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潮》2017,(11)
<正>任弼时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开国元勋任弼时同志的专题纪念馆,为岳阳市直正处级事业单位,归口岳阳市委办公室管理。1978年4月,故居正式对外开放,2003年4月任弼时纪念馆建成开放,并在2014年4月任弼时同志诞辰110周年前夕完成了提质改造。任弼时纪念馆地处湖南省汨罗市弼时镇,南距省会长沙30公里,北距岳阳90公里,占地面积170亩,馆舍面积1.7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2.
肖娜 《新湘评论》2020,(8):53-54
任弼时,1904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今汨罗市)。1920年,16岁的任弼时只差一期就要中学毕业了,未来的道路何去何从?他几乎每天都在思考着。长郡中学的一些同学环顾百孔千疮的中国社会,觉得前途黯淡,人生渺茫。有的准备托亲友在长沙寻找职业,谋求出路;有的准备回乡下教书糊口;还有的郁闷悲观,终日无所事事。任弼时则在探求着自己要走的道路,他透过报纸杂志这个窗口,把目光投向了国外。  相似文献   

3.
正从1940年至1949年,任弼时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一职,在这个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工作了整整十年。正如刘少奇在任弼时的追悼会上所说:"任弼时同志是一个模范的职业革命家,模范的共产党员和中国共产党最好的领导者之一。"建章立制,为新中国的机构制度建设打下基础任弼时注重制度建设,讲究工作效率。他经常告诫身边的同志:"要提高工作效率,没有一套规章制度是不行的。一定  相似文献   

4.
<正>1938年3月5日清晨,一辆卡车从延安南门驶出,向西安进发,车里坐着任弼时夫妇。化名陈林的任弼时,将转道兰州、新疆,前往莫斯科,肩负着与共产国际联络和交涉的重任,开启他的红色使者之旅。勇挑重担维护核心为什么在全国性抗战爆发后如此残酷紧张的情况下,派正在前线工作的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去莫斯科呢?这是因为1937年11月29日王明从莫斯科回到延安,以“共产国际代表”自居。  相似文献   

5.
我们只知道任弼时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作为一个神枪手的任弼时,却还鲜有人知。1948年5月党中央驻扎西柏坡后,毛泽东住的是一个前后院子,东面住着任弼时,再往东隔一个过道就是周恩来住的院子。这样,周恩来和任弼时外出时,都要经过毛泽东住的院门口。当时,除毛泽东外,周恩来和任弼时都还没有配备警卫班,他们外出时,只有一两个卫士跟随。  相似文献   

6.
《湘潮》2015,(6)
<正>"若能爱群,国安有不强哉?"这是少年任弼时在《爱群说》中关于群众思想的最初表述。少年任弼时的这一思想萌芽,历经革命的风风雨雨,变成了日后中共五大书记之一任弼时的智慧硕果。任弼时自16岁参加革命、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1岁担任团中央书记、39岁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一直到46岁去世,一生都在探索着"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历史课题。在他30年的革命生涯中,以广阔  相似文献   

7.
1940年3月26日,任弼时结束了在共产国际近两年的工作,与周恩来、邓颖超、蔡畅、陈琮英等人一起回到延安。当时延安形势危急,党内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周恩来、任弼时等人的归来让毛泽东倍感欣慰。由于此前的工作成绩与能力,任弼时很快被委以重任。1940年五六月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由任弼时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虽然决定没有立即公布,但此后他便开始履行中共中央秘书长的职责。194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正式宣布了对任弼时的任命。此后,任弼时先后担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务,但中共中央秘书长的职务一直没有卸任.直至1949年因病休养。  相似文献   

8.
1950年10月2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名誉主席的任弼时,积劳成疾,因病逝世,年仅46岁!任弼时自16岁起即投身革命,30年如一日,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的英年早逝,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悲痛。中共中央于任弼时逝世当天即发出讣告,沉痛宣告任弼时逝世的不幸消息,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学习任弼时的革命精神。噩耗传出后,从党的领袖到人民群众,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追思他、悼念他、学习他。这使得任弼时逝世的悼念活动,成为中共逝世的领袖中极少见的最为沉痛而隆…  相似文献   

9.
何立波 《党史纵览》2004,(12):11-17
2004年4月30日是任弼时的百年诞辰,在纪念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回顾任弼时光辉一生的时候,胡锦涛对任弼时在革命战争时期对毛泽东的支持做了精辟的概括.  相似文献   

10.
正1945年6月,党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这就是党的历史上著名的五大书记。这一年,任弼时只有41岁,是五大书记中名副其实的年轻人。虽然因为健康原因,任弼时经常感到身体不适,但面对全党的信任与重托,他丝毫不敢懈怠。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任弼时与敌人斗争、与病魔斗争,直至为党的事业奉献出  相似文献   

