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克勤 《学习导报》2013,(20):28-29
曾任布什政府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鲍威尔,在其《我的美国之路》一书中流露:他从平民到将军,花了几十年时间;从将军到平民,却在“一夜之间”。因此他退休初始,颇不适应,甚至闹出些笑话。  相似文献   

2.
张培林 《党史文汇》2003,(10):16-19
"西北山高又水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这是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的述怀诗,表达了将军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壮怀.  相似文献   

3.
将军与俘虏     
正1988年6月20日上午,江苏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来了一位名叫森垣嘉一的日本老人,他自称是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淮北支部的成员,专程前来收集张爱萍将军当年在新四军苏北三师和淮北四师指挥敌后抗日斗争史料的,准备回去写一本有关张爱萍将军的书。笔者时任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就问他:你怎么想起要写张爱萍将军的书?你和张爱萍将军熟悉吗?他答道:我与张爱萍将军是萍水相逢,谈不上熟悉,但他为人处事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4.
曲岩  郭渊 《党史纵横》2003,(2):46-48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一路军在杨靖宇将军的率领下,依托长白山地区有利的地理条件,机智勇敢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全中华民族抗日斗争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色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恒 《党史文苑》2006,(11):43-47
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曾对他的警卫员龙开富说:"学会一个字,等于搬走一座山,学会10个字,就搬走了10座山,翻山越岭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其实,井冈山斗争时期像龙开富这样没有念过书的战士占到三分之二,后来一个个断文识字、著书立说,成为将军、学者和党的高级干部,这与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井冈山开始就在红军队伍中开展识字扫盲运动和文化读书活动分不开.这种人人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开拓性、群众性、娱乐性和鲜明的时代性,我们称之为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色文化.这种红色文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第一次走进军营、走向农村结出的硕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乃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产生了伟大而深远的影响.撩开历史面纱,让我们去欣赏独具特色的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色文化吧.  相似文献   

6.
金方昌,1920年6月生于山东聊城县一个回族家庭,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抗日斗争岁月,金方昌被党组织派到山西代县工作,先后任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县委委员、县青救会主任、县游击大队长等职。由于叛徒告密,1940年12月惨遭敌人杀害,时年仅20岁。 代县,地处长城要隘,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七七事变后,日军很快占领了代县,并将此地作为南进的跳板,驻扎一个旅团,并修建飞机场。党组织为了加强这里的工作,尽快打开斗争局面,派年仅18岁的富有强烈的正义  相似文献   

7.
人活这一辈子真是不容易。一个平民老百姓,一生都要经历风雨、磕磕绊绊;对于上层人物或社会名流来说,他们的人生之路,更是充满了荆棘坎坷,甚至险象环生。沈阳军区原副司令员刘转连,战功赫赫,多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闪闪发光的军功章令人羡慕不已,两肩熠熠生辉的将军章,更是给人带来无限的爱戴和敬仰。然而,谁又能想到,将军的人生,依然不平坦……  相似文献   

8.
定襄县拥有悠久而光荣的革命传统,这里走出了以薄一波为代表的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其中包括6位开国将军(5位少将、1位中将),成为文革前山西省将军最多的一个县。为了民族的解放、国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曾对他的警卫员龙开富说:“学会一个字,等于搬走一座山,学会10个字,就搬走了10座山,翻山越岭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其实,井冈山斗争时期像龙开富这样没有念过书的战士占到三分之二,后来一个个断文识字、著书立说,成为将军、学者和党的高级干部,这与毛泽东  相似文献   

10.
1998年2月8日16时42分,由毛泽东主席亲自授衔的57名上将之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领导人王平将军停止了呼吸。将星殒落,山河同悲。在悼念王平将军的日子里,阜平人民深切缅怀将军的丰功伟绩,缅怀将军对阜平老区的关怀和支持。 抗日战争刚开始的1937年9月26日,王平将军从延安渡黄河经太原来到阜平,任晋察冀临时省委军事部部长兼阜平县动委会主任、县长。王平将军和聂荣臻元帅及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起,放手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抗日烽火很快在阜平及整个晋察冀边区轰轰烈烈地燃烧起来。解放战争中,王平将军率部转战黄河南北,长城内外,屡建奇功。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工作需要,公务繁忙,他回阜平的机会少了,但作为阜平县人民政府的第一任县长,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  相似文献   

11.
陈枫 《党建文汇》2010,(12):41-41
1947年3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指挥20万国民党军,对陕北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大敌当前,刘少奇、朱德去河北建屏县(1958年并入平山县)组建中央工作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叶剑英、杨尚昆率领中央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到山西临县组建后方工作委员会。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带领一个精干的小机关,在陕北坚持斗争。一年转战陕北的艰苦斗争,  相似文献   

