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失误主要原因在于家长教育素质的欠佳和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性.因而,为使独生子女的家庭走出误区,一方面有赖于独生子女家长的不懈努力,一方面也离不开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的积极相助.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居民家庭中,都面临着一个独生子女的教育抚养问题。这些独生子女出生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家庭、享受着特殊的待遇,养成了特殊的性格。为此,社会、学校、家长也必须采取特殊管理教育方法,如果象以往一样去管理教育,将会适得其反,对家庭、社会、国家都是不利的,因此,独生子女的违法犯罪与预防已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件根本大事。  相似文献   

3.
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大转型和城市化继续深化时期,犯罪低龄化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而独生子女在青少年中所占比例日趋增大,所以青少年独生子女犯罪问题的研究就具有很现实的意义,本文对影响青少年独生子女犯罪的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因素以及独生子女自身的弱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已进入老龄化,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也因此被提上日程.独生子女家庭不同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多层面协同努力,由于各个层面提供的资源和承担的角色不一样,他们在实践中的地位和功能也就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独生子女群体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人格水平将决定着我国未来人口素质的高低,乃至综合国力的强弱,故对独生子女健康人格塑造的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每个有独生子女家庭的幸福,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塑造独生子女与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人格,既是独生子女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迈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应当承担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自1979年全面倡导“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以来,独生子女群体的数量不断壮大,并逐渐成为同一年龄段人口的主体。1996年全国人口统计数据表明,1995年我国家庭户为3.2亿,其中独生子女家庭已占到20.7%。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由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得比较  相似文献   

7.
基于社会互动理论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表明,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年级差异,且独生子女的适应性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心理不平衡性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四年级学生和独生子女在完成学生与社会人员的角色演变上存在问题。为此,要教育学生理解家庭与社会的角色期待并提前做好准备,学校教学也应满足社会角色对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作为未来家庭和社会的主体,其社会化状况已经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社会学互动论的视角下,独生子女早期社会化问题有其主要表现:家庭通过互动影响了独生子女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互动空间、父母之间的互动、互动方式及互动期望对独生子女早期社会化有着重大的影响。家庭应从这四个方面来改善独生子女早期的社会化状况。  相似文献   

9.
做好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提升独生子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辅导员工作的职责要求。针对独生子女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不足,辅导员可以通过家庭与学校同步教育、利用网络媒介拓展教育时空以及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资源等多个途径进行教育。同过这些途径可以提升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长足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研究评估家庭灾难教育对青少年灾难素质的具体影响发现,家庭灾难教育显著促进了青少年灾难素质的提高,该作用机制存在群体结构差异;家长偏重灾难知识教育,忽视灾难技能培养。要充分发挥家庭灾难教育功能,着力提升城市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和男性青少年家庭灾难教育的力度和效果,强化家庭灾难技能教育训练等。  相似文献   

11.
由于养老保障制度安排的缺陷,伤残或死亡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无论是生活照料,还是在精神慰藉、养老保障都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针对现有城市伤残或死亡独生子女家庭救助制度和政策存在的相关问题,通过构建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家庭父母的公共养老服务体系,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多维度立体帮扶社会帮扶机制和精神慰藉机制,化解此类家庭潜在的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入托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是全家人感情与希望的寄托,爱的汇集点和注意的中心.为了他们的成长,家长尽其所能为他们创造优裕的生活条件.但从这些千庞百爱的“小太阳”身上,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反映出一些家庭对孩子“爱”而无“教”的一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独生子女家庭只注意为孩子提供物质享受,对孩子的溺爱远远多于应有的品质的启蒙教育和正确引导,致使孩子逐渐产生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养成了骄横、任性、自私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二是家长总怕孩子累着,从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环境逐渐滋长了孩子的惰性和依赖思想,使得他们缺乏自理能力.三是由于家庭的过分保护,与同龄孩子之间相互交往太少,致使他们性格孤僻、胆小懦弱.这几方面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危害.如何才能克服独生子女教育方面的这些弊端,促进和保证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呢?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采用幼儿园——家庭联合教育的方法,可以较好地纠正以上种种不良现象,避免使独生子女教育走入误区,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许多家长将自己孩子失足的缘由归之于社会。其实,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最主要症结还是在家庭,与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有关。我们  相似文献   

14.
从本世纪开始,独生子女已渐渐成为一个具有世纪性的社会现象。独生子女家庭迅速出现,不仅改变了家庭子女的数量,而且改变了整个教养环境。尽管独生子女家庭对子女教育存在许多优越性,但是由于一些家长不能正确把握独生子女的成长规律,故而导致教养偏差,使一些儿童性格、心理或者道德发展上存有缺陷,出现一些敌对行为、挑衅行为、攻击行为、反社会行为等。主要表现为:不遵守学校纪律、逃学、逃夜、离家出走、欺骗、斗殴、偷窃、破坏公物、性攻击等,心理学家把这些儿童称为“问题儿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独生子女在高校的大量出现,如何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管理和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文章对高校一些独生子女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加强高校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1979年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这对控制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在教育方面,也出现了"独生子女问题多"、"独予难教"的思想倾向,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把部分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夸大,以偏概全.本文主要结合"非典"这一特定背景下独生子女的表现,从独生子女的成长背景,存在的优点与不足等来对独生子女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7.
独生子女政策与脱贫致富两者间的关系是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独生子女政策不仅导致了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家庭出现,从而引发社会与家庭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培养成本飙升,生存风险加大与亲属关系支持网络缩小等,还因大量违法生育而出现因超生受处罚致贫与因超生受处罚返贫现象,使部分妇女儿童健康受损。独生子女政策推行对脱贫致富不利,调整现行生育政策,普遍允许一对夫妇至少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是风险规避与风险应对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由此中国有了第一代独生子女。30年时间过去了,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逐步迈入老年人行列,独生子女夫妇有了下一代,中国正全面迎来“421家庭”时代,养老着实给当代中国青年出了一道天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次调研活动在代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展开,对上海市成年独生子女家庭隔代抚养同儿童依恋行为关系进行深入研究,解读中国当代代际关系。在研究结束后,给出了定性的关于上上海市成年独生子女家庭隔代抚养同儿童依恋行为关系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为:隔代抚养会削弱母婴依恋;隔代抚养会增强祖婴依恋;隔代抚养与降低母亲责任感以及增强祖辈责任感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在有条件的隔代抚养模式下,家庭内部的代际关系并不会趋于复杂化;中国传统文化、人口和生育政策的变革、性别角色转变、家庭类型的转变、家庭方式的转变以及家庭文化教育程度均对中国家庭内部的代际关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失独群体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这一群体养老问题的凸显,失独问题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虽然2016年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行使得政策性失独成为历史,但失独问题作为"独生子女"政策的负面效应之一在短时期内仍难以解决并将持续发酵。本文通过对2001年以来关于失独家庭面临的困境以及失独家庭扶助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提高对这一问题系统、全面的认知,以期更好地完善失独家庭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