11.
任弼时生平和思想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弼时生平和思想研讨会综述蔡庆新为纪念任弼时诞辰90周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办的"任弼时生平和思想研讨会"于1994年4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任弼时生前战斗、工作与生活过的地方的29位专家学者和党史、青运史工作者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上,与...  相似文献   

12.
2、探求真理留学俄国1919年7月,列宁领导的苏联政府发布第一次对华宣言:“凡从前与日本、中国及协约国所订的密约,一律取消;“凡从前俄罗斯帝国政府时代,在中国满洲以及别处,用侵略的手段而取得的土地,一律放弃……”列宁领导的苏联共产党的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地鼓舞着中国早期有觉悟的知识分子,任弼时就是其中活跃分子之一。当时,任弼时正好高中毕业,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也在为继续升学的事而伤脑筋,他的许多好同学,如萧劲光等,都为任弼时着急。一天,任弼时兴冲冲地找到正在学校图书馆看书的萧劲光,“劲光兄,有办法了,有办法了!”见任弼时那满…  相似文献   

13.
四、两次被捕,坚贞不屈1928年7月,党的六大在莫斯科举行。任弼时虽然因留守中央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没有出席这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但由于他的出色工作,仍被与会代表选为中央委员。同年9月,任弼时作为中央代表赴安徽省巡视党的工作。就是在这次巡视中,任弼时第一次被捕。这年10月  相似文献   

14.
杨晓璐 《党史纵览》2006,(10):21-23
任弼时与陈琮英 1934年7月初,湘赣苏区的中心区域被国民党军占领,红六军团处境危险.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红六军团向西突围到湖南中部去创立新的苏区,同时命令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湘赣省委书记的任弼时,以中央代表的身份,与萧克、王震组成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率红六军团向湘中地区转移.8月,任弼时带着红六军团突围西征,当时在湘赣省委工作的任弼时夫人陈琮英也一起随军行动.  相似文献   

15.
1928年10月,任弼时受中共中央的委派,到安徽芜湖、安庆等地区巡视基层党组织工作。他到安徽南陵后,约定几个地下党员在公园里碰头。不料他们的行动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任弼时与几位先到公园的同志被捕了。 然而,敌人并不认识任弼时,只是把他作为嫌疑,犯押送到安庆。在被押解途中的船上,任弼时碰巧遇到一位做生意的家乡人。任弼时急中生智,乘敌不备,写了一张纸条,实际上是个准备好的口供,请这位家乡人赶到上海通知他的夫人陈琮英。 在狱中,任弼时化名胡少甫,自称是长沙伟伦庄的学徒,到安徽来给姑妈送钱。残忍的敌人对任弼时  相似文献   

16.
任弼时1950年逝世,党中央高度评价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和组织家。1994年在任弼时诞辰90周年纪念会上 ,江泽民强调任弼时是党的卓越领导人、政治上成熟、有着坚强的党性和实在的工作作风。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围绕任弼时在中国共产党建设方面的实践活动与理论贡献 ,国内召开了一些学术研讨会 ,发表了一批有新意、有深度、有分析、有见解的研究专著和论文 ,使关于任弼时与党的建设的研究有所推进。目前 ,党史界、理论界正在继续把这一研究不断深入开展。笔者认为 ,任弼时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卓越贡献 ,主要体现在其对毛泽东建…  相似文献   

17.
<正>说起任弼时与党的保密工作,无论是他的战友还是亲人,都有讲不完的故事。在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中,他既是分管工作的行政领导,又是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更是一位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出生入死、屡屡建功的先行者。1925年,风华正茂的任弼时挑起了团中央书记的重担。一别多年  相似文献   

18.
<正>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任弼时在电台侦察和电讯保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红军时期还是延安时期,他都非常重视机要保密工作。在他的领导和关心下,部队机要和电讯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为作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小电台”发挥大作用红军时期,任弼时就非常注重无线电通信。1933年4月,根据中共苏区中央局的决定,任弼时调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他赴任时,特意携带了一部电台,同行的还有电台工作人员江腾芳(江文)等人。1933年6月上旬,  相似文献   

19.
<正>1931年春,任弼时以中央代表团负责人的身份,离开上海到达中央苏区。根据周恩来"任管组织工作"的建议,担任苏区中央局委员兼组织部长。作为党内的组织家,任弼时在中央苏区的干部工作扎实有效,体现了高度的组织才能和鲜明的个人特点。下面撷取几个事例,从中探寻任弼时是如何做好干部工作,赢得"布尔什维克组织家"的美誉的。"未到中区前是有毛右倾的观念的,到中区后认为有独特见解,有才干"任弼时到苏区不久,第二次反"围剿"即拉开序幕。面对四倍于己的敌人,中央局和总前委内部对如何克敌制胜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20.
正任弼时(1904-1950),原名任培国,湖南湘阴(今属汨罗市)人,1920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弼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组织家。任弼时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是全党学习的楷模。周恩来号召纪念、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