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所说的盗窃空隙,是指犯罪分子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可资利用的漏洞,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空子。逐步消除盗窃犯罪的空隙,就是要在发现空子、解决空子上狠下功夫,不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犯罪分子惯用的伎俩是钻空子作案,利用由于管理不严、工作不力而造成的某个单位、某个地区、某个方面、某个时候的空隙,进行犯罪活动。盗窃犯罪与犯罪分子可  相似文献   

2.
流窜犯罪是以犯罪为目的的,跨市县流窜作案的犯罪分子。深入剖析流窜犯罪的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探索、掌握流窜犯罪的规律,研究对策,对症下药,进行治理。在此,笔者仅从办案调查中所获的流窜盗窃案件的资料分析当前流窜盗窃案件的特点,主要有下列五点:  相似文献   

3.
盗窃大牲畜犯罪是一种严重的侵财性犯罪,也是农村盗窃案件中发案率较高的犯罪之一。当前,在我国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绝大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还依靠牛耕马驮,饲养大牲畜成为群众的主要生产、生活和经济支柱,由于防范措施不到位,为犯罪分子带来了可趁之机,盗窃大牲畜犯罪案件居高不下,特别是一些省、地、县、乡的接边地区表现得尤为猖獗,犯罪分子常常是内外勾结,流窜作案,异地销赃,迅速得手。有的盗窃大牲畜犯罪集团甚至有严密的组织和周密的分工,集盗、运、销一条龙作案,发牲畜之财,走害民之道,扰得农村牛马不宁,给老百姓的财产构成…  相似文献   

4.
窝赃、销赃行为,是旨在帮助犯罪分子窝藏赃物,代为销售赃物,为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创造条件。而买赃行为则是帮助犯罪分子脱手赃物,助长犯罪的发生。在侵犯财产罪,甚至在普通刑事犯罪中,盗窃案件总是居首位的。盗窃案件发案率之所以那样高,盗窃所得的赃物如此容易脱手销赃,这与买赃行为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刑法中对窝赃、销赃犯应当依法惩处已作明确规定,但对买赃行为却未作规定。为了适应同买赃行为作斗争,笔者建议在我国刑法中增补买赃罪。一笔者认为,买赃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可以这样表述: 买赃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收买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盗窃数额的具体认定马培贵盗窃罪是侵犯财产的犯罪,盗窃数额的多少是衡量盗窃罪危害性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关系到定罪量刑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准确地认定盗窃财产的数额,直接影响着区分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对犯罪分子的量刑,更是起着决定作用。为了在认定盗窃...  相似文献   

6.
窝赃、销赃犯罪活动危害很大,它一方而帮助犯罪分子实现获取物质利益的目的,鼓励犯罪分子继续犯罪,另一方面又给侦查、审判工作设置了障碍,增加了获取赃证的困难,使犯罪分子得以逃避法律打击。因此,要有效地遏止和惩治盗窃等财产性和经济性犯罪,必须同时对窝赃、销赃犯罪予以惩处。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对窝赃、销赃罪与非罪的界限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以致有些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窝赃、销赃行为,未能受到处罚。为了有效的惩处窝赃、销赃犯罪,1992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中,对如何认定窝赃、销赃罪进行了解释,本文根据《解释》精神,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情况,试就窝赃、销赃罪与非罪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网吧行业易受犯罪侵害和犯罪分子利用,也是青少年犯罪的诱发因素之一。网吧中隐藏有大量与犯罪有关的情报信息,是发现、揭露、证实和控制犯罪的理想场所。然而刑侦部门对网吧控制力度弱,黑网吧大量存在,以及对上网人员身份信息实名登记都增加了对网吧行业阵地控制的难度。通过清理黑网吧,完善上网人员实名验证登记制度,利用视频监控技术,选建阵控特情等措施能够实现对网吧行业有效的阵地控制。  相似文献   

8.
团伙犯罪是共同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近几年来,在我国大、中城市,以至集镇乡村,都不断发生犯罪分子结成团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他们各霸一方,打架斗殴,追逐、拦截、调戏、侮辱、强奸、轮奸妇女,行凶杀人,伤害无辜,抢劫、盗窃,无恶不作,犯罪能量很大,已成为危害社会安  相似文献   

9.
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第264条关于盗窃罪的规定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将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三种新型盗窃行为归入盗窃罪中,并没有规定盗窃数额的限定,从而扩大了盗窃罪的适用范围,加大了盗窃罪的打击力度。自从三种新型盗窃罪的规定出台以来,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较多问题,诸如对新型盗窃罪中"户"、"凶器""扒窃"内涵的界定,新型盗窃罪的入罪标准及犯罪形态等。为了正确适用《刑法》,准确地打击盗窃犯罪分子,实现刑法保护机能和保障机能的统一,笔者认为有必要将"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三种新型犯罪的理解适用及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期待新的司法解释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0.
目前,流窜犯罪十分猖獗,从我处打击处理的犯罪分子的成份来看,不仅有流窜惯窃犯罪,而且还囊括了流窜诈骗、拐卖人口、走私、抢劫、强奸等犯罪,在流窜犯罪的各种形态中,以流窜盗窃犯罪最为突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这些犯罪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而且破坏了我们铁路的行车安全和声誉。及时研究流窜犯罪方面的有关问题,对我们现实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以这种犯罪为线索,探讨一下流窜犯罪的特点,证据认定中的困难和对策以及审讯策略。  相似文献   

11.
“车匪路霸”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犯罪形式,犯罪分子以攫取财物为目的,专门针对车辆及乘客进行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它不仅直接侵害国家、集体、公民个人的财产和生命安全,而且还严重破坏作为国家经济动脉的交通运输秩序,损害民  相似文献   

