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农  刘娟 《党史博采》2004,(5):21-25
蛟洋崛起"闽西王" 福建上杭县北四区的蛟洋,出了个名扬闽西的人物--傅柏翠,他1896年出生于富庶家庭,高中毕业后留学日本,在东京参加过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  相似文献   

2.
6月24日,上杭县在蛟洋乡蛟洋村隆重举行纪念“蛟洋暴动”70周年大会。原省政协主席伍洪祥、老同志陈俱、马其昌,龙岩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以及上杭县干部职工、群众、学校师生共1300多人参加了大会。市、县领导和革命老前辈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1928年6月25日,郭柏屏、傅柏翠等人领导群众举行了蛟洋暴动,成为闽西四大暴动之一,点燃了闽西土地革命的烈火,揭开了上杭武装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统一战线是民主革命时期我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陈茂辉对傅柏翠就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统战故事。 陈茂辉,上杭县旧县乡人,闽西暴动后参加红军,曾任南京军区副政委等职,1955年授少将军衔。傅柏翠,上杭县蛟洋乡人,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领导蛟洋暴动,曾任闽西特委军委委员,红四军第四  相似文献   

4.
晚年傅柏翠     
傅柏翠,1896年9月生于福建省上杭县蛟洋乡,1993年1月逝世于福州市。他在漫长而传奇的一生中,与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以及陈立夫、何应钦等国共两党历史人物,都有过特殊的交往。几十年来,傅柏翠经历了一系列事件:1928夏天,傅柏翠是蛟洋农民武装暴动的揭竿者之一。1929年后,先后出任福建红军指挥员、红四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等  相似文献   

5.
傅柏翠(一八九六—一九九三)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在他近一个世纪的漫长人生历程中,有过辉煌,也有过困惑。他早年留学日本,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领导了著名的蛟洋农民暴动,一九三0年被 开除出党,旋又蒙「社会民主党罪魁」之冤,拥兵自卫搞「独立王国」,一九四九年五月举 率闽西起义重新回到革命队伍,一九八六年,九十高龄的傅柏翠被批准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6.
白砂战斗胜利后,毛泽东在白砂约见了傅柏翠。一方面表示对红59团的关心,另一方面是想在蛟洋创办红军医院。他在了解蛟洋方面的情况后,对傅柏翠说:“蛟洋一带赤色基地比较巩固,部队连续征战,伤员要有一个妥当安置,你回蛟洋选一个地点设立红军医院,将沿途染病和战斗中负伤的病员集中到一起治疗”,并将红4军沿途缴获的枪支交给傅柏翠武装地方赤卫队.并嘱咐其把伤员一并安置好。  相似文献   

7.
傅柏翠系闽西上杭蛟洋人,曾东渡日本留学,1928年领导了福建五大农民武装暴动之一的蛟洋暴动,1929年担任红四军第四纵队司令。1931年脱离革命队伍后,在古蛟区建立了“不共不国”的独立王国,“在国共两党的夹缝中生存了下来”。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直指福建,他与原国民党19路军军官李汉冲等人率部起义,到1986年重新入党,他已是90稀龄的老翁了。  相似文献   

8.
《湘潮》1992,(5)
傅柏翠同志出生于福建省上杭蛟洋,早年留学日本,当过律师。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在蛟洋领导农村武装斗争,曾任红四军第四纵队司令、党代表,与国民党反动派和封建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国后,他历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民革福建省委主委、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福建省文史馆馆长。他是一位历经坎坷、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现在,已是97岁的老寿星了。本文是依据历史事实创作的反映傅柏翠一生经历的长篇传记文学作品《新桃花源“国王”》的第九节。书稿尚在修订之中,本刊摘发时略作删节。  相似文献   

9.
傅柏翠,上杭县蛟洋乡蛟洋村人,1898年9月生,1993年1月逝世。在他96年坎坷漫长的一生里,不仅与孙中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陈立夫、何应钦等国共两党高层人物有过许多特殊的交往,而且与国民党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也有过一段不平凡的往来。  相似文献   

