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邮票上的福建》是福建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与福建省邮政公司、福建省集邮协会联袂编写的图文书。我有幸担任本书的主编。应该说,这不仅是完成了一项职务作品,也是圆了许多集邮爱好者多年的梦,更为推介福建、宣传福建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邮票在余光中先生的笔下,是一种乡愁,而眼前这本名为《邮票上的福建》,以邮票为主题的图书,则令人倍感亲切。  相似文献   

3.
平日我爱集邮,邮票给我增添了许多乐趣,把邮票引入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优雅的环境中完成目标教学。初一《思想政治》第二课讲“社会主义祖国”的内容,理论上要使学生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事实上亿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取得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在这里我展示四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邮票共16枚,具体生动,图文并茂,学生为《青海龙羊峡水电站》、《沈大高速公路》等雄伟壮观而自豪,为《秦山核电站》、《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高科技水平而骄傲,他们纷纷表示要从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为祖国建…  相似文献   

4.
廖辉军 《台声》2022,(21):102-103
<正>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是脍炙人口的诗作《乡愁》中的一个小段落,由台湾知名学者余光中先生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表面看似简洁明了,实则蕴含深刻,当我读懂时已至中年,诗中就是通过一枚邮票,道出了两岸一家亲的无限乡愁。从少年时代起,我便辗转各地谋生,那时给家里写信是唯一能与母亲联系的方式。每每寄信贴上邮票的时候,我总不由得想起余光中先生这首《乡愁》来,那是对诗作最肤浅的理解。后来,得知母亲那边有个亲人远在台湾,那贴着各种图案邮票的平信,总能辗转千万邮路,  相似文献   

5.
2000年春节,一套喜庆、祥和、色彩艳丽的《春节》邮票于1月29日同广大邮迷见面了,为配合邮票的发行,山西省邮资票品局制作了一系列精美的《春节》邮品,并在晋中地区邮政局举行了邮品首发式。邮票设计者郝旭东先生应邀参加了首发活动,在首发式上,这位年轻的邮票设计者动情地对大家说:“是山西丰厚的民间艺术激发了我创作的灵感,我用这套《春节》邮票来给大家拜年。”他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新千年第一个春节的企盼和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好祝福。郝旭东是北京龙世杰广告公司的一位艺术总监,198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  相似文献   

6.
为了一枚意大利 《警察服装》邮票   80年代中期,《集邮》杂志在《世界各地新邮报道》栏目里,介绍了一枚意大利《警察服装》新邮发行的消息,附图是五六名男女警察,身着不同警种的服装,错落有致地站成一排,威风八面,十分帅气。作为正在收集整理《世界各地警察大观》专题邮集的我,忽然眼睛一亮,心里美得好像发现了新大的专题邮集补缺,一旦发现自己专题邮集所需要的邮票,不管怎么难觅,也要刻意追求,志在必得。我记下这条信息,并将图案复印随身携带,利用赴各地开会出差之机,到邮市上寻觅。 1987年秋,公安部在杭州召开一次公…  相似文献   

7.
代媛媛 《政协天地》2014,(10):21-22
时逢清秋,金风玉露,正是"秋风想见西湖上,化出白莲千叶花"的美好时光。在热烈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之际,《邮票上的福建》发行第四版。  相似文献   

8.
最早出现在邮票上的民主党派领导人是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席李济深(1885—1959),原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张澜(1872—1955)。这枚邮票是1959年10月1日发行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为题,编号为“纪71”的《开国大典》邮票。  相似文献   

9.
一枚邮票     
九月中旬的一个早晨,雨渐渐沥沥地落着。邮局里,我正往发稿信上一张张地贴邮票,一个怯生生的童音在身边响起:“叔叔,能买您一张邮票吗?售邮票的阿姨不在!”小女孩戴着一顶红帽,大约八、九岁,脸蛋红红的,一只小手里捏着张一元的钱币递向我。看着她那祈求的眼神,我不由自主地撕下一枚邮票:“小朋友,拿去吧,把钱收好。” 她很顺从地收起钱,接过邮票, 说了声:“谢谢叔叔!”便小心翼翼地 贴好邮票,把明信片投进了信箱。 “小朋友,给谁寄的呀?”我问,“给外地的爷爷奶奶”? “不对。”她认真地摇摇头,晶莹 的眸子扑闪着,…  相似文献   

10.
为了配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联大残疾与发展问题高级别会议,联合国邮政部门发行一套反映残疾人艺术的邮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舞蹈《千手观音》入选。
  9月23日下午,中国常驻联
  合国代表团与联合国邮政部门为邮票举办发行纪念仪式。
  中国残联张海迪主席应邀出席发行仪式,并发表题为《方寸之间彰显尊严与价值》的致辞。她说,《千手观音》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21位聋人演员表演,它传递了“因为善,让生命美丽;因为爱,让生命延续;因为慈悲,让生命宽阔;因为感恩,让生命欢喜”的精神内涵,是中国文化“真·善·美”的集中体现。她指出,联合国邮局发行彰显残疾人艺术成就的纪念邮票,体现了联合国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崇高理念,对保障残疾人权利,促进全球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心灵的瞳孔———《中国人民警察》邮票设计者闫炳武访谈录本刊记者程林杰在《人民警察法》颁布3周年之际,邮电部于2月28日发行了《中国人民警察》特种邮票一套6枚,这是新中国第一套警察题材的邮票,填补了我国邮票题材的空白。这套特种邮票的设计者是邮电部邮票印...  相似文献   

