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08,(8):27-29
绚丽多彩同,令人期待!以探索的精神、现代的理念共同讲述我们心中的“中国故事”,在这一个个百余平方米的小天地间。展出现一个底蕴深厚的立体中国,共同见证中华民族为奥林匹克缔造的文化辉煌。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第一个主角有急事不在家,他的女儿讲述了父亲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正>光阴荏苒,伴随着我国民政事业的发展进步,《中国民政》杂志走过了60载风雨历程。为了纪念《中国民政》办刊60年,特举办"我与中国民政"征文活动。如果您曾为《中国民政》奋斗过,如果您曾被《中国民政》感动过,如果您曾受《中国民政》影响过,或者您长期关注、关心《中国民政》,我们期待您惠寄稿件,讲述故事、抒发情感、表达期望、提出建议……活动时间2014年5月1日—2014年8月31日活动主题"你我同行,让我们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相似文献   

4.
姜天麟 《前进论坛》2011,(11):42-44,1
姜天麟的《君子之交情深谊长》向我们讲述了中国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农工党中央原主席周谷城与伟人毛泽东五十多年交往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一位19岁的大连女孩小洁,一直在寻找她才出生3天就离家出走的父亲。是什么原因,让这位父亲狠心扔下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呢?又是怎样的原因。让这个女儿19年来历尽艰辛?本期《都市谈话》栏目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6.
张丽红 《传承》2005,(1):36-37
2004年12月3至6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自治区档案局、广西军区政治部共同举办的《张云逸在广西》图片展在南宁隆重举行。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张云逸大将的次子、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张光东少将,他深情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心中的父亲张云逸。  相似文献   

7.
德国当代著名作家本哈德·施林克在200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回归》中讲述了一个父亲的缺场与儿子追寻的故事。小说中父亲的缺场充分体现了父亲身份是一种心理和文化的事实,而儿子对父亲的追寻实际上是自己对父亲角色形象的描摹过程,藉此自己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就此,我们可以从信仰的迷失、德国的历史以及女性主义思想冲击等方面阐释缺场与追寻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当代中国思想解放30周年。当时,《实现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余玮、吴志菲著,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讲述了这个历史的背后故事。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政》2014,(4):64-64
<正>光阴荏苒,伴随着我国民政事业的发展进步,《中国民政》杂志走过了60载风雨历程。为了纪念《中国民政》办刊60年,特举办"我与中国民政"征文活动。如果您曾为《中国民政》奋斗过,如果您曾被《中国民政》感动过,如果您曾受《中国民政》影响过,或者您长期关注、关心《中国民政》,我们期待您惠寄稿件,讲述故事、抒发情感、表达期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政》2014,(6):64-64
<正>光阴荏苒,伴随着我国民政事业的发展进步,《中国民政》杂志走过了60载风雨历程。为了纪念《中国民政》办刊60年,特举办"我与中国民政"征文活动。如果您曾为《中国民政》奋斗过,如果您曾被《中国民政》感动过,如果您曾受《中国民政》影响过,或者您长期关注、关心《中国民政》,我们期待您惠寄稿件,讲述故事、抒发情感、表达期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书架     
“中国已故领导人的故事从未有人如此权威地讲述过。”这是《华盛顿邮报》对英国传记作家、著名记者菲力普·肖特煌煌70万字的巨著《毛泽东传》的评论。目前,这部《毛泽东传》的最新中文修订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  相似文献   

12.
贵刊第10期今日视点《中国梦.我的梦》一组报道讲述了17个中国人和外国人追梦圆梦的故事,他们代表着中国人对幸福的渴望、憧憬和追求.他们原汁原味地讲述着身边的事,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创意单位:江苏省苏州常熟市妇联活动范围:常熟市社区儿时妈妈讲述的故事,使人终身难忘。为此,我们组织专家编写了少儿故事丛书《听妈妈讲常熟的故事》,2002年和2004年分别出版了第一册和第二册,讲述了古代民间传说,2005年编辑出版了为建设新常熟建功立业的当代优秀人物的感人故事。该丛书采用民间故事彩色连环画和中英文对照的方法,使在启蒙教育中的少年儿童能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流畅地讲述自己故乡特色的故事,在提高自身素养,传承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培育民族精神,让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接轨。活动主要以“听妈妈讲常熟故事”为主线,借助“一…  相似文献   

14.
他从小就养成了学习和背诵中国诗词典籍的习惯,《三字经》、《论语》、《唐诗300首》、《古文观止》……能整篇整篇地背诵。《长恨歌》、《琵琶行》,能背到一字不落。他研习《二十四史》、《易经》、《孙子兵法》,喜欢讲述中国历史故事。 他喜欢挑战,60岁时还要体验跳伞的刺激。他的座驾是一架直升机,他常常坐着直升机在马尼拉上空飞来飞去,指挥着他商业王国的运转。  相似文献   

15.
<正>处在事业瓶颈期的年轻摄影师,正面临着参赛资格被取消的危机,经营着老照相馆的父亲却在这紧要关头让他回家,只为给邻家关系紧张的母女拍一张合照。微电影《致父亲》讲述了一对父子从敌对误解再到矛盾化解,血浓于水,父子情深的故事。尊亲、致孝的朴素情感,在27分钟里徐徐流淌,不煽情,不矫情,直抵人心。《致父亲》是海南共青团微电影全国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和德国联合拍摄的3D动画电影《熊猫总动员》讲述了大熊猫潘迪带领族群不畏艰难、走出险境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中国某处崇山峻岭中,那里是熊猫生活的地方。自然环境的不断破坏致使熊猫的栖身地及食物竹林越来越匮乏,可是熊猫们不愿意迁居。  相似文献   

17.
《人权》2011,(4):61-F0003
《人权》杂志创刊于2002年2月,由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享有咨商地位的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是中国人权领域第一份公开出版发行的国际性刊物,是中国人权理论建设、人权知识普及教育和中外人权对话的重要园地。《人权》杂志的宗旨是:讲述人权故事,探讨人权理论,开展人权对话,  相似文献   

18.
生命相依     
自今年春天以来,我们组织采写了关于全国公安英烈遗属生活状况的调查,并于《公安月刊》第6、7、8三期相继发表了《遥望父亲的背影》、《回望家园》、《生命不能承受之痛》系列文章。穿越夏天迷离的阳光,留在我们记忆里的依然是失去父亲的孩子那孤寞的身影、失去丈夫的妻子心灵的破碎和失去儿子的白发苍苍的父母心中永远的痛。也许我们的采访只是沧海一粟,也许我们最终未能就我们的社会对烈士遗属的抚恤问题、人文关怀提出什么良策,我们能做到的仅仅是唤起社会不能忘却的记忆,让更多的人知悉牺牲是怎样一个需要许多人承受的过程和状态…  相似文献   

19.
《人权》2013,(4):61-F0003
《人权》杂志创刊于2002年2月,是中国人权领域第一份公开出版发行的国际性刊物,是中国人权理论建设、人权知识普及教育和中外人权对话的重要园地。《人权》杂志的宗旨是:讲述人权故事,探讨人权理论,开展人权对话,普及人权知识,促进中国人权的进步和国际人权的健康发展。主要栏目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残疾人》2014,(9):19-19
我们希望这是一份有温度的征文启事,能听您讲述“父亲”、“母亲”的故事。亲情,是人类情感中一个恒古不变的主题。而一个有着残障人士的家庭,会有着更多的人性瞬间。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曾描述母亲,“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