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图说天下     
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数据,经初步核算,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9.08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GDP达到10276美元,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人均GDP是比较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此前,全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经济体总人口近15亿,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相当于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世界人口规模达到近30亿。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还在金融危机中挣扎,韩国经济却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增长率达到了6.1%,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人均GDP时隔3年再次突破2万美元,对外贸易额接近9000亿美元,为世界第七大出口国、第九大进口国;创造贸易顺差417亿美元;外汇存底接近3000亿美  相似文献   

3.
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000美元,跨上了一个重要台阶。有学者说人均GDP 突破1000美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也有人说人均GDP1000美元意味着能源需求加大、收入分配差距加大以及资本外流倾向开始出现等;还有的说,在经济发展进入这个新增长期时要做到三个『不要轻言』。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说法呢?请看专家的发言。  相似文献   

4.
2007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2400美元.如何衡量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比起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均GDP,中国的人均生活水平有低估之处,但如果与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2400美元相比,又明显高估.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日本.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2003年GDP增长9.1%,GDP总量达到1.4万多亿元,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即人均1090美元。这表明我国经济已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也意味着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期。国际经验告诉我们,进入人均1000美元的经济发展阶段,是一个国家加快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战略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2,(4):30-30
全国各地2011年的GDP“成绩单”日前浮出水面,25个省份的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大关。其中,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人均GDP均超过8万元,按年平均汇率(1美元=6.45元人民币计算)折合1.2万美元。从2010年世界银行划分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贫富程度标准来看,已达中上等国家水平,接近富裕国家水平。但相关专家表示,  相似文献   

7.
郑红君  朱峰 《前线》2012,(6):40-42,20
当前,首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2011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万亿元,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约76%,人均GDP达到12447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标准,北京提前跨入了中上等国家收入水平,并接近富裕国家水平。在中上等发达水平这一阶段,首都社会发展模式正发生着深刻转型,包容、均衡与和谐越来越成为转型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经济"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0,(20):15-15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预测,随着韩国经济的快速复苏,该国2010年经济增长率可升至6.1%,人均GDP有望达到2.0566万美元。韩国的人均GDP在2007年曾首次突破2万美元,达到2.1651万美元。  相似文献   

10.
袁刚 《当代贵州》2015,(6):42-43
<正>2014年,江口县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对外形象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良好进展。2015年,江口县将立足发展新常态,不断开创江口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2014年,江口县在挑战中前行、在比学中赶超。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预计全县GDP首次突破30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3000美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分别突破2万元、6000元,在全省10个生态保护重点县中综合排名第二位。对外形象不断提升。成功申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全国生态功能转移支付县域,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成功承  相似文献   

11.
刘建飞 《新视野》2001,(4):59-60
中美关系是国际关系史上最为复杂的一种双边关系,既有两种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关系的属性,又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系的属性,还有大国之间关系的属性。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影响非常深远但却不为人们所重视的,就是文化因素。从“文明冲突论”谈起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国家安全形势大为改观。但是,美国的一些战略家们并不认为美国可以高枕无忧了,于是开始未雨绸缪,针对当今世界的新特征,提出各种新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应对战略。最有影响的就是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亨廷顿将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看成…  相似文献   

12.
一、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重要性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1959年4月由周恩来同志亲自倡导并开展起来的.从此,全国政协和地方委员会先后成立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或文史工作组,直至沿革到现在的文史资料委员会.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的内容,根据周恩来同志在1959年对60岁以上委员提出的把从清末"戊戌变法"到全国解放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的要求开始,其后根据五届全国政协以后委员中增加了一批老党员的特点,文史资料又增添了革命史资料的新内容,使文史资料工作有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的诞生使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担负着全国领导责任和执掌全国政权的执政党。这一方面为党通过国家政权,组织领导全国人民实现自己的纲领,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也使党的建设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同时,随着党的地位和客观形势的迅速变化,党的思想、作风、组织上都出现了一些不纯现象。此种情况下对全党进行集中性的整顿就变得非常必要和紧迫。1950年5月1日,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同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正式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主要任务是“提高干部和一般党员的…  相似文献   

14.
从 1937年 7月日本全面侵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 ,国民党不顾国难当头 ,悍然发动了两次反共高潮。对国民党制造的这两次国共摩擦 ,美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即从第一次的不干预政策到第二次的反对国民党打内战。为什么美国会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呢 ?这同它的对华政策及当时的世界局势密切相关。本文试分别析之。(一 )日本在 1937年 7月 ,开始了全面侵华 ,抗日救亡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呼声。国共两党终于停止内战 ,重新合作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国民党并没有放弃它反共的政策 ,在 1939年 1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 ,确立了“防…  相似文献   

15.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而在建国前夕 ,作为新中国的立国理论和政策导向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却显得极为初步和不足。因此 ,在毛泽东的倡导下 ,党和国家领导人 ,把全面系统地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特别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定位和基本属性问题 ,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并达成共识。但是事实上 ,建国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存在极为短暂 ,“过渡形态”也离开了原始设想的相对稳定的初衷。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些肤浅的分析。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 ,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16.
能源问题是中美两国既面临共同挑战也具有共同利益的重要合作领域,日益受到关注.奥巴马就职以来,能源合作逐步成为巩固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内容和坚实基础.但对彼此地位误解性的认知、互信不足以及美国将能源问题政治化等因素,制约着中美能源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中美双方可以考虑通过进一步明晰两国能源关系既合作又竞争的基本态势、双边合作与多边协调紧密结合以沟通化解猜疑、解决好中美能源合作的未来机制建设和拓展合作领域等途径深化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一、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于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全部过程 历史证明,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克敌制胜的第一大法宝。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事情的关键。开国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牢牢抓住不放,并且贯穿于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全部过程,未敢丝毫懈怠。 (一)在历史转折关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抓好自身建设的敏锐性和超前意识。 中国共产党善于从历史的经验中学习。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就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甲申三百年祭》印发高级干部.告戒全党从李自成的失败中引以为戒。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毛泽东代…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目标,对新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密切注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价值原则的统一,既坚守国情党情实际和马克思主义原则立场,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连续性,又切实体现民众利益愿望要求的发展变化,扩大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性,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这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高校内部领导体制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党和行政职能能否充分发挥,各项管理工作是否协调高效,进而影响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变,高等学校内部领导体制也发生了多次变革。回顾我国高等学校内部领导体制演变过程,对于研究和确立适合21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社会主义的高等学校内部领导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改造与创建阶段 1.校长负责制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国政府全面接管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高等学校,并根据1949年9月29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  相似文献   

20.
试论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几种主要宗教 ,各自都有不少的信教群众。如何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 ,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不可漠视和回避的课题。回顾建国初期中共处理宗教问题的历史 ,总结建国初期中共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经验 ,对于 2 1世纪中国宗教问题的处理 ,富有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拟就此作一初略探讨。一、宗教是长期存在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 ,处理宗教问题的关键是切实执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宗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 ,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 ,它和任何事物一样 ,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