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     
《政协天地》2012,(8):10
2007年6月,国家文化部批准并命名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成立,标志着国家对文化遗产进行活态的、整体性的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视。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生态包括了泉州、厦门、漳州三个设区市区域内保存较为完整的闽越文化、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他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直接辐射台湾、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中较早和较成熟地接触世界其他地区异质文化的区域文化,为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持续发展、进而在"全球化"进程中为人类文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成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为保护和弘扬作为中华文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闽南文化,2007年6月9日,文化部公布设立了以闽南的泉州、漳州、厦门为特定区域的我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与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李冀平的访谈中,他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这一重大课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强调要重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中的思想文化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3.
前言 2007年6月,国家文化部批准并命名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成立,标志着国家对文化遗产进行活态的、整体性的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视。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生态包括了泉州、厦门、漳州三个设区市区域内保存较为完整的闽越文化、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他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直接辐射台湾、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指泉州、漳州、厦门三个设区市的范围内,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修复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使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2007年6月,福建省编制出台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确定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目标,制定了具体任务、相关项目和政策措施,以有效指导和统筹泉州、漳州、厦门的文化遗产以及与文化遗产相关的自然环境、文化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5.
张磊 《群众》2020,(4):46-47
为深化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与传承工作,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环境,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活态性、整体性保护的新路子,2011年原江苏省文化厅下发《关于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提出打造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施生态化保护工程的意见。此后,省厅与各地密切协作,吸纳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从凝聚共识、制定规划、出台措施、建章立制等方面入手,先后建成10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极大地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保护、传承与发展。2019年3月,《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颁布,为我们系统梳理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经验做法、进一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厦漳泉同城化在建设闽南大都市区、推进闽南金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对区域社会整合发展、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与保护提供新契机。而作为区域核心城市的厦门,则负有带动大都市区域经济集聚发展、引领区域社会转型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值此背景下,“厦金合作”将拥有更广阔的腹地支撑和发展纵深,同时也应赋予更高的发展立意:不只是经济合作诉求,还应着力在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多元推进。厦漳泉同城化为厦金合作提供了新的作为空间,也为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路径———以同城化理念贯穿厦金合作,推进“厦金同城化”,进而“厦漳泉金同城化”。这一新思路,对于促进海西建设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厦漳泉同处闽南金三角地区,人口1645万,占福建省45%,2011年生产总值8575亿元,占福建省49%。加快厦漳泉同城化建设不仅能强化厦门特区的龙头作用,对海西城市群建设起示范作用,而且有利于发挥闽南文化在对台工作中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两岸民众带来福祉,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因此,做强做大闽南金三角城市群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势在必行。其实施进程应先易后难,先经后政,  相似文献   

8.
周丽英 《两岸关系》2009,(10):60-61
今年明份,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指出:“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与台湾地区的交往,推动文化交流、人员互动。加快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提升闽台缘博物馆的交流功能。”作为全国唯一反映大陆与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此项政策的出台凸显出闽台缘博物馆在海西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希望透过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馆三年来对台交流的情况,来探讨如何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李子林 《政协天地》2014,(12):17-17
厦漳泉在同城化过程中,要十分注意环境保护。要树立三市一盘棋的同城化环境保护理念,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厦漳泉同城化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未完成报批,难于就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形成强有力的指导、约束作用,也未能就环境治理共建共享方面达成实质性的合作。特别是跨界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缺乏,没有制定统一的生态红线管控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渝府办发[2015]117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市委四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下简称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重要意义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系文化部批准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涵盖我市黔江区、武隆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间的关系入手,强调了羌语对羌族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并依据加拿大以语言为核心开展文化保护的经验,提出在羌族地区要处理好羌语和文化保护整体性间的关系,应以羌语保护为核心来进行羌族文化生态实验区建设。  相似文献   

12.
张雪莲 《政协天地》2014,(12):10-11
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的呼声由来已久。早在1985年,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同时被国家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加快闽南金三角开放开发。厦漳泉三市借助"闽西南五市协作区"、"厦泉漳龙城市联盟"、"闽粤赣十三市协作区"等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区域协作。2011年8月,省政府出台"加快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仇兵奎 《前沿》2014,(15):20-23
山西大学城存在着受传统管理体制影响下的“资源孤岛”、与地方经济组织和社区组织间的共生能力较弱等问题,并造成其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之间的耦合度低、融合性差。太晋同城化及“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大太原经济圈、山西科技创新城的建设为山西大学城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基于伙伴关系和治理理念,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下的山西大学城复合治理体系,实现城内高校问以资源共享为基础的协调发展,大学城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的融合式和互补性发展,是山西大学城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王祖耀 《政协天地》2014,(12):18-18
医疗同城化是厦漳泉同城化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南于医疗基础条件不同,患者人流分布已显现“马太效应”。建议加快同城化医疗资源布局,鼓励各地综合性医院根据各自特色、优势、统筹规划布局,建设闽南各专科医疗中心。在厦门“医疗云”基础上,将漳州、泉州纳入“医疗云”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国家级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持续建设,重庆市《关于加快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意见》的印发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生态经济走廊建设规划》的实施,从国家和市级层面对渝东南地区的战略规划和科学定位更加清晰。加强生态保护与发展,成为渝东南实现国家战略部署和地区发展的有效途径。渝东南独特的原生态民俗文化也成了该区域生态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不断改  相似文献   

16.
闽南文化独立为一门新学科,不仅包括了历史学、文学、语言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建筑学、艺术学等基础学科,亦触及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创意设计等应用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漳州师范学院将闽南文化及其研究成果融入专业建设中,使专业内涵更丰富,更具特色,并开发出一批具有闽南文化内涵的新课程,如林语堂研究、连横研究、台湾史专题、闽南文化概论、闽南民间信仰、闽台民俗文化研究等;注重把闽南文化艺术渗透到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中,如通识类课程“艺术鉴赏”中加入“闽南戏曲欣赏”、“闽南书画欣赏”、“闽南民间音乐欣赏”等内容,鼓励本科学生积极参与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学术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17.
<正>青政办[2017]148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文非遗发[2010]7号)精神,加快推进全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结合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重要意义青海不仅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屏障,也是特色文化生态的重要涵养地。近年来,相继设立了热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问题是学术界常谈不厌的话题,一是二者的关系既复杂又有重大价值,只有处理好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至于迷失方向,有序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对二者关系的研究还缺乏全面性、深刻性,甚至误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宝贵资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中国化的前提条件;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根本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中国化的有力基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的强力保证。只有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风向标和引领者。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保护传统文化;必须实事求是地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必须把人的建设放在文化建设的首位;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占领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  相似文献   

19.
胡艳丽  曾梦宇 《前沿》2010,(23):151-153
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分布集中的民族之一,其以原生态"侗族大歌"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建立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普查机制、展示机制、传承机制、研究机制、发展机制等长效机制的有效运转,将为侗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6000年的海洋文化,给象山人带来了一份特殊的荣誉。前不久,象山作为全国唯一的以海洋渔文化为保护核心的文化生态区,被文化部正式批准实施《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这个数千年来靠海为生的小城里,勤劳的人们遵照大海的作息重复着潮涨潮落的每一天,对大海的敬畏与坚守,让他们以仅有的800公里海岸线,成为全中国3.2万公里海岸线上海洋文化生态最活跃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