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检察引导侦查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达民  王伟 《河北法学》2006,24(4):88-90
针对理论依据的争议,对侦查监督说、公诉职能说、综合说、制约与配合说进行了评析,指出侦查监督权不能涵盖引导侦查的全部内容,公诉职能理论存在缺陷,综合说的实质应为法律监督权,制约与配合说难以自圆其说,认为检察引导侦查的理论依据应是法律监督权.  相似文献   

2.
析公诉权与审判监督权的独立行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诉权与刑事审判监督权的关系,一直是诉讼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究竟应如何设置和行使公诉权与刑事审判监督权,现行体制存在哪些隐忧和弊端,如何进行现实选择等,均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笔者就此谈点浅见,权作引玉之砖。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公诉权与刑事审判监督权的关系,在检察机关内部长期存在不同认识:其一,认为公诉权本质上就是刑事审判监督权,行使公诉权本身是行使刑事审判监督权,后者是前者的应有之义;其二,认为公诉权是刑事审判监督权的具体体现,公诉权是履行刑事审判监督权的基本形式;其三,认为两者互相交叉,…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宪政体制中,检察权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与行政权、审判权并列的国家权力。其担负着保障宪法、法律统一和完整实施的法律控权和权力平衡功能。笔者认为,检察权主要包括公诉权、审判监督权和行政检察监督权等内容。行政检察监督权,是指检察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框架内,对行政主体的行政权力和行政活动依法进行监督的权力。  相似文献   

4.
关于公诉权的性质,我国学者有行政权说、司法权说、准司法权说、法律监督权说、诉权说等不同观点。本文认为这些观点都失之偏颇,将公诉权置于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考察,公诉权实为刑事诉权之一种。  相似文献   

5.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除此之外还承担着侦查职能和公诉职能。我国现有立法的规定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地位与人大法律监督地位的关系不明确,检察院行使法律监督的方式手段单一,以及检察权的不独立都限制了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进行反思,通过改革强化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刑事诉讼活动从实证上接近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诉讼活动,检察机关的公诉权从总体看属于混合型的法律监督,其监督性具体表现在审查起诉、决定不起诉、决定起诉、公诉变更、出庭支持公诉和刑事抗诉权等每一个环节。所以,公诉权也就成为了一种监督权。这种监督权可以和国家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形成兼容、交叉的权力结构。设计合理的法律监督权不会损害控辩平等和法院的审判权威。  相似文献   

7.
从现行法律规定和实践出发,应当将公诉权定位为法律监督权。但基于公诉权的不同权能内容,应当将出庭支持公诉和出庭支持抗诉这两个环节的公诉角色与监督角色分离,使其监督角色隐而不现。而对于公诉当中的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应当着眼于程序性监督这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田凯 《中国检察官》2010,(15):32-34
一个时期以来,国内法学界一些学者撰文认为,中国检察官存在公诉人和法律监督者角色冲突,应当把去掉公诉人的监督身份。还有部分学者撰文围绕中国检察权到底是行政权、司法权还是法律监督权进行讨论,莫衷一是。笔者认为,这些观点以诉讼法学为切入点.观察对象局限于刑事公诉.并且套用西方国家现有刑事诉讼制度和西方三权分立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9.
论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的独立行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直接合一,这严重影响了诉讼程序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造成了出庭检察官强烈的角色反差,弱化了法律监督权,直接影响了公诉效果。新刑事诉讼法施行后,这种体制所固有的弊端日益表面化、严重化,目前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审、检冲突便是其表征之一。因而,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分而设置、独立行使,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从现行法律规定和公诉实践出发,根据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的共生性为理论,应当认为公诉的立场仍然是维护法律秩序;但公诉权的不同权能内容及运作流程决定了,应当将公诉角色与监督角色分离。检察实践中,还有重视"监督技术",技术监督的基本思路、细节控制和程序性制裁是它的三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龙双喜  冯仁强 《法学》2004,(11):30-35
宪政建设的核心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其主要手段是通过权力分离实施相互制约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 ,以及检察权的发展过程 ,认为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民主宪政思想 ,我国未来检察权应当包括有限的 (职务犯罪 )侦查权、完整的 (刑事、民事、行政 )公诉权和完善的 (立案、侦查监督、不起诉、诉讼监督、刑罚执行 )监督权。检察权的特点是复合性、制衡性与程序性。法律监督权应当区分为政治意义上和法律意义上广狭不同的两种权力 ,其中狭义的法律监督权即诉讼监督权。所谓法律监督权与公诉权的冲突 ,实际是诉讼监督权与公诉权职能的冲突 ,表现为国家的法制统一与具体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冲突 ,但又都统一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或长期利益。  相似文献   

