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自觉──汪曾祺创作论杨志勇俞平伯在谈及丰子恺时认为他一身的“文化味”,这种评价用在汪曾祺身上也是恰当的。当代有关汪曾棋创作的评论都很有兴趣地关注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但却给人这样一种印象:汪曾祺只是在对文化传统自觉继承,进而以为他是“最后一个士大...  相似文献   

2.
新昌是个老实人,却画了很多充满浪漫且极富童趣的作品,似乎“画非其人”。在当新的国画界,新昌经过多年的苦心研究和不懈努力,已逐步树立了自己的形象,引起了业内和社会对他的认同和关注。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新昌的创作经历很丰富,无论是在梅山的工地当工人,还是在学校美术教室做教师,他都坚持着绘画创作。早年新昌就是一个很有影响的连环画画家。他的连环画创作在各种美展中屡获大奖。正是有了这些连环画创作的实践,培养了他独有的创作能力,使他在以后的中国画创作中能够如此游刃有余、随心所欲。他追朔孩童时纯真的记忆,编织梦幻般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寻找自己心中的梦,寄托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在富有诙谐情趣的画面中隐隐道出一种田园诗歌股的快乐和宁静,给人一种温馨和甜美。  相似文献   

3.
肖巩 《今日上海》2008,(6):46-47
当代世界的艺术家有一种很吸引人的特质,他们往往能够依照艺术家内心想要表达的信息来选择传统或是新的创作方式,传统的文化不能束缚他们的艺术创作。旅美画家石墨正是此类艺术家,他有扎实的传统水墨与宣纸的绘画功底,同时也致力于西方的水彩与油画的创作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余平正 《协商论坛》2013,(12):53-53,59
很多人喜欢赵建克并与他交朋友,皆为他勇于奉献、热衷慈善的精神和在行业炼就的那双辨别真伪的眼力。赵建克研究收藏民间的字画古玩,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各大艺术院校。他以锐利的目光直击当代书画艺术品投资市场,以深远博大的志向成为中国新一代艺术品收藏家。他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寻根人,一个充满了人文精神的收藏家,在漫漫古道上一路前行的“朝圣者”。上世纪70年代末出生于豫东农村的赵建克,热爱美术创作。1997年,美术院校毕业的他,心中蕴藏了对美的渴望和追求。1998年,初识收藏界同行后,便对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因偶得一块红山文化玉兽,  相似文献   

5.
台湾著名歌词作家庄奴先生不久前回重庆定居,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继续从事歌词创作。庄奴出生在北京,曾在重庆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去了台湾。40多年后,当他再到重庆时,已几乎找不到旧重庆的模样了。而当迎接他的老朋友——重庆市音协主席叶语,陪他坐车经过嘉陵江大桥时,两位老人不约而同地唱起了抗日歌曲《嘉陵江上》,唱着唱着,不觉热泪盈眶。庄奴从事歌词创作40多年,创作出不同风格的歌词3000余首,其中赢得人们喜爱的甚多,例如树\城故事》、《甜蜜蜜》、《踏浪》、《冬天里的一把火》等。他从多年创作生涯中感悟到,作为一个词…  相似文献   

6.
张瑞雪 《前沿》2012,(1):195-196
阿炳在他的二胡曲创作中,既继承了民间音乐的传统,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和创造,作品中表现的时代特色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倾向,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演奏风格。  相似文献   

7.
共铸回归礼     
薛翊汉在1997年退休后,作出了一个很让人吃惊的决定:重拾雕刀,创作一组《澳门风采》套色版画,作为迎澳门回归的献礼。“老不作画”,这是版画界的一句行话,因为版画的创作是一件复杂而又艰苦的工作,它不但需要艺术家有独特的创意和闪光的灵感,还需要艺术家有雕刻的功力和充沛的体力。军人出身的薛翊汉毅然决然地决定把这项创作当作一场硬仗来打。老兵遇警察薛翊汉是一个军人,是一个与大海相伴了30多年的军人。多年的军旅生活,大海给了他宽广的胸怀和丰富的灵感,也使他养成了一种不折不扣的军人作风,这就是有强烈的使命感。就是这…  相似文献   

