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飞跃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全面发展水平。努力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水平,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整合人的多方面素质。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1)
通过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首先在理论上澄清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阵地;其次从实践上辩证看待民主社会主义的成就,吸取精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好发展服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我们国家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就是一个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不断选择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选择的逻辑结果,它既是对世界上既有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发展模式进行反复比较之后的一种自觉选择,也是对中国自身现代化建设长期探索历程中各种建设方案与建设道路反复比较之后的一种自觉选择.我们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亓利 《理论探讨》2012,(2):36-38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始终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始终坚持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始终坚持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尹承文 《学理论》2010,(27):4-5
对时代主题的深刻把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奠基性作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哲学指导;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实践舞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梁波 《学理论》2008,(13):23-25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杨升祥  钦建军 《求知》2013,(5):10-12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这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逐步探索和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完善起来的成果。为此,必须全面总结党引领中国在科学发展中完善总布局的基本经验,坚持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新,就是超越已有事物的发展水平和创造新事物的思维活动及其文化实践活动。本文认为,文化创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申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实践总结和理论深化。从当代中国实际出发,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优秀成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0.
朱健 《求知》2012,(12):12-14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一条主线。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前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宫丽艳  李瑞珂 《学理论》2010,(13):17-18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科学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深入理解两大理论成果的辨证关系,对于进一步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侠 《学理论》2009,(21):15-16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和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地体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袁淑清 《学理论》2009,(27):14-15
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是深入学习贯彻该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亟需解决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巩固社会主义有毛泽东的社会革命+阶级斗争、邓小平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江泽民的党的建设+全面发展、胡锦涛的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等不同实践路径。隐藏在不同实践路径背后"作怪"的是不同的人性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那里,现实的人性是生物性、社会性、精神性的统一,这决定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多维路径。  相似文献   

15.
王立 《学理论》2009,(21):32-33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是一个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为一体的综合化体系,它涵盖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作为政治保证的“管理民主”,从制度层面上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各个目标的成功落实。对政府而言,尤其对乡镇基层政府而言,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美娅  曾慧芳 《学理论》2010,(13):55-56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一生追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涉及人的劳动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的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价值追求,所以我们致力于研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彭曼丽 《学理论》2009,(26):5-6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两大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创新性、继承性与发展性。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当新的时代、新的实践提出新的课题时必将产生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不断开拓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谈龙宝 《学理论》2010,(25):112-1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机关队伍建设提供了思想武器,也对机关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了建设党政机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特殊要求及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写实小说审美特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佟金丹 《学理论》2009,(27):236-238
新写实小说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而是以一种真诚的态度直面现实生活,以一种零度情感的超然叙事,放逐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崇高理想,对世俗生存进行原生态还原的书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