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整体性政府与大部门体制:行政改革的理念辨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对传统官僚体制进行反思及变革的过程中,整体性政府和大部门体制作为两种不同的政府运行模式,对行政改革提出了各自的理念、价值与发展路径。本文探寻了整体性政府所追求的整体性价值、协同的组织结构、跨部门的工作机制,进而分析了大部门体制的内部化的逻辑。从两种理念的内在机理对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提出在当前行政改革中应注重行政职能的转变、强调整体性文化和价值的塑造、完善沟通协调机制,更好地促进大部门体制改革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李凤 《重庆行政》2008,(1):20-21
一、统筹城乡和大部门体制的提出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7年10月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大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大部门体制在我国的首次提出,意味着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目标已经明确,即整合政府行政资源,构建富有综合性、协调性的政府行政体制模式——大部门体制。而同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那么,两个新生事物的同时出现,如何去寻求二者的契合点,捕捉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就成为了当今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大部门制改革是建设小政府治理模式的重要途径,其在政府职能、权力、规模以及改革目标上与小政府治理模式的要求是相一致的。目前,我国在实施大部门制改革,建设小政府治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法制建设,以及配套改革措施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以大部门体制为导向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实质是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对政府权力规模与结构的重构,是政府规模适度化与政府结构合理化的逻辑选择。从政府职能、规模、结构的三维互动关系出发,作者认为,“大部门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政府职能的“到位”、政府规模的精简、政府结构的合理,从而实现政府绩效的最大化。因此,必须以决定政府规模与结构组合的内在因素,即政府部门问的关系、政府职能的结构、政府权责的匹配作为“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抓手。  相似文献   

5.
王克群 《桂海论丛》2008,24(3):64-66
目前地方政府党政两套班子。机构重复设置、多头管理的情况非常普遍。抓紧进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非常必要。成都市、随州市率先实行大部门体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给机构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6.
大部制是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普遍采用的政府体制模式,推行大部制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改革中,如何再造部门文化、调适部门利益冲突、实现对大部门组织的监督和党政权力的对接,是大部制改革面临的难点和挑战;而如何正确把握大部刺改革的节奏和推进方式,跟进配套改革措施,则是大部制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党的十八大所阐述的中国特色行政体制目标模式中,大部门制和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其一体两面,前者是组织形态,后者是实质内涵。目前改革的关注点集中于大部门制的横向整合上,而同样对新体制起重要支撑作用的大部门内纵向改革应当是下一步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说,纵向改革的成败严重影响到大部门制和服务型政府的效果。因此,应当抓紧以大部门内的纵向改革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马清明 《政策》2008,(4):34-36
随州建市8年来,以“推行大部门体制、打造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始终坚持走“小政府、大社会”路子,铁腕控制机构、人员编制,初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模式,较好地遏制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的膨胀。全市行政、政法编制总量从原省直管的随州市和广水市的总量5569名减少到5134名,减少435名,精简率8%。2000年至今,全市财政供养系数连年负增长,促进了行政成本最低化、行政效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研究审批制度改革与行政体制创新,首先对审批制度和行政体制等相关概念必须阐明。从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和运筹学等学科中,或孤立的或交叉、渗透等综合性角度的任意切点去研究上述概念,均将溯及久远的历史甚至上古时期,  相似文献   

10.
电子政务建设是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正确处理好政府机构改革与电子政务建设的关系,事关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质成效和电子政务发展方式的合理转变。在对政府机构改革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入"模块化"开发理念等若干对策措施,以保证电子政务建设面对政府机构改革预期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最大限度地节约社会成本,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1.
探索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2.
政府“大部制”面面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大部制也不例外。大部制的优点主要有:有利于集中和整合资源,克服部门本位主义;为行政协调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化解职能交叉、"九龙治水"等矛盾;提高公共服务的效能;加强宏观调控,较为有效地应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有利于推动地方政府进行行政改革。但在推行大部制中应注意防范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如:增加部内协调的负荷和难度;部门行政首长与其下属之间存在张力;加大条块矛盾;大部制改革的阻力大,可能使改革流于形式;加剧了机构重叠;盲目合并带来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大部制改革的实践诉求与目标指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了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大部制既是西方国家近几十年来政府机制改革的共识,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和实践诉求,其目标指向是构建"统一、高效、精简、廉价"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4.
三、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如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近些年来我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规定了改革的方向。“十六大”报告规定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正确处理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创新:比较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应对多发多样的行政争议,世界上多数国家纷纷创设并不断完善行政复议制度以分担传统上由司法机关承担的纠纷化解职责。创新是行政复议制度的天然属性,也是其存在的常态。我国统一的行政复议制度确立时间不长,作用发挥积极但还不够充分,面临着体制机制等现实创新需求。这种创新,需要审慎把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其探索方向在于,以行政复议委员会为载体,以规范性和因应性为基点,以权威性、专业性和公信力为价值取向,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与域外成功经验为一体的行政复议制度。  相似文献   

16.
杨沛龙 《桂海论丛》2010,26(6):105-109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进一步深入,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越来越多地承担了以前由政府部门承担的职能,成为政府职能的替代性力量。这有利于建立一个职能优化、效率突出的政府。但是由于政府下属或主管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对政府的依赖关系,使政府将大量事务性的工作交给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完成,政府还可以通过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行使应该转变和精简的职能,使政府本该转变和精简的职能实质上仍然保留在政府手中,导致政府职能转变的停滞和失败。因此,事业单位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应该统筹协调,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30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公共服务发展的成就,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体制、机制障碍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政府公共服务职责体系,深化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绩效;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县政改革已经成为学术和媒介场域的公共话语。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视角,考察了县政改革话语的由来以及学术场域关于县政改革的话语生产的逻辑。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近几年现实层面县域群体性事件所暴露的县域治理危机以及县域治理实践的分析,提出县域治理改革是中国改革下一步的关键点,而官民关系的重构是县政改革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英国执行机构改革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英国执行机构改革的国际地位及其当前在我国产生的影响使其备受瞩目。本文对执行机构改革背景及针对的问题、执行机构体现出的组织模式多样化原则、执行机构的管理体制、执行机构的改革趋势等进行系统描述讨论。其目的在于阐明 :执行机构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机构类型和组织模式的多样化 ,其性质是一场管理革命而非机构的革命。在此基础上 ,就英国执行机构改革对我国的启迪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