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莉 《理论探索》2003,(4):30-31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全党理论创新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1,(12)
"两山"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立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传承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科学论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关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发展理论、劳动价值理论,从三个方面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把握"两山"理论的三大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0,(2)
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既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又是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实践的创新,该论述给予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以重要指导。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为着眼点,以加强民族团结为着力点,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把民族工作做扎实,铸牢人民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取民心加强民族团结,把党的顶层设计贯彻落实到民族地区发展的方方面面,使顶层设计落地生根,因地制宜探索民族地区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的民族构成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对我国民族理论进行了四次重大创新和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并以之为标志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这些理论创新,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解决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民族问题,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保障,也为巩固和完善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内在地使党具有成为人民和民族先锋队的必然性,我们党1935年就提出"两个先锋队"的思想,只是这种必然性的反映.新世纪,我们党重提"两个先锋队",并不是要建立"全民党",恰恰相反,它与"全民党"有本质的区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伟大创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党成为"两个先锋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世纪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出现的独特的意识形态现象,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怀疑和对西方新的革命道路的探索是其贯穿始终的、共同的世纪性主题.除第一代"新马克思主义"者是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及其道路的反思者与探索者外,法兰克福学派以后的"新马克思主义"基本上告别了无产阶级革命,二战后的两代人更是以追寻非无产阶级的西方革命的动力为主要目标."新马克思主义"世纪主题在哲学、经济和政治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凸显其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7.
一、从完整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说起多年来,关于民族理论的著述,许多都是引用斯大林著《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及其续编《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对"民族"的定义,即"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  相似文献   

8.
正《理论视野》杂志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理论刊物,重点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并对社会关注的理论热点难点作深度分析,努力体现"思想解放、理论前瞻、视野开阔、文风活泼"的办刊风格,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党政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服务。《理论视野》着眼于新的实践,立足于改革创新,力求与时代同行、与理论发展共进,  相似文献   

9.
正中共中央党校主管、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的《理论视野》杂志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理论刊物,重点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并对社会关注的理论热点难点作深度分析,努力体现"思想解放、理论前瞻、视野开阔、文风活泼"的办刊风格,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党政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服务。《理论视野》着眼于新的实践,立足于改革创新,力求与时代同行、与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做好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应有之意,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根基。毛泽东的民族发展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于今天我们开展民族工作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对民族问题及其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分析的产物,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的民族关系,但是在民族地区仍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影响到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和各民族的团结稳定,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视域下分析影响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要素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很强的理论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内在地包含民族团结的逻辑起点、逻辑目标以及实现路径。基于群体共同利益而不断扩大的民族交往是民族团结的出发点,以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的民族交流是民族团结的价值追求,共生和谐的民族交融是民族团结的实践路径。新时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价值旨趣和实践指向,厘清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理论关联,不仅有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确认识民族及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而且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中央党校主管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邮发代号2-13中共中央党校主管、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的《理论视野》杂志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理论刊物,重点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并对社会关注的理论热点难点作深度分析,努力体现"思想解放、理论前瞻、视野开阔、文风活泼"的办刊风格,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党政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服务。《理论视野》着眼于新的实践,立足于改革创新,力求与时代同行、与理论发展共  相似文献   

14.
作为马克思主义价值叙事体系,"共同价值"表明了其在历史必然中应然出场的叙事缘由、超越西方现代性并重构现代性的叙事实质以及坚持意识形态守正与创新的叙事特征。从"共同价值"产生的叙事缘由来看,在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一体化进程中,"共同价值"的产生顺应了人类相互连接、共同交往的发展要求,并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与伦理正当性的基础上,指引现代性世界协作共进,证明了其出场的必然性与应然性;从叙事实质上来看,"共同价值"超越了西方现代性体系的虚假性与有害性,重构了"合作共赢"的现代性意识、"平等协商"的现代性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方案;从叙事特征来看,"共同价值"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独特优势,即在守正科学意识形态基础上,实现了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世界性创新,解决了意识形态差异与合作发展之间的历史性矛盾。  相似文献   

15.
郝时远 《瞭望》2022,(6):20-2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这条道路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国情;这条道路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共建共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和重大原则.这一论断的提出既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客观条件和现实任务,同时又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理论品质."共建共享"思想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群众观,闪耀着辩证法的智慧和光芒,科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是由斯大林在1913年提出的。他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提出的这个民族定义,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一大贡献,对于全面论证和正确阐明俄国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纲领,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民族纲领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各国马克恩主义政党解决民族问题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斯大林是民族理论专家,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既有杰出的贡献也有重大失误。斯大林对民族理论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精辟组成部分,对斯大林民族理论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刻的了解民族问题的本质,从而为解决民族问题提供理论的借鉴。近年来对斯大林的是非功过的"重评之风"盛行,有过赞誉有过诋毁。本文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为基本立足点,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苏联的运用和发展为基本线索,系统的梳理斯大林民族理论的萌芽、形成、深化、巩固、异化等历史演进过程,进一步科学的揭示斯大林民族理论的发展规律。文章辩证阐述了斯大林的经典民族观、民族平等观、民族自决观、民族区域自治观等精辟观点及其形成的原因、主要内容和影响。最后对斯大林民族理论在苏联民族工作实践中取得的贡献和造成失误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力求真实还原斯大林民族理论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19.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既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要求。我们党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表现出高度的理论自觉,而且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树立了理论创新的典范。在新世纪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培育创新主体与营造创新环境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价值:"三个代表"的双重哲学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志军 《理论探讨》2003,36(1):18-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科学和价值的双重哲学维度.其科学维度体现于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坚持、对于"三大规律"的自觉把握和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的创新.其价值维度体现于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倡导及其实现路径的探索.两者统一于生产力的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的获得和党的现阶段纲领向最高纲领前进的历史进程之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