12.
12月18日,是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著名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诞辰100周年.黄显声将军的一生,是光辉战斗的一生,他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毅然投身于救国救民的抗日战争,被誉为“血肉长城第一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他从一个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爱国军人,逐步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高尚爱国情操、丰富斗争经验的杰出的民族英雄,直至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黄显声将军是“红岩魂”中优秀代表人物之一.为纪念这位杰出的民族英雄,进一步弘扬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一身正气、追求真理、疾恶如仇的高尚品质,更好地加强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辽宁省中共党史学会、鞍山市史志办公室、中共岫岩县委、岫岩县政府联合在岫岩县召开了纪念黄显声将军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王怀远,曾经同黄显声将军共过事的原省委老领导郭峰、宋黎,鞍山市委、岫岩县委、县政府领导及黄显声将军的部旧、亲朋好友等8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文清主持.省委副书记王怀远代表省委在座谈会上讲了话.他说:我们在这里举办纪念黄显声将军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对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意义是非  相似文献   

13.
昂首击浪赶潮头──访中共府谷县委书记乔万荣本刊记者桀骛不驯的黄河在这里突然拐了个弯,温顺的仿佛耽于思索地缓缓流去,府谷县城就屹立在黄河这段"弯"中,她地处陕西最北端。有人形容陕西是跪着的"将军俑";那么府谷就是将军的脑壳。处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和世界...  相似文献   

14.
正大别山中的河南省新县素以"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而著称。新县在共和国十大开国"将军县"中居第六位,这里共走出了43位开国将军。担任过共和国大军区司令员职务的,这个县走出来的开国将军占近二分之一。解放军实行11大军区体制时,这个县走出来的开国将军曾担任过北京军区、南京军区、沈阳军区、兰州军区、广州军区等五个大军区的司令员职务。新县籍共和国开国将军中职务最高者是开国少将李德生,他曾任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  相似文献   

15.
1965年,我在福建省福安县溪潭公社廉村大队开展社教工作,曾与黄烽将军在一个村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工作”近一年之久。  相似文献   

16.
从原始森林走出的人类,始终与绿色唇齿相依,朝夕相伴;从大别山走出的将军,对故乡的青山绿水,总是梦萦魂牵,心驰神往。 1992年春,当金寨县成为安徽第一个荒山绿化达标县时,金寨籍的将军们为家乡圆了绿色梦而兴奋不已;在林业第二次创业的今天,将军县的乡亲们也没有忘记老将军对绿化工作的关心与支  相似文献   

17.
李文卿 《党史纵横》2002,(11):10-14
《“文化大革命”中的许世友将军》由“文革”期间许世友将军的秘书、后任国防大学政委的李文卿上将撰写。该文集中地再现了许世友将军1967年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至1976年粉碎“四人帮”期间的主要经历,重点记述了动乱岁月许世友将军同林彪、“四人帮”进行坚决斗争,致力于稳军安民护国等富于传奇色彩的动人事迹。作者凭借近距离观察的优势,饱蘸真情实感,着力描写我党我军这位著名战将忠勇双全、胆识兼备的军人风骨和性格特点。笔下皆为亲历、亲见、亲闻之事,取材翔实,表述朴实,可以说,写出了一个真实的许世友将军。该文篇幅较长,经征得作者同意,我们将其删改成若干个故事,从本期开始连载。  相似文献   

18.
(一)黄平民,1900年出生于广东省廉江县塘蓬乡八莲塘村。黄平民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上省立高州中学。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黄平民在高州城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激发了革命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9日,是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东北抗日联军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牺牲60周年纪念日。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李兆麟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无私无畏,披肝沥胆,特别是在率领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浴血作战中,表现出了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李兆麟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将军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唤起了千百万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誓死斗争的觉悟和信  相似文献   

20.
1 左权,是一位抗日将军的名字,然后成了太行山上清漳河畔这个县的名字,因为这位抗日名将的鲜血染红了这块土地. 这个先叫辽县后叫左权的县的东南部,有一个仅有六户人家的山庄窝铺,虽在大山深处,名字却多少带着一点诗意--南井上,被戏称为"南京".这里离八路军总部驻地麻田十公里,离左权将军殉国地十字岭也是十公里,南井上正位于这条线的中点.也许是清凌凌经年不断的那口"井"水的吸引,也许是小庄过于隐蔽,八路军兵工厂竟选中这块风水宝地,建筑了近百孔大石窑,生产枪弹."家里住着八路军,西房是放子弹的库房.整箱整箱子弹总是黑夜用骡马驮走……"奶奶总说那些八路军真好,还轮流抱我、逗我,可惜我不记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