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胡居成 《党史文汇》2002,(12):31-33
苦口婆心,陈毅劝说项英东移苏南1940年1月,陈毅接项英急电:即速来皖南军部参加东南局和军分会联席会议。陈毅赶到军部的当天晚上,项英早在自己的宿舍里给他放好了一张行军床(陈毅每次去军部,都睡项英宿舍里)。陈毅将洗漱用具向床上一放,急问:“发生了什么事了?”项英连忙回答:“华北方面,国民党顽固派对八路军下手了。甘肃省主席朱绍良策划了袭击八路军的‘陇东事件’;山西省主席阎锡山制造了‘晋西事变’,以6个军的兵力进攻晋西,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5000多人;国民党第79军朱怀冰等部进攻我八路军总部所在地…  相似文献   

2.
新四军皖南集结 项英一行经过三天两夜的不停奔波,终于来到了皖南屯溪,在六路饭店与陈毅会面。 2月11日,项英接军部电报,说叶挺军长9日从武汉动身赴赣,要他速回。当天下午,项英、陈毅一行乘火车离开屯溪回南昌。12日午后到达南昌,司令部参谋处长赖传珠、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等人在车站迎候。回到军部,项英顾不得休息吃饭,立即去布置一新的军长办公室会见叶挺。叶挺依然像过去一样,身着便装,整齐清洁,举止优雅潇洒,只是大而有神的眼睛微露倦意,高大结实的身体也有些消瘦。  相似文献   

3.
项英的一生虽然毁誉不一,但很富传奇色彩。他多少次遇险又脱险,而最后竞死于他所信任的部下之手,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项英一生最危险的时候,是在红军主力北上以后,他和陈毅留在南方打游击的三年。 油山地处赣粤交界处。到达油山后,项英化名老周,陈毅化名老刘。两个人性格不同,陈毅好动,而项英好静,不爱说话,除了在棚子周围散散步之外,就是看书报,想问题,谁来了和谁谈话。两人都有  相似文献   

4.
“抗命”取得胜利 项英到溧阳县水西村一支队司令部驻地的第二天,瑞雪仍如飞棉扯絮,乱舞梨花.地面上、屋顶上,田野里到处一片银白,脚一踩上去就陷下二三寸深。项英和陈毅围着火盆,继续讨论问题。 项英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摞材料,翻了翻抽出一份递给陈毅。陈毅打开一看,原来是支队指挥部发布的那张“双减”布告——江南顽固士绅揭下一张作为“佐证”,告到三战区,又由三占区转到项英手里来了。  相似文献   

5.
按周恩来的意见办周恩来来皖南军部时和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陈毅等人商定的几个问题,项英经过王思之后,都同意了,有的已付诸实施。如第六团划归第一支队建制和江南第一、二支队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等问题,叶挺、项英都已分别报呈中共中央和第三战区审批。只有“向东作战”,由于形势急剧变化,项英又有些”五心不定”了。就在周恩来到皖南时,蒋介石很快就侦知了他的皖南之行的实际目的,派白崇橹、陈诚以解释汪精卫出走为名,到上饶与顾祝同密商对策。他们分析了整个新四军的现状后,白崇捧…  相似文献   

6.
孟红  林琦 《党史纵横》2012,(1):40-42
1934年秋是决定干部长征去留的关键时候。项英、陈毅等人确因工作需要和患病、负伤等原因,被决定留在苏区。  相似文献   

7.
1934年10年至1937年10月,项英与陈毅等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苏区成立了党的中央分局、中央军区和苏维埃政府中央办事处。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陈毅、梁柏台任中央办事处正副主任。同时留下一部分红军,坚持武装斗争。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项英革命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贡献也尤为突出。党把红军的命运“寄托在他的勇气和忠诚上面”。  相似文献   

8.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初期,留在中央苏区的共产党组织和红军,经历了从正规战(阵地防御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过程。项英、陈毅两位主要领导人之间,在战略转变这一重大问题上,先后发生了三次激烈的争论。笔者本着存真、求实的精神,对主力红军长征前后中共中央的有关指示、陈毅与项英争论的历史情况及其是非作些剖析。  相似文献   