8.
论沈从文的女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是一个擅长描写女性形象的作家,女性形象的塑造几乎贯穿其毕生的创作。尽管他对于女性的观念并没有系统的、理论性的认识和表述,但他的作品却渗透着对女性的独特感觉和理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研究他的女性观,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位人性作家复杂。矛盾的女性思想及其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伯安(1944-1998),河南洛阳人,20世纪末一位漠视功名、不求闻达、默默耕耘于国画人物之苑的艺术赤子。他广采博纳,融汇中西,大大地丰富了国画人物艺术语言的表现力。他痴情于北方老农,画风老辣而雄放。他历时十载创作的人物长卷《走出巴颜喀拉》,以它高昂的立意、恢宏的气象、精湛的刻画和独具个性的艺术语言,把20世纪中国的长卷水墨人物创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1998年5月2日,画家倒在了正在创作中的人物长卷之前,他把自己完全地融进了“巴颜喀拉”那一派漫天皆白寥廓无垠的圣境。 人类美术史不会忘记李伯安。 ——乙丙  相似文献   

10.
余华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从早期先锋写作到后期现实主义写作的转型。总体看来,他的创作转型是机智的,是值得肯定的。在创作后期,他将作品的主题由揭示“人性恶”回归到“人性善”,表现了他在创作中对“人”的关注由孤立走向全面。小说回归趣味性和故事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他开始将现实和历史结合反思,作品具有了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余华的转型,启示当下文坛: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承担厚重的社会历史责任,拯救并发扬人性中光辉的一面,依然是文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吴冰,中国第一个花鸟画实践类博士。作为90年代末成长起来的青年画家,他受到系统的学院教育,从大学到硕士一直读到博士研究生。他在高校任教多年,如今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他的花鸟画创作在全国已有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编余漫话徐鹏飞先生与新中国同龄,在中国漫画界,他算得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从20世纪80年代初徐先生开始发表作品到今天,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于他的前辈和后来人,他亲历了两个时代,在社会转型的变革中,观察和思考了两个时代——这是他得天独厚的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13.
《时事报告》2014,(1):5-5
会议活动 11月29日,刘奇葆同志出席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广大电影工作者要自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要尊重传统、珍视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作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电影精品,让中华文化基因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当代知名画家,王西京在尊崇传统基础上不断求新求变的绘画创作上,总是能给人们带来惊喜,让人们在欣赏他新意盎然的画风中,感受中国画在新时期繁荣气象的一隅。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中国画坛,较之人物画与山水画的创作,花鸟画的创作与开拓尤为艰难。究其原由,不外乎传统花鸟画表现技法的完善和新技法、新理论的缺失。近代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前期,出现了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郭味蕖等一代大师,把传统花鸟画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当代花鸟画家则无不以突破和创新为己任,进行着孜孜不倦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著名花鸟画画家郭怡孮先生便是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今日浙江》2013,(23):60-60
翁诞宪是著名油画家全山石的得意弟子。写实主义是他油画艺术的主调,但艺术手法并非单纯的19世纪以降的写实技巧,而是交融了文艺复兴以来的学院传统和东方独有的情感韵律的个人图式。翁诞宪是在用沉静的心、灵敏的手和淡远的趣味进行创作,画作正如他的性格,总是充满着沉思、反思,  相似文献   

17.
刘世文 《求索》2010,(1):174-176
当代的文学活动,呈现出与传统的文学生产和阅读方式不同的新特点。无论是创作主体的创作心态和创作取向,还是文学文本的审关特征乃至审美范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当代文学被建构的过程中,出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在文学研究中长期被忽视。考察出版在文学生产、传播和消费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可为我们提供一个理解和研究当代文学活动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8.
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当前文艺现状发表了看法和评论,有力地回答了文艺工作者应该为谁创作、创作什么和如何创作等文艺创作的根本问题,并从世界文化的高度,强调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讲话体现了党对文艺繁荣发展的殷切期望和更高要求,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关于文艺问题的重要纲领性文献,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本刊以此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对当前文艺现状进行以点带面式的扫描,旨在呼唤作家艺术家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自己的创作,创作出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艺术精品,重塑我们时代的精神品格和艺术境界,不断开创文艺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正熊庆华是一个没有受过学院美术教育的传奇的艺术家,他的经历的传奇性既有好处,也有劣势,很多人一上来就把他的归为"农民画家",把他的作品当做传统的"农民画",有非常资深的专业评论家评论熊庆华的题材,这种农村题材的创作没有什么新鲜的。甚至看了作品第一印象是"他画得一点都不好,结构造型都缺乏基本功"。  相似文献   

20.
守望 创新     
做文化的守望者和创新者,是我的追求和执著。1986年,作为特殊人才引进,我从江苏淮阴来到上海,开始了单纯的“城市戏曲”创作。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全球文化趋同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不同程度地消解。我,一个当代文化人的使命,就是更自觉、纯粹地保护传统、延伸传统、激活传统,让传统“复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