10.
在闽西人民革命史上,傅柏翠是个重要人物。一九三六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就对美国记者斯诺说:“在福建西部,张鼎丞、邓子恢和傅柏翠,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11.
1936年冬,中共永(定)(大)埔县委副书记陈茂辉受组织委派,从上杭双髻山出发,单独赴龙岩完成一项重要任务。蛟洋是双髻山(闽西游击队活动地区)至龙岩的必经之地。当时的蛟洋是上杭北四区傅柏翠建立的不“共”不“国”的“独立王国”,傅时任国民党保安十一团团长和国民党的“县长”。为便于行动和安全起见,陈茂辉化装成农民,沿山路而行。  相似文献   

12.
1928年7月26日闽西特委《滨字5号报告——永定、龙岩及上杭蛟洋斗争情形》的文件中,其“上杭蛟洋斗争经过”有这样的记述:“蛟洋为上杭北四区所属的乡村,人口三万余人,自去年冬开始组织农会。因为傅柏翠同志是该地一大地主,自动减租,甚得农民信仰,工作进行颇易,群众也很勇敢,故组织不久,便开始斗争。群众砍伐沿路杉木出卖得八千余元,除抽出两千元开办农民银行外,其余都拿来设造枪所,铸土枪、鸟枪等武器,准备与反动派拚个死命。”以上报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东京支部是共产党早期组织为开展海外革命活动,选派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主要发起人之一的施存统在日本东京创建的旅日早期党组织。从近年来日本馆藏档案解密资料来看,日本政府给留日学生中的社会主义者打上了"过激派中国人"的标签,并对他们进行秘密跟踪监视,施存统就是被重点监视的对象。作为中共东京支部的创始人,施存统与上海渔阳里"秘密组织"有着特殊关系,基于这一原因,他时常受到日本警察的骚扰,在这种境况下,仍然带病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理论,通过在留日学生中发展党员壮大革命队伍,加强与上海党组织的合作,促成日本共产主义者参加"远东大会",为中共东京支部的创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闽西从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建立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活动和发行货币,这一系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实践为革命根据地人民进行政治、军事和经济斗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27年冬在上杭蛟洋成立蛟洋农民银行并发行流通券,开创了福建革命根据地金融建设的历史。1930年11月闽西工农银行的建立和纸币的发行,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建立,乃至整个革命根据地金融系统的建立和货币的发行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闽西还为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系统建设培养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林基路,1916年出生于广东省台山都斛大纲村。1931年7月从台山任远中学初中毕业后,先后求学于广州、上海,投身于进步学生运动。1933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左联。1934年春,经上海地下党组织批准,赴日本留学。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中共东京支部(中国共产党在东京的秘密组织)正式成立,林基路任支部书记,积极组织留日学生开展革命运动。1937年6月回国,9月赴延安,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相似文献   

16.
赵惠 《广东党史》2008,(6):58-59
1923年,闽西在张鼎丞、邓子恢、郭滴人、朱积垒、傅柏翠等同志领导下,举行四大暴动,建立了以岩、永、杭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1929年春夏之间,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二次入闽,消灭了盘踞在闽西的土著军阀郭凤鸣、陈国辉,闽西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史上,日本是一个重要的海外阵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发展,以留日学生为主的进步知识分子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共东京支部(又叫中共东京特别支部)。中共东京支部直属国内共产党领导,和日本共产党没有组织关系,是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8.
2007年6月6日,日本和澳大利亚在东京首次举行了"2 2"(外长 国防部长)会议,日本防卫大臣久间章生、外务大臣麻生太郎,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布伦丹·纳尔逊、外长亚历山大·唐纳参加了会谈。  相似文献   

19.
1929年7月在上杭县蛟洋召开的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次会议.这次大会对于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中国革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30年代中期,中国留学日本的学生比较多。1935年,不完全统计,仅在东京就约有5000多人。其中有一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青年在国内进行地下革命斗争,由于党、团组织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在当地继续进行革命活动有困难,而转移到日本,在留日学生中开展革命活动,并在当时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东方图书馆”的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