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些时候,朋友和我说起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朋友是聋人听不见、不会说话,她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说话很好、听力较差,两个人经常去逛街。每当她们一边走一边打手语聊天的时候,她的朋友总是担心别人说自己是哑巴,总是一边打手语一边说话,而且要比平时说话声音高了好多,惹得旁边人都回头看,搞得她很不自在。朋友说:她也不愿意在  相似文献   

2.
初恋女友     
我的一个朋友失恋了。失恋的主要原因,是他向现在的女朋友提到了前女友。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没有心眼的男人,心里想什么嘴里就会说什么。他提到前女友的原因,是因为现女友吃的一串糖葫芦。他见她吃的高兴,很自然地想到了前女友,他觉得真是奇怪,竟然在一个相同的地方,碰到了两个完全不同但都喜欢吃糖葫芦的女孩。她呢,生气了,站在天桥上和他吵,你总是提她?你如果还忘不了她,你如果觉得我没有她好,那你找她好了!他急了,我早就忘了,我现在根本没想她,我想的是你。她说,想我?那你为什么还再三的提她?我和她有可比性吗?他抓住她的肩膀,像…  相似文献   

3.
张伟君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的夫人,我在其生命的最后几年认识了她。每次到荀宅,她总是很热心地“留”我说话。其实只是让我安坐客厅的沙发中听她一个人静静地独白——她当时身体已经不太好了,自己也仿佛有些预感似的,总是要把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感慨“倒”给我。她讲述过这样一件“细腻的”往事:在荀先生中年的大红大紫之际,她和众多的妙龄  相似文献   

4.
妻子的绰号     
<正>你也许不会相信,我与妻子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三十多年了。至今,我一次都没有正儿八经叫过她的官名。日复一日,我对她的称呼都是"娃二头""黄傻儿""你娃二""你这妹崽"之类绰号。妻子对我的称呼总是心领神会。不论在家或出门在外,她总是笑吟吟地接纳,毫不理会"绰号"的意味。我和妻子是初中同学,又是一个生产队的。七十年代,我们还不懂得什么叫爱情,只是相互间心底都有那么一点好感;初中还没毕业,我就应征入伍到西藏当兵去了,一去就是六年多。1976年,我从部队回家探亲,也没有人撮合,好像早就有个约定似的,自然而然我和她就明确了那种关系。19了8年5月,我退伍返乡,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收起一黄布挎包换洗衣服,毅然嫁到我家。妻子在家是"幺女",小名"黄四妹",外人都这么叫。而我却昵称  相似文献   

5.
众人谈林萍     
叶慧 《今日浙江》2010,(2):45-45
施敏(石龙村大学生村官): 林书记是我的好导师,她身上的优秀品质是我这辈子都学习不尽的。她总是“白加黑”式地没日没夜工作。跟随她工作,有时我这22岁的小伙子都吃不消,但她总是富有工作激情,头痛时就涂点风油精来醒脑。林书记是我的好妈妈,那么细心体贴。深夜加班回家,她会打我电话问是否安全到家。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足迹     
初收到姜欢的诗稿,厚厚的一摞,第一反应是搁置,太长了,没有篇幅登载,但一种责任感,使我在“不情愿”中扫了几眼——然后,我就不能放下。 说实在的,就技巧而言,她绝不是最出色的诗人。但她确实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为什么?您自己去读。 后来我才知道,姜欢是个弱女子,也是个才女。她不到两岁就失去了娘亲,刚走上工作岗位,却患上了罕见的颅底凹陷症。但她从灾难中挣脱出来抗争命运,坚持十数年写作,创作散文、诗歌300多篇近50万字。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生命总要留下一点足迹的。 本栏目还是第一次用一期完整的篇幅推出一个作者的作品集,尽管还只是节选。但,我觉得值。  相似文献   

