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树义 《台声》2002,(12):39-41
旨在探讨河洛文化与台湾关系的“河洛文化与台湾”研讨会,于今年10月15日至17日在河南郑州举行。一此次研讨会是由全国台联策划发起,全国台联与河南大学、河南博物院、河南省台联共同举办。在3天的会议期间,来自海峡两岸的40多位学者,围绕河洛文化与台湾这一主题,分别从历史、姓氏、民俗、信仰等方面发表论文与演讲。大家认为,河洛文化指形成于夏商周时期的黄河、洛水地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与核心,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台湾文化源于河洛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一生爱好是天然──记著名书画家陈天然苗笛黄河与洛水的交汇处,古称“洛纳”,是黄帝“受龙图于河.龟书于洛”的地方。位于河洛交汇处的洛Q村.有一处高出黄河河床80米的“代素台”.这是原始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商周时期的遗址。此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泉的河洛文化,是中华5000年文化宝库中的绚丽瑰宝,其内涵博大精深.源于河洛文化的周易文化,就其人文精神而言,其核心精神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文化的核心精神体现了河洛文化的人文精神,为河南创业文化的重新塑造提供了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4.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河洛地区,位于这个摇篮的中心。河洛,指黄河、洛水,这里引申转意为黄河洛水之间的广大地区,即河洛地区,简称“河洛”。河洛地区的范围究竟有多大?经专家从考古发掘、历代史籍记载等方面的研究可以确定:河洛地区的范围是以洛阳为中心,以豫西...  相似文献   

5.
蔡宁 《台声》2002,(12):41-42
2002年10月,我有幸到河南郑州参加“河洛文化与台湾研讨会”。到会的两岸学者,对河洛文化与台湾文化的关系的论述,使我受益良多。河洛是一个地域概念。河、洛是黄河、洛水的简称,指的是黄河中游和洛水流域的广大地区,也就是狭义的中原地区。这个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河南博物院张文军院长在研讨会上谈到,从夏、商、周直到宋代,“河洛地区一直保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河洛文化之所以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不仅仅是因为在这里诞生了最早的国…  相似文献   

6.
6月11日至12日,以“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河南省政协、福建省政协、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顾问林文漪出席会议,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原主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顾问、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第二任会长陈云林,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7.
寻根     
郭鹰  林晨 《福建乡土》2010,(3):29-30
从小,客家人总是称我们为“河洛嬷”。带着儿子回永定婆家过年,邻居们微笑着迎出门来说:“河洛佬回来了!”福建龙岩是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的交界点,五县一市一区中,有五个属于客家民系,只有漳平市和新罗区属于河洛民系。两个民系在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几千年的相处相容,早已经血肉相连无法分割!  相似文献   

8.
我们探讨闽南文化与河洛文化的关系,就在于寻找血缘之根和文化之根,返本开新,推动建立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其实,河洛文化有两个概念,一是指黄河与洛水流域的文化,二是指始于晋代以来,不断从以河南固始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所传人福建、广东、浙江等地的,特别是闽南区域所形成的文化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就是很相近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福安市是我国畲族人口最多的县级市,现有畲族人口6.8万,占全国畲族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占全市总人口的11.3%。福安市级人大代表241名,而畲族人大代表就有34名,占14.1%。2012年2月,在畲族人大代表的倡议下,一个由福安的1位全国人大代表、5位宁德市人大代表、34位福安市人大代表组成的“福安畲族人大代表之家”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0.
客家民系是汉族的一个分支,中原河洛对客家民系及客家文化的形成,有一些起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因素。客家民系的主体来自中原河洛,既有从河洛地区直接迁徙到闽粤赣交界地区的移民,也有更多从中原先迁徙江淮流域,再辗转迁徙闽粤赣边地。  相似文献   

11.
宁化县现有民族乡1个,民族村18个,以雷、蓝两姓为主的畲族人口10063人。据调查,近年来,全县各项民族政策得到落实,少数民族经济、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畲族乡村面貌得到较大改变。但畲族文化建设还不尽如人意,存在许多薄弱之处,主要是:文化载体少,畲族特色少,资源搜集少,资金投入少,创新活动少。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只能是宗教、信仰等核心价值观。在一个文明中,核心价值观是各种“文化”的总开关和制高点,它渗透到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物质文化等方方面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但不是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被称为“义明”,只有产生了属于自己的达到宗教、信仰高度的核心价值观,才配称为“文明”。中华文明或日华夏文明是与两方基督教文明同样高度的文明。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河洛文化的本质是信仰、是核心价值观,河洛义化是具有高度超越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王华庆 《春秋》2011,(1):41-42
考古发掘证实,青州地区在史前文化时期,就有郝家庄龙山文化古城,边线王龙山文化古城,桐林龙山文化古城等.而有史料记载以来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青州的古代城池则又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历次入闽的河洛人,大部分聚居在彰州、泉州、厦门等地区,所以台湾人称闽南迁居台湾而祖籍在河洛的人为“河洛人”或“河洛郎”。实际上,居住在中原河洛地区的人却很少自称为“河洛人”,“河洛人”是由台湾传回来的称谓。福建厦门大学著名方言专家黄典诚教授曾发表过一...  相似文献   

15.
刘清 《前沿》2012,(4):138-139
日据时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强行实施的“皇民化运动”,台湾同胞则以顽强、坚韧的民族认同,河洛——华夏情结与之相抵抗,这个斗争汇入了中华民族抗战的滚滚洪流,体现了台湾同胞不畏强,誓死捍卫和保存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风貌和河洛——华夏之根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河洛文化与妈祖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洛地区,地处中原腹地,曾经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所以古有“居天下之中”的说法。河洛地区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据传,龙马负图出于河,神龟背书出于洛。“河”指黄河,“洛”指洛河,在黄河与洛河交汇的流域,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成了华夏文明源头之一的河洛文化。河洛文化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河洛文化圈涵盖当今的中原地区,周边与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秦晋文化圈和燕赵文化圈相衔接。河洛文化的内容包括原始的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和黑陶文化(龙山文…  相似文献   

17.
河南与台湾有着深厚的渊源,台湾人民和中原儿女人缘相亲、文缘相近、史缘相通,台湾的“河洛郎”是历史上三次大迁徙中由河南经福建再到台湾的。历史上有很多在台湾的河南乡亲,如清朝台北知府陈星聚、凤山知县曹谨等,生前身后都享有盛誉。“中原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也是台湾的“根文化”。  相似文献   

18.
雷金梅,是来自福建闽东革命老区福安市的畲族代表。身为坡寺乡后门坪村党支部书记的她,在平时的调查了解中,切身体会到畲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9.
武昌 《今日浙江》2008,(8):47-47
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做好景宁的工作重中之重是要做好“发展畲族文化、弘扬畲乡精神、振兴民族经济”3篇文章,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奋进跨越。  相似文献   

20.
梅松华 《前沿》2010,(12):191-194
文章从研究全国惟一的畲族自治县——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饮食文化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者的关系和开发的途径着手,以求通过对畲族饮食产品的开发,促进畲族文化的开发,通过畲族饮食产品的营销,促进畲族文化的营销;同时,通过畲族文化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畲族饮食产品的营销,形成良性循环,达到浙江景宁畲族饮食文化开发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