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重要位置,是党对十六大提出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具体化和新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实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长期的奋斗目标;其本身是一个不断推进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价值目标与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体现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具体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的理性诉求;和谐社会重在“构建”,要尊重社会现实、解决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虞云耀指出: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从这个角度看,“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全面小康”两者的现实起点一致,目标一致,实践过程一致。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小康社会。同时,建没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市的和谐,更不可能有全国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没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历史过程,:者的现实起点一致,目标一致、实践过程一致,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虞云耀指出: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从这个角度看,“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全面小康”两者的现实起点一致,目标一致,实践过程一致。另一方面,和谐是一种社会状态,我们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过程中,通过解决当前发展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促使全面小康的目标在和谐的状态中实现。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5.
王义保 《求实》2006,2(10):34-3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契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规律,和谐社会发展中诸社会要素间的冲突与协调是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规律的现实体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诉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与辩证唯物观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6.
王义保 《唯实》2006,2(10):25-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契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规律,和谐社会发展中诸社会要素间的冲突与协调是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规律的现实体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诉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与辩证唯物观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出现了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的多样化。在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就显得特别重要而艰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社会历史过程。从这个角度看,“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全面小康”两者的现实起点一致,目标一致,实践过程也一致。“全面小康”为“和谐社会”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和谐社会”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始终是人类为之奋斗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巩同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被提升到最高位置,并形成和谐社会理念,昭示着和谐社会建设是我们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朱孔来 《理论学刊》2006,(10):77-7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至2020年要达到的一个阶段性目标,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性理论,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和目标方向,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目标与理想方向”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关系。就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而言,无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为了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就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而言,无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要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0.
要落实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目标,第一,必须处理好长期历史任务和重大现实课题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当前和长远紧密地结合起来,统筹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不仅需要解决制度体制、意识形态、文化潮流、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还需要科学的理论,需要文化的传承,需要理想信念的确立和人的全面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肩负着不断为构建和谐社会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构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特定阶段的历史任务,是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也是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重要历史经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密切关注和谐社会构建这一现实,从根本原则上创新,贯穿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从内容上创新,充实“和谐”内容;从方法手段上创新,充分运用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后,为促进小康社会的尽快实现,在新时期提出的历史任务和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界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就要求政府职能必须发生转变,朝着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指导思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二者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后,为促进小康社会的尽快实现,在新时期提出的历史任务和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界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就要求政府职能必须发生转变,朝着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马彬  吴丹 《求实》2006,1(Z1):204-205
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谐社会要靠人来构建,其最终目的和归宿也是为了人。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对我国社会矛盾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现实的人在现实社会矛盾的深刻变化中会遇到许多前所未遇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应适应这种深刻变化,从人的本质出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层面的作用,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就在于对现实的人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对现实的人的需要的满足以…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发展中国为主题和现实目标的历史传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和理论升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想与中国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初步实现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化和具体化。科学发展观之“科学”是马克思关于科学的本质是“人学”的中国化,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中国“人学”的现实形态。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应该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定位,要使之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月读     
中国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报告 吴俊杰、张红等编著 中国发展出版社 45.00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新世纪的现代建设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社会和谐,社会和谐必将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各地区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杨奎 《实事求是》2006,191(4):10-13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是关于人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交往中实现全面发展、彻底解放和自由飞跃的最高价值目标的构想。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这是因为,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构建社会和谐过程是理想与信念、历史与选择、现实与价值的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全面发展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