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收入的分配是否公正,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公正和经济公平。在德国,公平性的价值目标来源于作为其基本政治制度的决定性构成要素——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社会市场经济”。这里拟通过对具体资料的分析,考察德国如何对收入进行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进而探讨目前的收入分配问题对德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影响。初次收入分配我们不妨从下述三个要点来考察德国社会的初次收入分配。初次收入分配涵义的界定。收入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不同渠道流向个人、家庭或企业的货币收入和…  相似文献   

2.
《求实》1991,(10)
江西地矿局九一六大队汪克信在来稿中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事物的本质.认识社会分配不公,不能以感觉论处,而必须上升到理论加以分析.因此,明确社会分配不公的概念,掌握判断社会分配不公的标准,是正确认识和克服社会分配不公的首要问题.概念不清,标准不明,则认识模糊,是非难辨,甚至是非颠倒.如有的人把收入的地区差别、行业差别、企业差别等都视为社会分配不公,就是由概念、标准模糊所致.社会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环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新创造出来的价值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即国民收入在不同阶级、社会集团或社会  相似文献   

3.
国民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存在问题,其中农民收入过低是造成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文中笔者在对改革收入分配与增加农民收入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城镇居民个人所得份额大幅度提高,全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基本拉开,社会公平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提到议事日程。收入分配问题已成为各阶层瞩目的社会热点。同时,从经济学角度看,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有反作用,并直接制约消费。也就是说,分配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经济增长。所以,“正确地认识分配中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当前分配中的问题有更清醒的判断。“一、理性地对待利益调整收入分配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的利益机制问题,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是正确认识和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论基础和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  相似文献   

5.
收入分配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收入分配的状况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影响人们的切身利益,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所以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备受各界关注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本文拟就收入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所谓效率,简单地说,就是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所谓公平,主要是指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  相似文献   

6.
牛苏林 《学习论坛》2007,23(10):63-66
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我国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体制转轨、分配秩序中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具有明显的"连带效应",已经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障碍和隐患。解决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应从树立以公平发展为导向的科学分配观、从整体上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发挥政府调节作用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当前,收入分配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政策的调整,实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激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我们所实行的分配制度是正确的。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有些还相当严重,“主要是国民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国家所得的比重过低;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悬殊。”因此,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理顺分  相似文献   

9.
税收作为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在实现其基本职能的过程中,总会对纳税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可从经济和非经济两个角度考察:非经济的影响多是指心理方面或精神方面的;经济的影响指的是税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0.
健全三方协调机制: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学习月刊》2010,(8):42-43
一、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状况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分配,劳动者、企业和政府是参与初次分配的三类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常用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解析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状况。按收入法核算的GDP可细分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种要素收入。其中,劳动者报酬是劳动者所得、生产税净额是政府所得、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是企业所得.  相似文献   

11.
调整收入分配要有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炳祥 《学习论坛》2010,26(5):30-34
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以此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今年一开年,收入分配问题再次成为我国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位居第二,仅次于反腐倡廉。近年,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因而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为此做出重要决策,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也相应采取了许多具体政策措施予以解决,但是,问题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解决这一问题要有新思维,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直接从企业入手,一方面,在工人一方,增加收入分配项目,增大收入分配比例,提高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在企业主或经营者一方,对其收入结构进行科学界定,减少收入分配项目,降低收入分配比例,降低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提出国民收入倍增的计划,有助于我国实现经济转型,避免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此我们需要从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与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收入分配问题成为目前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分配状况和出现的问题,从根源上去分析其原因,尽快制订相应的改革措施。否则,收入分配问题会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障碍。一、正确认识当前收入分配的现状第一,正确区分收入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合理现实中许多人往往混淆二者,把它们视为是同一意思,其实二者是不同的概念。收入差距指的是不同阶层、行业、地区等收入群体之间收入数量的不均等现象。收入分配不合理指的是收入分配状况的社会价值判断,当一种收入分配格局得到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4.
初次分配格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社会最终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从而直接决定一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模式。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比重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且增长速度低于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这种状况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刺激消费以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国家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政府、企业、劳动者自身和工会应当分别担负起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代表劳动者维权的责任,采取共同协作的方式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构造国民收入分配的合理格局。  相似文献   

15.
财政分配,即凭借行政权力,通过国家税收和国家预算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财政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的主渠道.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它和计划、价格等分配手段一道,为维护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行、调节经济、保障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计划和价格等分配手段的作用日益  相似文献   

16.
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缩小收入贫富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的不公平,不利于让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政策发挥积极效果,相反可能使其成为新一轮贫富差距拉大的源泉.政府应树立"藏富于民"的现代公共财政理念,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缩小收入贫富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的不公平,不利于让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政策发挥积极效果,相反可能使其成为新一轮贫富差距拉大的源泉.政府应树立"藏富于民"的现代公共财政理念,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原有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存在比重不合理问题,不利于促进消费,也不利于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调整与优化。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和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9.
倪春华 《世纪桥》2008,(11):58-59
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缩小收入贫富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的不公平,不利于让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政策发挥积极效果,相反可能使其成为新一轮贫富差距拉大的源泉。政府应树立“藏富于民”的现代公共财政理念,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城市居民分配格局日益多样化,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会公平等问题日渐突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二要坚持效率和公平并重,更加注重公平;三要调整政府、企业、居民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关系;四要调整资本和劳动在初次分配中的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五要整顿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