12.
独特的邮票     
苏启运 《友声》2005,(2):36-36,40
我早就听说加蓬有一种邮票 ,是奥库梅木制作的 ,颇为独特 ,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尽管我不是邮票收藏爱好者 ,但 1 992年在驻喀麦隆大使馆工作期间 ,我还是利用一次去加蓬出差的机会 ,特地到邮局买了两枚。这是专门为纪念万国邮政联盟第 1 9次大会和 1 984年德国汉堡邮票展印制的特种航空邮票。之所以说这种邮票独特 ,因为它不是印在纸上 ,而是印在奥库梅木片儿上的 ,设计精美 ,颇具特色。但由于木片儿很薄 ,背面粘贴着一层纸 ,以增强邮票的韧性。这种邮票的整个版面为2 3× 1 0 8cm ,浅茶色 ,木纹细腻 ,清晰美观。版面的上方是一架加蓬航空…  相似文献   

13.
黄树清 《政协天地》2011,(11):54-55
我自诩是永建兄大作《一天中午的回忆》最早的读者。敢出大言而不惭,盖因我任职《福建通讯》时,便有幸当过书中一、二篇文章的责任编辑。永建兄与我既是同乡又是同窗,就读于闽北山城同一所小学,但在校时似从未直接打过交道,只是彼此互有印象,到福州多年后方因文章而续缘。  相似文献   

14.
《政协天地》2014,(7):26-27
6月14日,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当天上午,位于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南部的会议大厅云集了来自福建省和厦门市的各界人士,第六届海峡论坛《邮票上的福建》(新版)首发式暨主题讲座在此举行。本次活动由福建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福建省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省政协副主席郭振家出席并致辞。  相似文献   

15.
一百一十四年前,中国发行了第一套邮票——《大龙》,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现代邮政时期。百余年来,中国发行的邮票,以数量多、题材广,设计美、印刷精为世界所瞩目,为广大集邮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收藏天地。以下,按不同时期,对中国邮票作一简述。清代邮票(一八七八——一九一一年)  相似文献   

16.
第一条为加强对邮票发行的监督管理,保障邮政通信需要,促进集邮市场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邮政企业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7.
神秘的邮票     
难能想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一枚小小的邮票彻底整垮了希特勒的重要助手、时任德国内政部长的海因里希·希姆莱。这枚邮票的面值为6芬尼,上面‘非法”地印有海因里希·希姆莱的肖像。当这枚邮票1943年在瑞典被发现时曾引起巨大轰动。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纷纷猜测,是海团里希·希姆莱指使他的手下人制造了这枚邮票,显示出他早有预谋要进行一次政变,妄想推翻希特勒并取而代之。希特勒得知这一消息后当然不会再重用这个“阴谋家”,把他撇在了一边,而海因里希·希姆莱从此也就由权重一时的实力派人物顷刻间变成了一名“名义上的内政部…  相似文献   

18.
万维生从事邮票设计事业数十年,在我国邮票中有40多套、140余枚经他设计,三届国际杂技节每届都是请他设计了纪念封,蜚声国内外。万维生,中国邮票总公司高级工艺美术师,1932年出生于日本神户,后随家人返回老家福建泉州。50年代初考入了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苦读四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参加工作时,万维生心想,这邮票是贴信用的,比火柴商标还小,在这方寸之地上怎能施展才干?这不离美术太遥远了吗?可是通过多年的创作实践,万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常识》课教学中,有几位集邮的学生曾先后向我提出:“既然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决定的,那么邮票这种商品的价格为何能高于价值而不断上涨呢?”要及时,正确地回答学生提出的这类问题,我以为教师首先读读《资本论》中有关“垄断价格”和“虚幻价格”的论述十分必要。课本所述价格,是指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一般商品的价格,它是直接以价值为中心,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波动的。而邮票是一种一次性生产的特殊商品,尽管它本身的价值不大,但由于已不能由劳动再生产出来,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艺术鉴赏欲的增强,它的价格可不断提高,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垄断价格”。如1980年我国发行的面值8分的生肖邮票“猴票”,今年市场价格涨到了27元;解放后发  相似文献   

20.
郑启五 《台声》2003,(2):34-35
收到吴惠民邮友寄来台湾的一套个人化邮票———“结缘”的首日封,发现台湾不但“个人化”的措辞与祖国大陆的“个性化”有差别,而且在“首发式”的措辞上又有一种新的表达,叫“典礼”,真是别具一格!在大陆“首发式”、“首发式”地叫惯了,突然遭遇了这么一个叫“典礼”的,还真有一点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个“典礼”是出现在该首日封的“桃园临时邮局”的纪念邮戳上,戳上的文字为“结缘邮票(个人化邮票)发行典礼”。记得台湾最佳邮票的评选活动叫做“邮票选美”,鲜活中带着点调皮或诙谐,已经让人忍俊不禁,今个儿的“典礼”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