社会》2010,(35):26-27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应当从完善对于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的相关规定入手,扩大非法言词排除的范围,建立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设立完整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明确对于非法证据排除的举证责任。本文从确立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面临的问题、构建我国的刑事证据排除规则以及我国刑事证据排除制度的新动向等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5.
张保生 《中国法学》2013,(1):90-102
本文针对我国刑事错案种类泛化的问题,分析了"有错必纠"与无罪推定、证据裁判等法治原则的冲突;运用"证据之镜"原理阐释了刑事错案发生的不可避免性;通过对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考察,限定了刑事错案的范围;通过对刑事再审制度和错案追究制度的认识论和价值论考察,强调了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加强证据制度建设对纠错制度完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出台,是刑事诉讼法的第二次修改,其中对大量的条款涉及刑事证据规则,这进推动了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发展.但是,这种修正主要还是为了解决紧迫的现实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7.
建议完善我国刑事证据制度李恩民刑事诉讼法颁布以来,各级公安、司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认真收集、审查和判断证据,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从实践上看,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基本上是可行的。但是,由于情况的发展变化,在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了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确立的意义、我国证据展示的现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借鉴“刑事免责”制度和“证据强制”规则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国均 《中国法学》2003,(5):153-158
刑事免责是美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制度 ;证据强制是适用刑事免责的一个重要证据规则。本文阐述了“刑事免责”制度和“证据强制”规则的立法背景、二者的内涵关系以及适用的范围等 ;论证了我国确立“刑事免责”制度与“证据强制”规则的必要性 ,提出了借鉴其合理内容的一些构想 ,认为在我国确立“刑事免责”制度与“证据强制”规则对于缓解我国侦查机关的侦查取证困难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长期以来被称作是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实事求是,是我国各项工作中必须坚持的指导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必须把实事求是的精神贯彻到每一个具体的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去。可是,把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称之为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许多同志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一称,并不能反映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