9.
江南捷报频传 7月后,正是江南梅雨季节,淅淅沥沥不大不小的淫雨,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和烦恼。 项英却与此相反,先遣支队和第一、二支队开进江南敌后,虽然人数少,武器差,但指战员们士气高昂,捷报频传,给项英带来无限的兴奋与快慰。 6月8日,陈毅带一支队与粟裕的先遣支队在高淳县固城湖边会合,粟裕向陈毅作了5个小时的汇报,使陈毅对江南敌我友情况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 ,抗日战争全面暴发。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在中国共产党的一再努力下 ,国共两党终于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年 8月 2 5日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 ,也将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奔赴抗日前线抗击日本侵略军。9月 8日 ,与项英一起领导南方游击战争的陈毅 ,作为共产党和红军游击队的代表 ,抵达江西大余同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合作抗日事宜 ,11日又赶到赣州 ,与国民党江西省政府、第四行政公署及 4 6师的代表谈判。 9月 2 4日 ,项英应约前往…  相似文献   

11.
突围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受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准备进行长征的同时,中共临时中央决定在主力转移后,在中央苏区设立中央分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及中央军区,由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和中央军区司令员,陈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项英、陈毅、贺昌、陈潭秋、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等为中央分局委员。同时,留下红二十四师和十几  相似文献   

12.
向敌后进军 1938年4月24日,毛泽东给项英回电:“主力开泾县、南陵一带,先派支队去溧水一带侦察甚妥,惟须派电台及一有军事知识之人随去。”项英接电后,和叶挺、袁国平、张云逸等商量再三,终于作出决定:委托陈毅先组织一个先遣支队,出南陵深入江南敌后进入战略侦察。其实,3天前的那个夜晚,项英提出派先遣支队后,陈毅就开始筹备了。他挑选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担任先遣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一支队一团政治部主任钟期光担任政治部主任,下设三个连,由一、二、三支队的侦察连组成,大多数是经过三年游击战争考验的老战士。每连配备两挺机抢,一部电台,一个短枪排,全支队近500人。  相似文献   

13.
李才莲:少共书记系安危 李才莲,1913年出生,兴国县茶园乡教富村人,曾任共青团江西省委书记,少先队中央总队部总队长.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下以项英、陈毅、贺昌、陈潭秋、瞿秋白、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梁柏台、毛泽覃、汪金祥、李才莲组成的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分局,项英任分局书记,陈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李才莲任少共中央苏区分局书记.  相似文献   

14.
1934年年底,张鼎丞奉命回永定活动。当时省委未给武器,张鼎丞只在永定留汀难民中动员了一些人,带少量步枪、手榴弹,同范乐春、刘永生、简载文、陈茂辉诸同志回到永定。1935年3月间,经陈毅建议,项英派谭震林、邓子恢率领1个支队,突破敌人重重封锁围攻,回到永定与张鼎丞会合,组成闽西南军政委员会。  相似文献   

15.
贺子珍和她的兄妹--贺敏学、贺怡,在大革命时期就勇敢地投身革命,英勇奋斗,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人称"贺家三兄妹".在红军初创时期,陈毅就是贺家三兄妹的战友和上级,在以后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和贺子珍、贺敏学、贺怡结下了很深的革命情谊,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往事……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16,(9)
正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陈毅被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在非常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陈毅面临了许多棘手问题,比如对伤病员的处置。在历次反"围剿"战斗中负伤住院的有1万多伤员,一些轻伤的随队去了,但重伤的还有两千多人。在部队转移之前,必须对这部分伤员进行妥善安置,以减轻队伍的负担。因为当时陈毅也是伤员,所以项英就让他去做疏散工作。陈毅赶到医院,对伤员讲了一次话。因为陈毅自己也负了伤,拄着拐杖,一跛一跛  相似文献   

17.
<党史文汇>从1990年第4期发表我的拙笔<陈毅主婚>起,15年来共发表我撰写的反映陈毅、项英等人战斗生涯的纪实文章约40万言.这些文章所以能够问世,是和<党史文汇>的领导、编辑们的慧眼、胆识、才华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在我军的历史上,新四军之谜甚多,在其组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一方面在编制从属问题上与国民党存在分歧;另一方面,由于项英的“左”倾关门主义,造成新四军内部有不团结的因素,其中项英与陈毅就有两次分歧。 第一次分岐: 陈毅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对军部实行先斩后奏”  相似文献   

19.
<党史文汇>从1990年第4期发表我的拙笔<陈毅主婚>起,15年来共发表我撰写的反映陈毅、项英等人战斗生涯的纪实文章约40万言.这些文章所以能够问世,是和<党史文汇>的领导、编辑们的慧眼、胆识、才华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52年前,他跟随项英、陈毅等人一起,在赣粤边浴血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斗争,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红色记忆;52年后,他重返情牵梦绕的赣粤边游击故地,在浓浓乡情和热切期盼中,更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他,就是时任中顾委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丕显同志。赣粤边,烽火英雄的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