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2017,(11)
正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据路透社报道,这个消息"不到几秒钟就被送交约翰逊总统了"。美联社写到,随着原子弹的爆炸,"共产党中国龙在世界的心目中长得更高大了"。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法新社电讯说,"中国把它的第一个人造卫星射入轨道的这个大成就,使西方观察家们惊讶得目瞪口呆"。美联社则发表评论认为,"由于北京已经有  相似文献   

2.
毛亚昱 《前进论坛》2009,(10):44-45
2009年5月26日上午,正值祖国母亲60华诞之际,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开馆仪式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镇原子城纪念馆广场隆重举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诞生,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这里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3.
石晓寅 《今日上海》2014,(11):38-40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1时,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的上空,中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人终于迈进了原子核时代。  相似文献   

4.
1945年7月,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核试验基地,被誉为“美国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目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惊喜之后曾产生莫大自责,他说:“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10月16日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五十周年。东方一声巨响打破了一个时期以来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威胁和核讹诈,使中国跻身于核大国行列,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时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  相似文献   

6.
徐忠友 《今日浙江》2008,(20):60-61
这是两个载入中国史册并令中华儿女激动万分的时刻: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上午7时。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试验成功。在参与“两弹”研制的著名核科学家行列中,有一位是浙江儿女,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胡仁宇。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核大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年份: 美国 1945年苏联 1949年英国 1952年法国 1960年中国 1964年印度 1974年爆炸了第一个核装置,但未获悉已经发展了核武器。在80年代可能加入原子武器俱乐部的新成员:以色列、南朝鲜、南非、台湾、伊拉  相似文献   

8.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西北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工人,以及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辛勤劳动、大力协作的结果。它标志着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飞跃的发展,标志着中国的国际力量更加强大。二次大战后,美苏两国相继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并逐渐壮大核力量,形成了核垄断,对世界和平造成巨大的威胁。同时,美苏两国利用手中的核力量,不断地对中国进行核恐吓。为了打破核垄断,用自己的力量来捍卫自己的安全,以毛泽…  相似文献   

9.
《新东方》2000,(8):69-70
继郝伯村在其即将出版的新书中披露“台湾1986年就已经拥有生产核子武器的能力”之后,又有多家媒体报道了台湾发展核武器的情况.这些报道称,1964年中国大陆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后,台湾受到“刺激”,自此开始发展核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航天精神是工匠精神在航天事业中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写照,是"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不竭动力源泉。我出生在一个航天家庭,懂事时经常听到的就是钱学森和梁思礼第一代航天奠基人,白手起家、自力更生,造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  相似文献   

11.
吴怀杰 《传承》2008,(7):12-14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为取样品,他和战友驾机穿越蘑菇云。蘑菇云记录着中国的历史,也记录着他的激情岁月。40多年后,取样飞机静静地停放在中国军事博物馆,80多岁的老英雄则在疗养所安度晚年,谈及当年激动人心的往事,老人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2.
官秀娟 《创造》2021,29(6):83-84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在建党百年之际,到火星这颗"红色星球"上去,这是中国国家科技实力的展现,更是精神力量的传承. 20世纪50年代,刚刚建立起来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然而,敌人却没有给中国搞经济建设的喘息之机——东北方的朝鲜战争、西南方的中南半岛冲突、东南方的台湾海峡危机,三者对中国形成钳形包围;美国更是在多个场合叫嚣着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党中央果断做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就是在这样腹背受敌的危难关头,在各方面条件看起来都不具备的情况下,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1颗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中国第1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3.
唐黎标 《传承》2009,(11):24-25
他参与了我国引爆第一颗原子弹的科学工作,见证了核爆试验的伟大时刻。他说,为了国家利益、人民安宁而从事核试验是神圣而光荣的!与原子弹、氢弹亲密接触的日子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相似文献   

14.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为取样品,他和战友驾机穿越蘑菇云。蘑菇云记录着中国的历史,也记录着他的激情岁月。40多年后,取样飞机静静地停放在中国军事博物馆,80岁的老英雄则在疗养所安度晚年。2007年8月,谈及当年激动人心的往事,老人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5.
和平利用核能邓树林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说过这样的话:“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1955年,中国政府决定创建自己的核工业。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964年10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又...  相似文献   

16.
1999年,我写了《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文章,说明原子弹是二机部为主负责,导弹是五院为主负责,科学院配合他们工作。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中国科学院为  相似文献   

17.
张贵友 《传承》2010,(1):20-21
<正>1964年4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夕,国家在新疆罗布泊的西北核试验基地司令部指示警卫营4连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一支精悍的"打猎队",副连长何仕武为队长,副排长王万喜为副队长,战士王俊杰、司喜忠、丁铁汉、潘友功为队员,王国珍是卫生员。  相似文献   

18.
1945年8月6日8点14分,美国B—29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启开舱门,“小孩”(第一颗原子弹名)向广岛市直落下来,一瞬间蘑菇云升起,接着下了一场带有大量放射性的物质的  相似文献   

19.
除我国外,迄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有: 美国 1945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现已进行了1030次核试验,比世界上其他各国核试验的合计次数还多。拥有12070枚弹头,最大射程可达1.3万公里。 俄罗斯 世界上第二个进行核试验的  相似文献   

20.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在中国古城南京制造的一个特大惨案。从1937年12月13日,全面攻入南京城的日军开始对平民和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员实施长达40多天渗绝人寰的大屠杀,30多万人渗遭杀戮。南京这座被称为“六朝古部”的城市,约1/3的建筑被毁,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有人说,南京大屠杀是二战中与波兰奥斯威辛大屠杀、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对人类使用的第一颗原子弹)并列的三个特大惨案之一;也有人说南京大屠杀是亚洲版的奥斯威辛大屠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