12.
陈文滔 《法制与社会》2010,(33):128-129
我国的检察权既不是单纯的法律监督权,也不是司法权,更不是行政权,而是一种涵括了法律监督权、公诉权、职务犯罪侦查权等权能的综合性权力。本文指出,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权的配置应当立足于扩大刑事公诉权、巩固职务犯罪侦查权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从现行法律规定和实践出发,应当将公诉权定位为法律监督权。但基于公诉权的不同权能内容,应当将出庭支持公诉和出庭支持抗诉这两个环节的公诉角色与监督角色分离,使其监督角色隐而不现。而对于公诉当中的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应当着眼于程序性监督这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x摘要公诉权本质上属于法律监督权,公诉权法律监督职能取决于公诉权的合理配置。本文指出应从扩大公诉裁量权、赋予检察机关民事行政公诉权等方面优化配置我国现行公诉权。  相似文献   

15.
法律监督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察机关的理论工作者认为,所谓的法律监督,特指人民检察院通过运用法律赋予的职务犯罪侦查权、公诉权和诉讼监督权,追诉犯罪和纠正法律适用中的违法行为来保障国家法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正确实施的专门工作。  相似文献   

16.
起诉部门是人民检察院的重要职能机构之一,起诉工作在整个检察业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俗称检察机关的“门面”。起诉部门具体行使法律所赋予检察机关的国家公诉权和与此相关联的其他法律监督权。国家公诉权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应当包括审查起诉权、提起公诉权和不起诉权;其他法律监督权则包括侦查监督权和刑事审判监督权。由于检察机关除依法行使法律监督权外,仍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责,如《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人民检察院通过检察活动,教育公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起诉部门亦应如此…  相似文献   

17.
公诉机关在审查有附带民事诉讼的公诉案件时,一般采用对案件刑事部分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实质审查而对民事部分仅作程序上的审查。有的同志认为对民事部分的审查是法官的职责,而非检察机关审查的范围,所以在审查案件时完全放弃对这一部分的审阅,甚至在有条件审查时也告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将诉状交到法院去,因此在刑事和附带民事诉讼一并审理的法庭上,公诉人对公诉案件的附带民事部分不发表意见,放弃了部分法律监督权。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是否与一般的民事诉讼完全相同?检察机关需不需要审查?若需要审查又该如何审查方无越权之嫌?笔者…  相似文献   

18.
立论于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一元论而对我国检察机关的公诉权、侦查权、侦查监督权、审判监督权和执行监督权等检察权的权能进行法律监督权的解析,这使我们看到每一项法定的检察权权能都是法律监督权的具体表现形式,检察权的全部权能在性质上都应当统一于法律监督权.从而证明我国宪法第129条对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定位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实在法视野下的检察权性质与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在法角度分析,我国的检察权既不属于行政权,也不等同于法律监督权,而是与行政权、审判权相并列的一种独立的国家权力;检察权是一种复合性的权力,包括法律监督权、公诉权与批准逮捕权;根据我国宪法、法律以及检察权本身的诉讼性质,检察权可与审判权并称为司法权;相对于西方国家将检察机关纳入行政系统的立法例而言,我国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更有利于法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检察权的本质是法律监督权,而完整意义上的法律监督权,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公诉、职务犯罪侦查、诉讼监督等权能,还应当包含封行政机关一般违法行政行为的监督权.行政检察制度改革应当成为未来检察改革的核心,并围绕法律监督权“程序性”、“准司法性”、“专门性”等特点,构建行政公诉、行政一般监督、行政立法监督、行政诉讼监督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