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论“一国两制”从构想变成现实张国明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彻底洗刷上世纪中叶以来一百多年的一段民族耻辱;标志着“一国两制”从构想变成现实,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构想的科学性,已被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所证明,并为解...  相似文献   

2.
香港回归祖国,是洗雪民族百年耻辱、普天同庆的历史大事,标志着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胜利,对于促进祖国统一,推动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有着重大意义。香港回归,增强了中华民族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信心。众所周知,在祖国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能否在一个国家里和平共处和长期并存,或者说“一国两制”是否切实可行,是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的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关键。现在香港回归了,这就用事实证明了用“一国两制”方式和平统一中国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一重要讲话是邓小平同志“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思想在新形势下的运用和发展,是现阶段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和指导思想。它的重大意义与影响,已为实践所证明,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一步展现出来。去年12月,继香港回归祖国后,澳门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伟大而坚实的一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  相似文献   

4.
香港回归祖国是实行“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迈出的重要一步。随着香港的平稳过渡和“一国两制”的顺利实行,将会对台湾起示范作用,有利于争取台岛民心,让台湾同胞感受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维护两岸人民的利益都有好处。在香港回归之时,与香港有着密切联系的厦门人民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同时也盼望两岸早日和平统一。 厦门位于香港和上海这两个大商埠的中点,在历史上就与香港有着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两地的联系日愈紧密。厦门与香港的经济合作已从原来的以吸引港商出口加工  相似文献   

5.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主席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创造性地把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与两岸关系现状的实际结合起来,具体地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江主席的讲话得到了海峡两...  相似文献   

6.
张胜祖 《湖湘论坛》2001,14(1):21-23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中富于创造性的一项重要内容。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为己任,继承发挥和亲自实践“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使香港、澳门顺利地回归祖国,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客观地分析了解决台湾问题所面临的形势,并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这个讲话,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一国两制”构想进一步深化和发挥,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7.
本月20日凌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绘有五星、莲花图案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绿色区旗,将第一次在祖国的领土———澳门上空高高升起。这标志着自1553年以来,澳门被葡萄牙占领四百多年的耻辱史彻底结束,我国最后一块被外国列强强占的土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澳门回归,是继香港回归之后,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使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方针,为中国人民收回香港、澳门,和平统一台湾指明了方向,找到了一个最佳可行的方案。香港经过15年的平稳过渡,于1997年7月1日顺利…  相似文献   

8.
香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是邓小平构想的伟大胜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年前香港回归祖国,是世纪之交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当时普天同庆、举国欢腾的情景,至今犹历历存目,令人难以忘怀。转眼香港回归已一年,这是香港人民摆脱殖民枷锁、当家作主的一年,是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一年,也是贯彻执行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一年。香港一年来实行“一国两制”的成功实(?),对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澳门将于1999年12月20日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继香港回归后中华民族的又一盛事。澳门回归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积极有序地进行。我们相信,在中葡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和澳门基本法的规定,澳门一定能够实现平稳过渡和顺利交接。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江泽民主席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大力发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澳门回归     
《传承》2006,(4):90-90
1981年9月,叶剑英委员长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进一步阐明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9条方针,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开始明晰化.  相似文献   

11.
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时代的要求,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愿望。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提出用“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党的十四大认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和平统一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期以来,台湾当局领导人反反复复地对国际传媒说,反对以“港澳模式”或“一国两制”与大陆进行统一,而且还加大了对“一国两制”方针的攻击力度。究其原因,一是台湾当局坚持分裂立场、阻挠统一进程;二是“九六”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即将由构想成为现实,“‘一国两制”对祖国和平统一的好处看得见、辩得清了,对台湾将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也是台湾当局惧怕的因素。的确,香港回归后,台湾当局在抵制“一国两制”方针对台湾的直接影响方面遇到了难以化解的压力。首先,香港回归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事实,将使台湾当局再也难以…  相似文献   

13.
1997年是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两岸关系虽然没有走出僵局,但影响两岸关系的内外因素有了不少积极性的变化,两岸关系在一系列内外积极因素的推动下趋向稳定,要求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增大。喜庆香港回归祖国统一迈开步继反分裂、反“台独”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后,中国人民满怀喜悦与自豪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盛事,开创了“一国两制”的新纪元,迈出了祖国统一大业的第一步。1997年在中国政府和人民满怀信心迎接香港回归的形势下拉开帷幕;7月1日举行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举世瞩目c人们亲眼看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平和顺利;随着…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世界现代史上的创举香港回归与“一国两制”的实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又一件大事,也是在世界现代史上创下的一个奇迹。它不仅对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关系重大,影响深远,并且具有世界性影响。70年代后期,“一国两制”构想形成,在此后近20年的时...  相似文献   

15.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 九年前,江泽民同志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这一重要讲话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团结两  相似文献   

16.
关于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中的几个关系问题侯远长,席梅真“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要准确地把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精神实质,首先和关键是正确认识其中的六个关系,这对于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一国两制”是一个伟大的政治构想,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而提出来的。它的基本目标是,既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又要保持回归领土的繁荣稳定,长治久安。具体适用到香港,它的  相似文献   

18.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九年前,江泽民同志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这一重要讲话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团结两岸同胞,共同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决心和诚意,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九年来,两岸关系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今天,我们一起重温这一重要讲话,更深切地感受到它对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  相似文献   

19.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继续奋斗郑州市委统战部李双印今年春节之际,江泽民主席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进一步阐释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精髓,针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现实情况及国...  相似文献   

20.
香港回归给云南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师立德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以时为计地加速了。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关键性一步,是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的伟大胜利。在这全国人民和海外炎黄子孙翘首企盼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