12.
扒窃也称绺窃,是指犯罪分子采用不同的掩护手法,利用特殊技能,秘密窃取他人随身携带财物的犯罪行为。扒窃是盗窃犯罪中技术性较强的一种多发性犯罪,主要发生在大中城市、繁华城镇、集市贸易市场及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由于犯罪分子乘人多拥挤、人们不注意时,利用两个手指作案,手段特殊、方法简单,作案过程瞬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犯罪前科人员"二次犯罪"乃至累次犯罪的再犯罪现象日益突出,构成职业化、系列化、团伙化犯罪主体,显现助长犯罪扩展蔓延趋向,造成越趋严重的社会危害。公安机关刑侦部门担负着刑侦打击与刑侦防控的重要职责,在构建和谐社会和首都建设"世界最安全城市"新时期,势必应当贯彻"犯罪预防"主动性警务战略,运用"刑侦防控"选择有效防范途径,追求根源性防范打击成效,推动刑侦防控打击工作效益化、社会化发展,这是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和必然发展趋势。在对再犯罪现状调研分析基础上,分析当前再犯罪趋向特点,阐述再犯罪防范现实意义及其发展空间,提出刑侦工作对策和任务,以期促进再犯罪防范警务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新旧体制的交替,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利益关系的调整,诱发、滋生犯罪的因素不断增多,刑事犯罪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犯罪活动多元化、复杂化、智能化;恶性案件居高不下,犯罪手段升级,犯罪危害加剧;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意识和反侦查能力越来越强;严重暴力犯罪、流窜犯罪、有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经济犯罪等一些新型的犯罪呈明显增多趋势。刑侦部门的任务越来越重,侦查破案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公安部审时度势提出并实施了,以“建立覆盖社会全面的刑警队…  相似文献   

15.
刑侦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刑侦警务革命.刑侦信息化是深化首都刑侦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素,是构建现代刑侦警务模式的基石,是刑侦部门掌控新形势下复杂严峻犯罪局面的紧迫要求,是刑侦队伍业务建设最现实的工作载体和最深远的历史任务,也是构建现代刑侦警务运行机制的惟一途径.四年来,首都刑侦部门超前谋划并不断完善刑侦信息网络,信息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刑侦工作全方位渗透,建设了一支专业化、规模化的刑侦信息人才队伍.通过刑侦信息化的应用,建立了三位一体串并机制,形成了打击系列犯罪工作的新模式;落实了市局核查即录入部署,形成刑侦信息资源共享新格局;依托公安信息化发展成果,开辟了刑侦网上侦查工作新局面;最大化拓展信息资源,强化了对流窜犯罪的动态控制.  相似文献   

16.
刑法第153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逮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150条抢劫罪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对这一条文的理解和执行很不统一。笔者认为应注意如下两个问题: 其一,如何正确理解条文中的“当场”二字。这里的“当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盗窃、诈骗或抢夺行为的现场,而不是其他。因为刑法第153条规定的是由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情况。转化的条件是犯罪分子“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转化的前提是犯罪分子实施了盗窃、诈骗或抢夺行为。离开了盗窃、诈骗和抢夺的现场,“转化”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7.
心理痕迹是指通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遗留在犯罪现场上的有形物质痕迹表现出来的、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犯罪活动各方面情况的各种现象。有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犯罪现场遗留的各种物证、犯罪现场的物品损失情况、犯罪现场遗留的犯罪者人体行为痕迹、犯罪现场的工具痕迹、犯罪现场的伪装状况等物证中提取心理痕迹入手,找出犯罪行为人的犯罪动机和目的、气质特点、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职业特点和职业技能、犯罪经验及经历等,可帮助刑侦工作者重构犯罪现场,提高案件侦破效率。  相似文献   

18.
入室盗窃是盗窃犯罪的一种主要形式,对于入室盗窃的情况下行为人何时成立盗窃的着手,有不同的学说。由于行为人侵入住宅即已体现了盗窃的犯罪意思,并且对财产权构成了现实的威胁,因此以盗窃之目的侵入住宅时可视为盗窃的着手。但盗窃的着手只是成立盗窃未遂犯罪的一个条件,要成立盗窃的未遂犯罪,还必须以数额巨大的财产为盗窃目标或符合相应条件,为此,还应正确处理盗窃着手与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盗窃家禽家畜是侵犯财产安全犯罪行为,是以家禽家畜为侵害对象的盗窃行为。这类犯罪行为直接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 一、盗窃家禽家畜犯罪活动的特点 1993以来,我县共发生盗窃家禽家畜案件92起,占盗窃案件总数的31.5%,占整个刑事案件的18.9%。从调查情况分析,盗窃家禽家畜犯罪有如下特点: 1.从案件发生的区域上看,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城镇郊区。 2.从案件发生的时间上看.大部分是在夜间发生的。92起案件中,有82起发生在夜间的10点到次日凌晨4点这段时间。犯罪分子选择夜深人静时作案,易于隐蔽,便于转移赃物。从发案季节上看,四季均有,主要集中在秋冬两季。  相似文献   

20.
当前,刑事犯罪表现出犯罪结构调整、犯罪方式转型、犯罪手段升级、黑恶势力猖獗、特殊群体难打、案后逃离迅捷等特点。调整当前刑侦基层基础工作是深化刑侦改革,应对刑事犯罪新情况、新特点,基层刑警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进一步提升刑侦能力、夯实刑侦基础的需要。刑侦基础工作的特点可以调整为全局性、建设性、备用性,其内容可以概括为情报信息、刑事特情、刑事技术、阵地控制。其中,情报信息是刑侦基层基础工作的核心,刑事特情是刑侦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刑事技术是刑侦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支撑,阵地控制是刑侦基层基础工作的必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