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能愧对农民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独特社会现象,是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特殊社会群体,是中国二元社会结构下农民身份与职业的分离。随着农民工群体的不断壮大,解决农民工的现实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推进社会转型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是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但在现代化过程中,我国农民工群体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农民工问题的思考,分析农民工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之策是城乡统筹、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群体。农民工是指有着农民身份的工人,是我国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化过程中出现的新工人阶级群体。农民工为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农民工已经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因此,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李爱芹 《桂海论丛》2008,24(3):87-90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社会群体,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探讨现有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介于农民和工人之间的一个特殊的阶层,由于诸多原因,农民工维权备受社会关注,尤其是社会保障问题更是日益凸现。本文从我国现阶段农民工现状与问题出发,分析其形成原因,并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问题是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现象.农民工群体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农民工却在很多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加速转型的特殊产物。据劳动保障部2005年5月快速调查统计,目前在城镇的农民工总数约为8907万人,在我国的整个弱势群体结构中占据绝对主体的位置,而且在农民工身上呈现出来的不公平性尤为突出,更加彰显我国解决弱势群体社会公平问题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邓微 《湖湘论坛》2008,21(3):47-49,65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殊劳动群体,他们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在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应该以推进农民工进入社会保险覆盖为重点。认真研究目前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险建设不适应社会要求问题,准确把握农民工的身份和群体特征,选择科学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模式,并设计好制度实现途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催生出来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促进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深入研究、正确引导、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10.
赵奕钧 《求索》2012,(7):80-81,66
农民工医疗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完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对于保护农民工医疗权益、促进农民工流动以及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农民工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其医疗保险必须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其医疗权益必须得到法规和制度的保障。本文主要从博弈论视角探讨农民工医疗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1.
对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霞  魏丛东 《前沿》2005,(1):97-100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肩负着建设城市和繁荣农村的双重任务 ,对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由于我国城市社会中的二元劳动力市场是基于身份所建立 ,从而在这种劳动力市场中就形成了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这些歧视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农民工的权益 ,而且还严重地违背了现代社会的公正原则 ,阻碍了农民工与城市的融合。因此 ,就如何消除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问题 ,在当前法律及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上予以探讨和研究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农业人口流向非农产业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他们在我国城市经济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原有的工伤保险仅仅覆盖城镇的企事业单位的公民,作为城镇居民之外的边缘人群的农民工却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农民工的职业安全与工伤保险是中国城市化建设乃至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都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5,(7)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在城市和农村中的地位和身份具有特殊性。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经济转型期和社会意识多元化下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可以使全社会更注重新生代农民工,使他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力  程千 《求索》2010,(1):110-112
农民工群体是城市中的生存特殊群体,他们既不属于城市人也不属于农村人的特殊地位使其处于城市和农村的夹缝之中。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他们经历着多重的尴尬和矛盾。而城市人也对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和偏见。这种看法直接影响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作为我国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新移民群体,农民工与城市人融合程度不可避免地受到城市媒体的影响。主流媒体话语中的农民工表征,对于人们头脑中的农民工阶层的形象意义的建构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和伟大创举,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我国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关数亿人口切身利益,事关城乡二元结构的调整转变,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根据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教学要求,我们组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课题组,先后赴农民工输入大省浙江和输出大省湖南进行了实地调研,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结合以往的研究积累,形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课题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我国现阶段所处城市化、工业化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他们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其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因此农民工的权益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障问题已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不断寻求为农民工建立一个适合其特点的低门槛过渡性养老保险制度。本文在对福建省农民工养老保险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比较了国家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从中意识到因农民工群体的复杂性,但最终目标是将其纳入全国统一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并对此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他们进城务工经商,从事第二、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他们自身的素质及技能与我国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农民工培训不仅可以增强其岗位适应性,而且对国家、企业和农民工本人都大有裨益。一、农民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制约我国农民工培训的首要问题是有关方面对农民工培训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由于现行的城市就业体制将农民工划入另册,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对农民工培训并不重视,使农民工未能纳入城市职业培训的统一规划与管理之中。同…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劳动权利长期没有得到尊重和保障。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确立了农民工在劳动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用人单位的义务、政府的责任,从而使农民工作为劳动者的权利保障有了坚实的法律制度。因此,应当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宣传,普及劳动合同法知识,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权利,创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的实现与市民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志刚 《湖湘论坛》2010,23(2):9-10
<正>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在现阶段,我国农民工队伍具有规模庞大、身份特殊、地位尴尬、流动性强等特点,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尤其是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风暴,造成了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农民工的出路何在?2009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曹锐  张莉 《青年探索》2020,(5):84-92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婚恋是其自身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本文从农民工婚恋模式的理论视角、模式特点、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做了系统梳理,指出其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农民工的婚恋模式研究做出展望。研究发现,二十年的农民工婚恋研究是在西方理论框架下的本土解释;农民工的婚恋模式依然带有鲜明的传统与现代二元色彩;未来的农民工婚恋研究应该向提炼系统的本土理论,细化农民工内部群体研究对象,开展纵向动态研究,规范研究方法等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