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哲学是庄子哲学的基础,庄子的哲学是从反思生命开始的,是生命与心灵深处的对话,本文着重阐述了庄子的生死观以及如何才能超越的问题,从而寻求到人生的自由和超越,最后达到“逍遥游”的理想化、审美化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庄子“齐物论”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思想差异性的原因及其超越途径的探讨。各种思想之所以具有差异和冲突,在于存在“成心”这种主观偏见。超越“成心”的途径是站在道的立场认识各种观念和学说。从“齐物论”的思想角度观照“普世文明”与“文化多元性”的对立,彰显出庄子哲学的现代价值。庄子的思想对当今多元文化相互冲突的情况下如何和谐共处,提供了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3.
孟子、庄子、荀子的人性论哲学都对中国哲学史与中国人性论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孟子的性善论与庄子的性自然论都是形上层面的 ,在经验界他们都持性恶论的观点 ;荀子的性恶论是经验形态的 ,但他也有形上的超越的性善论。孟、庄、荀的人性论结构 ,都具有双重性的立体特征 ,此种特征对现代管理学具有人本管理的重要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通过鲲鹏展翅的说法,庄子给了我们一个自我调理和自我提升精神境界的参考和启示,并表达出一种精神的高超、一种精神的超越、一种精神的独立。有人常常说庄子是主观唯心主义,原因就在于,庄子的理论要点在于强调自己的主体性、主体思想,来拯救自身,来获得精神的自由与自主。庄子说的自由与自主状  相似文献   

5.
庄子作为道家哲学的大宗师,以其逍遥的处世态度和齐物的智慧著称,庄子之所以能够做到"齐物"正是因为他有着"同于天地"而容纳万物的内心格局,这种大格局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从道家大师南郭子綦、蘧伯玉和列御寇的思想中汲取的智慧。通过庄子"齐物"智慧之三重来源的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到庄子哲学的成长脉络,从而勾勒出庄子眼中的理想圣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廖群 《理论学刊》2005,(11):27-30
<内篇>曾作为一部<庄子>先于<外杂篇>单行于世,亦确为庄子所作.<内篇>作者庄子之所以不称引<老子>,并非没有见过<老子>书,而是他并不以老子为师.对照简本<老子>和<庄子·内篇>可知,庄子吸收了<老子>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但在许多方面都对<老子>有所超越,或迥异于<老子>.庄子是独立不倚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7.
庄子是道家第三阶段的代表人物,他开创了特有的游世思想,极具个人特色和时代特征,在千百年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思想体系中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从庄子的思想背景入手,分析了庄子游世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的方法.庄子深受道家生命优先的影响,暗和西方的个人主义的行为方式,并将道及一贯的全生避害的传统发挥到了极致.在对待外物的观点上形成了齐生死,一物我的认识方式,取消了长期困扰道家的问题.在为人处事方面庄子不同于西方的思想家纯粹的冥想,他是身体力行着自己的思想,充分发扬了他的游世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学习导报》2014,(3):33-33
歌德曾经说过下面一段话:画家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描绘出女性的美,就在于他在现实生活中曾经深爱过一个同样类型的女人。对我来讲,我所深爱的人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如果没有她,那我也将不再完整。  相似文献   

9.
龙菲 《理论与当代》2013,(10):54-55
浙江台爱情连连看节目法国专场。30岁的法国男子来华近10年,微笑面对镜头:我知道孔子,不过,我最喜欢庄子。因为,你知道的,逍遥游。自十七世纪以来,庄子哲学一直是西方人的热门话题,西人对他的关注、谈论、喜爱从未停歇。而在国内,庄子却显得颇受冷落。担心大家不读,亦或误读,袁仁琮先生明显有点着急。抚清历史尘埃,厘清误读,让先哲的智慧之光重现于今,先生用了"刻不容缓"这个词。他说:"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到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似文献   

10.
杨寿堪 《新视野》2003,(3):57-59
本文试图从哲学上阐释执著与超越的问题。执著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其特点是主体性、坚定性与坚持性,它的理论基础是主体主义形而上学。庄子超越论具有一定代表性,主张以“无待”超越“有待”,以理代情,达到绝对自由。海德格尔超越论是在反对主客二分形而上学基础上,提出此在与世界一体,超越“有”进到“无”的境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执著是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坚忍不拔的品格与精神,表现在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实践发展过程中;超越最重要的是树立科学信仰与崇高理想,以“无我”超越“自我”,最后达到“大我”,实现执著与超越的统一,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一些优秀的中青年记者问我:“总觉得这几年进步太慢,像进了围城,究竟怎样才能实现自我超越,不断超越呢?”困惑自我超越就是在酝酿着自我超越听到这样的提问我非常兴奋,我以为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话题。只有好学上进、不断攀登的中青年记者才有这种迫切的愿望。自我超越是人生不断进步的源动力。孩子学步,从步履蹒跚,到会走、会跑、  相似文献   