7.
我需要爱情大学时同宿舍中有个来自南方的女孩,面貌可人,身材娇小,长着一张娃娃脸,非常可爱。然而叫人不能忍受的是,她总是持续不断地处在恋爱进行时中,随时随地会坠入爱河。她有一句出了名的口头禅是:我需要爱情。当然,这句话的主语会随着时间地点人物的不同而发生“你,我,他”的变化。比如,当她看到我无聊地翻书或发呆时, 她会凑过来一脸严肃地说:你需要爱情。当看到别人脸上黯淡无光,没精打彩时,她会神秘兮兮并充满了肯定地说:她需要爱情。在她的生命中,似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恋爱来解决。爱情,不仅是她的维生素和兴奋剂,甚至是她的空气和水。林语堂老先生那句名言:“爱上一个人,就是爱上一个伤口”在她身上似乎很难得到体现。她每爱一回,不论成败,都能从中获得生命的成长和快乐。每份感情对她都是一份营养餐,她的每段恋爱都谈得那么投入,那么浪漫,她对每段感情都心存感激并吸取丰富的养分。如果有一段时间她落了单,整个人便会像  相似文献   

8.
畅想110     
畅想110郑彦英也许是由于娇惯,我的女儿已经7岁了,还不敢一个人在家,放学后,要么是我,要么是她妈妈,总要有个人在家陪着她。如果我和她妈妈俩人都有事要出去,她总要跟着一个,用她的话说,她一个人害怕。所以她跟着我或者她妈妈,并非我们一般理解的是感情所至...  相似文献   

9.
失音的画眉     
蕙是我大学同学,也是我在广东最好的朋友,离开广州前,我一直和她住在一起。还没有到广州之前,她曾写信给我,谈及一种宿命的忧伤,淡淡远远,却永远如影相随。信尾,她自嘲说自己前世定是一只失音的画眉。她是那种不漂亮但却极有味道的女孩子,和身边人的关系总是淡如流水,很难有人直入她的内心深处。她话不多,但一颦一笑都透着与生俱来的灵气。围着她转的男孩有很多,但聪明的她,知道怎样才让自己和别人都不至于尴尬,她永远知道怎样与那些男孩保持最佳的距离。然而她却毫无理由地陷入了一场困境。她爱上了一个长她十岁的已婚男人,…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7,(6)
正在茂名,有一种非常靠谱的说法——女人是家中真正的顶梁柱,这座小城中的人们,总是忙碌并精致地生活着,相当讲究,无数家庭的持续运转,很多靠的都是女人一座小城,永远在清晨里。当然,这不可能。只是,如果我当天回去,有一个人总会在大清早还摸摸黑的时候,就在某套房子里窸窸窣窣地活动。或者,她头一天晚上根本没有睡。这座小城叫茂名,是我的家乡。那个人,是我的妈妈。每见着一个新的面孔,她总会咧着一口  相似文献   

11.
《广东民政》2011,(12):53-54
她们总是说,我不结婚,我要等他什么都有的时候再娶我。可是傻丫头,等他的有房有车有银子什么都有的时候,新娘可能就不是你了……有一个朋友,已经和她男友跑了、六年的马拉松了,两人青梅竹马,朋友们只等着他们结婚的喜讯。  相似文献   

12.
在四川省内江市,如果向市民打听私立奋发学校,几乎无人不知。但要说到私立奋发学校的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可能很多人都以为她是一个很有背景、而且绝对富有的人。其实,奋发学校的老板并没什么背景,也绝不是富豪。相反,她成为一所名牌私立学校的老板,是她与命运不屈抗争,以100元作本钱,白手起家奋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滕伟 《当代广西》2006,(13):54-54
有人说:人的性格是他的命运。清丽瘦弱的刘连芳,对于她在计算机软件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一项项科研成果,却只归结为她总是遇到好人。这就是刘连芳的性格:平和、谦逊、宽容。当然,还有她对事业追求的执著与认真。1964年,刘连芳考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可是,那一场令人猝不及防的“文化大革命”,却使她的分配结果是到贵州一个偏远山区县的广播站。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科技局的老局长,就是刘连芳所说的,她总是遇到好人中的一位。1973年10月,他得知基层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的技术员,就将他们调到了自治州科技局。到科技局后,刘连芳得…  相似文献   

