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刁仕军 《春秋》2013,(3):F0002-F0002
<正>传统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是城镇化必须直面迎对的问题,迫切而又现实。十一届政协山东省委员会成立后,将"城镇化进程中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作为2013年的重点调研课题。在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召开调研座谈会的基础上,4月23日至26日,省政协文史委组织委员,赴部分市进行了专题调研。重点调查了解我省城镇化发展速度和水平;村镇改造中省内古村镇、古街区等历史文化资源的继承、留存和保护情况;城镇化进程中地上与地下各类文物资源的生  相似文献   

2.
傅铭 《人民论坛》2015,(5):187-189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变迁,传统文化必须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寻找到新的适宜生长的土壤、养料和气候,才能得到传承与发展。因此,为了有效地促进传统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传承,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构建适应传统文化生长的土壤、养料和气候,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由自为向自觉转变。  相似文献   

3.
文化安全问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上升到影响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列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文化之所以出现"安全"问题与全球化进程中的"双刃剑"效应以及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行为有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在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保护和传承好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重大的课题。论文以陕北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为例,通过对陕北民间文化艺术的蕴藏及其保护状况阐述,分析当前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力图提出有效措施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进而加强我国在全球化中的竞争力,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4.
陈波 《人大建设》2014,(7):10-10
<正>2014年6月18日~21日,40多名驻豫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课题,到郑韩故城、荥阳汉霸二王城、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等20处古遗址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专题调研。"中国封建科举考试结束的地方就在我们河大校园内,单那个考棚就可申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被拆掉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惋惜地说,"我们要保护好文化遗址,因为它是世界上独特的、唯一的,而我们也只有依靠这些文化遗址,才能把5000年的文明史真正由碎片化转为系统化。"  相似文献   

5.
面对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大背景,怒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也面临新的形势:一方面,怒族人口较少且与其他民族大杂居,保护传统文化特别是原生态文化的难度较大,受主流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群众的选择性、多样性、崇外性增强,建筑、服饰、语言、习俗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走向文化趋同的路子;另一方面,怒族支系复杂,有语言无文字且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6.
罗连祥 《人民论坛》2013,(2):184-185
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但近年来在农村城镇化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造成少数民族文化主体丧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逐渐衰落。要有效保护和传承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必须加大对民族文化主体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7.
村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农耕文明的成果和典型特征,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信息。在当前快速城镇化时期,作为传统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载体的村落在大批消亡,逐渐走向"村落的终结"。研究通过对河南、江西、陕西、内蒙古、湖北五省的实证调查,讨论和分析传统村落独特的社会、经济及文化价值以及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为我国村落文化及优秀农耕文明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政策支持、法律规范和技术指引。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动态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特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急速的变化,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正逐渐地或部分地失去它的生存与繁荣的土壤,加快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迫在眉睫。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当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董素云 《前沿》2011,(24):166-168
勤劳聪明的仡佬族人民创造、发展了丰富而独特的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仡佬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和问题。本文系统介绍了仡佬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分析了仡佬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并探讨了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对策,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连俊雅 《传承》2013,(7):136-137
乡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方面影响甚大。但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地区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传统的物质、精神文化遭到现代物质、精神文化的冲击,乡土文化在现代化的浪潮中逐渐被边缘化,造成了部分民间艺术、乡土建筑等的遗失。因此,保护乡土文化,促进乡土文化传承迫在眉睫,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1.
李维  张体敏 《传承》2013,(5):136-137
乡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方面影响甚大。但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地区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传统的物质、精神文化遭到现代物质、精神文化的冲击,乡土文化在现代化的浪潮中逐渐被边缘化,造成了部分民间艺术、乡土建筑等的遗失。因此,保护乡土文化,促进乡土文化传承迫在眉睫,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2.
杜献宁  王一伟 《前沿》2012,(4):142-144
作为具有特征明显的地域文化及文化底蕴厚重的传统文化资源大省,河北文化特色鲜明。在文化经济、文化产业勃兴的今天,传统文化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文化瑰宝,是我们必须加以传承和利用的精神财富。河北要发展,必须植根于河北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通过对传统文化优秀遗产的传承和利用,使之得到当代社会的认同,实现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及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13.
杨佩 《协商论坛》2012,(3):26-26
“长期以来,在中小学教材和大学教程中,传统文化比重少得可怜,文化传承面临着严重的断裂危险。”对此,驻豫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王全书深为担忧。他建议,要充分发挥国民教育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承作用,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卢露 《传承》2008,(6):90-91
本文试从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三个方面,即具体的形式、客观的形式以及体制的形式,来探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并由此引出我国应如何从家庭、学校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保护制度三个层面来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实力的重要资源,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为传承和保护先人的智慧与文明所付出的努力和行动。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出发,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汶川大地震之后,社会各界对羌族文化保护备加关注。释比是羌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大师,也是羌族社会中口述文化传统的集大成者,释比和与之相关的释比文化成为灾后羌族文化保护和发展中极其核心的内容,释比和释比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对羌族人民的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和价值,这是灾后文化重建,以及在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尤其应当引起重视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鲁雯 《思想战线》2021,47(3):55
从辩证唯物主义视角看, 包括文化遗产在内的传统, 一方面是在历史中产生的, 另一方面也必然在历史中发生变化。传统文化的持有者没有义务, 为他人对“原生态” “本真性” 的想象而生活在“过去” 。只有激发和尊重其文化自觉, 避免以他者想象的历史传统强加于人, 人类学方能不偏不倚地介入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 使之为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18.
优秀的乡村文化是乡村发展的思想内核,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让乡村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内在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将乡村传统文化融入产业发展,在引导产业发展的同时打造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9.
省内信息     
《今日民族》2012,(4):62-63
全国政协民宗委与民盟中央联合调研组完成云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4月18日至23日,全国政协民宗委与民盟中央联合调研组一行深入云南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山区、村寨、茶园等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地,对云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方位、  相似文献   

20.
慈善是一种事业,一种由民众慈善之举形成的社会事业;慈善是一种文化,一种由“爱”支撑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积淀。从某种意义上说,冷静看待中西慈善文化的差异,在传承我们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价值及其本质内涵的基础上,辩证地借鉴和弘扬有利于我国经济转型期的人类共同的合理的慈善文化,推动中国的慈善文化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应是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