12.
正人是需要有对手的,是需要有对立面的。所以庄子非常怀念惠施,有惠施的时候,他的辩论,他的奇思妙想与机智灵活才能发挥得出来。中国人有个讲法,说这个说话里头要有"机锋"。机呢,就是含有某种没有告诉你的聪明智慧和一种即时的反应。锋呢,就是锋芒。通过这种机锋的谈话,显示一个人的智慧、显示一个人的机敏、显示一个人的超脱。庄子表面上说了一些看不着边际的话,但又是人人心中都有的话。他与惠施在濠上  相似文献   

13.
庄子注重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是中国传统精神哲学中精华之一.庄子"逍遥游"人生哲学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直接从"道"去寻找人类精神的根源,将"道"普遍地贯通于现实的人生之中,将有限个体"小我"融入于无限宇宙"大我",从而为人的精神关怀、精神理想确立了一个终极性的目标,处处都显现出一种特别的人文关怀.庄子认为,现实世界虽纷繁复杂,但却有其内在的本质即"道",人们只要达到对"道"的觉解和体悟,就能从根本上摆脱现实生活中种种矛盾和烦恼的纠缠,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超越,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之所以享誉中外,不仅在于他对京剧艺术的创造性贡献,而且在于他那高尚的为人之德,特别是他那凛然不可欺的民族气节。正如一位俄罗斯艺术大师对他评价的那样:“梅兰芳的艺术魅力之所以超越国界,一是其高深的京剧艺术造诣使然,二是他伟大的民族气节征服了人心。”  相似文献   

15.
采访他之前,我查阅了他的档案,那里面的记载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参加工作40多年,几十次受到表彰奖励。挑主要的说吧,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出席过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三次当选为省劳动模范,不久前又荣获“吉林英才奖章”。他是省委命名的优秀共产党员,省第六次党代会代表,他作为一名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着政府津贴……他可谓荣誉等身。 可当他坐在我的对面与我交谈的时候,我觉得他是那样让人敬佩又是那样普通。他的眼睛大而且明亮,我想那是因为他能明察秋毫所致;他的背略有些弯,我想那是他常年站在手术台前的纪念;他说起话来平缓温和,如春风徐徐,我想那是他的职业道德使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建设》2010,(6):50-50
庄子名周,宋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隐士。庄子认为,人是自然赋予的,是自然的过程。他的人性自然说与现实社会是相矛盾的,人是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的。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状况,使人们回到自然呢?庄子提出要人们弃知绝欲,忘我无我,做到"与天为一",就是要把自己完全融于自然之中。这  相似文献   

17.
舍己救人的优秀大学生许志伟在他2000年9月27日的日记中写道:“了解自己,设计自己,不断调整自己,是人生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然步骤。”许志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功地实践和实现了自我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超越反映的是一种科学的人生观,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理想。这种思想和人生态度,这种人生观和理想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8.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斯大林同志曾给它下过一个完整的定义。他说:“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去研究社会生活,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社会生活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应用于研究历史”。(《列宁主义问题》第629页)现在有的同志认为,这种表述是不科学的,主要理由是:(1)如果以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那就  相似文献   

19.
一、向往古希腊的酒神文化尼采不只是一个偶像破坏者 ,他在摧毁的同时也提出了“新文化”的设想。要给人类指出一条超越的道路仅凭不遗余力的否定、毁坏是不够的。“打倒偶像非常接近我的工作”[1] (P2 ) ,“对一切价值重新估价 :那就是我对人类最高的自我肯定活动的公式。对我而言 ,这个公式已成为具体生命了。”[1] (P10 7) 他决心在废墟上重建文化复兴的光荣 ,由否定一切达到更高的肯定活动。尼采为人类提供的理想文化是古希腊酒神文化的摹本 ,所以尼采决不是一个只会破坏、否定的文化虚无主义者 ,他要求人们回到古希腊那个文化鼎盛时代…  相似文献   

20.
时下,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去基层检查指导工作时,在“行”的问题上,往往有这种“感想”:没有专车,似乎没气派;乘坐客车,好象不光彩;骑上自行车,觉得太寒碜;迈开两条腿,更感划不来……这,不禁使我想起这样一件事:在延安时期,《解放日报》上曾经刊登过一篇题为《走官》的通讯。说的是,我党一位抗日民主政权的县长,“不骑马,不坐车,整天价用着他的两条粗壮的腿,从这个庄子走到另一个庄子,忙着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