14.
倾听内心的声音:青少年自我认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自我她第一次来咨询室找我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是:“我想了解自己,更多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尽管我不是第一次听见这样的问题,但一个面临高考的女孩,在即将高考的前夕,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还是有些吃惊。我对她点点头,并给了她一个鼓励的微笑。“我觉得我很固执,而且不是一个好学生。”“能说的具体一些吗?”“比如,我经常在一些小事上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如不穿校服;在学习上,总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从不听从老师的意见;平时学习也不用功,学习成绩很一般,但在重大考试中,总是可以发挥得不错。”一切就从离她们最近的学…  相似文献   

15.
萧淑贞 《台声》2003,(7):24-25
我与阿月在哈佛相识。去年,我在哈佛做访问学者,阿月陪同她做访问学者的丈夫。初见阿月,是在孩子学校附近的公园。那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她的儿子与另外一个台湾孩子一起玩,起了一些小争执,阿月将他们叫在一起,和颜悦色,又循循善诱,让两个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直至两人都满意地离去。人种在异域总是显眼而敏感的,同样的肤色容易有心理的亲近。互致问候后,才知道她来自台湾,而我的女儿恰好与他的儿子在同一个班。我称赞她:“你的教育方式很好,很特别。”阿月谦虚地说,我是搞幼教的。简单的寒暄之后,心下也没有太在意,只以为是偶然的相遇。…  相似文献   

16.
不要抱怨     
庄恩岳 《今日浙江》2013,(16):61-61
如果一个人经常抱怨:"我的学习成绩这么差,那是因为学校环境太差,老师水平太低。"那么这个人是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学校和老师来管理,而不是交给自己来管理。他没有意识到自身努力的重要性,根本没有感知学习的快乐,也不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一个人经常抱怨:"我的工作业绩这么差,总是没有提拔的机会,就是因为工作环境太差,领导水平太低。"那么  相似文献   

17.
早就听说郸城县有个有名的女私营企业家胡翠萍,5月17日,我坐上了一辆车牌号为豫P00966、由郑州发往郸城的长途客车,赴郸城采访胡翠萍。 值得称道的女售票员 售票员是个身材微胖、40来岁的中年妇女。她热情地招呼乘客上车,帮乘客搬运行李。对乘客的提问,她总是微笑着给予解答。我见惯了司乘人员冷若冰霜的面孔,对这位女售票员产生了些许好感。 我与胡翠萍并未见过面,只知道她是郸城县工商联常委、郸城县新颖商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听很多人说,郸城人都知道她,买东西都爱到她开办的新颖天河平价商场,外出都爱坐她公司下属的客车。人…  相似文献   

18.
家里一直催我赶快和阿沐把婚事办了,总是重复着那句话,“都是老大不小的人了,女人一过三十就叫大龄青年,阿沐那么好的男人。” 前一段时间我最好的朋友艳儿向我宣布:我终于要结婚了!这个一直嚷嚷要独身的家伙早忘了她是单身同盟的发动者。她带着一脸幸福一脸不解地问我:“你怎么就不结婚呢?”我说:“我要忠于我们的组织。”她大笑说:“见你的鬼去吧!盟主都结婚了你还坚持个啥呢?!”  相似文献   

19.
刘晓庆之美     
贝多芬曾经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屈服",把这句话放在刘晓庆身止似乎也颇为贴切。作为中国最著名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女演员之一,从影三十余年的刘晓庆,经历了从征服影坛到转战商界,从沦为阶下囚到再度复出的戏剧人生。或许一切正如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她的故事比她主演过的任何一部影视剧都要精彩,她的魅力让她成为了无数中国观众心中永恒的记忆……  相似文献   

20.
一、异乡与异客 人生是一个旅程。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旅行者,也并不总是在外在的旅途上,但他总是在内在的旅途,即生命的旅途上。生命是一个超越性结构,是含有起点、中介、终点的过程。人之为人的特征就在于总是在反思我是什么?我能成为什么?我应成为什么?“能”与“应”表明人的选择性和自为性,表明他掌握着价值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并为实现这价值而投入行动。因而他总是在旅途上。“旅途”就其隐喻意义而言,不正是个体寻找价值,实现理想的历程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