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27年是个多事之秋,中国政治局势变幻莫测。蒋介石和汪精卫等相继剥下左派领袖的面具,通缉、杀戮共产党人和革命的工农大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承担了大革命失败的所有责任,被推至政治活动的边缘。回眸远眺那段惊心动魄的艰辛岁月,流逝的时光早已淘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抗战初期在武汉的一段经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离开了中共中央领导岗位的陈独秀,认为红军和土地革命均无前途,对革命日益悲观。1929年,他联合国际上的托洛茨基派,在党内另建取消派组织。面对这种分裂党的行为,中共中央毅然开除了他的党籍。实践很快证明,陈独秀又一次错了,他本人也于1932年10月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好在他仍不放弃心中的理想,誓不与国民党反动派为伍,坚决拒绝了蒋介石的多种诱惑,在国民党监狱中度过了将近5年的铁窗生活。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陈独秀好友胡适写信给汪精卫,汪找蒋商量,蒋介石早就想放了这个难…  相似文献   

3.
张家康 《党史纵览》2002,(12):30-33
1927年,中国政治局势变幻莫测,是个多事之秋,蒋介石和汪精卫等相继叛变了革命,通缉、杀戮共产党人和革命的工农大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被作为右倾机会主义的总代表,承担了所有的责任。回眸那段惊心动魄的艰辛岁月,流逝的时光应已淘净历史长河中的混浊泥沙,还原一个清晰和透明。  相似文献   

4.
在北伐革命胜利进军的推动下,上海举行三次武装起义,陈独秀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是起义的最高决策者。起义胜利后,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的反目,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陈独秀承担了几乎所有的责任。历史的真相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5.
论陈独秀与托洛茨基主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陈独秀在大革命失败后,即被迫离开了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领导岗位,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用陈独秀自己的话说是“自1927年中国革命遭受了悲惨的可耻的失败后,我因亲自负过重要责任,一时实感觉无以自处,故经过一年之久,我差不多完全在个人的反省期间”①。对于陈独秀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为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由于他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给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大革命失败后,“鉴于陈独秀继续坚持错误”,“并组织反党小集团”,被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9年11月15日开除出党。  相似文献   

7.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与会的不少人对陈独秀、共产国际代表、苏联顾问在处理国民党、农民土地、武装斗争等问题上表现出的右倾倾向提出了  相似文献   

8.
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的原固仅仅是因为中共中央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吗?这个问题值得再探讨。史学界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大革命失败主要是因为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所导致的,即由于当时的中共属于青年时代,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失败情有可原。再一个原因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太  相似文献   

9.
正八七会议与党的自我革命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认真检讨党的工作,总结大革命后期的严重错误,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思想。会议着重批评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所犯的右倾错误,改组中央领导机构。会议发布的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大革命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件大事。关于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人们一直在研究它。虽然有一些不同看法,但多数人的意见,可一言以弊之曰: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导致大革命的失败。果真是如此吗?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是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简要的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相互勾结,对革命进行镇压、打击和分化瓦解;二是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内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等对  相似文献   

11.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大革命由胜利到失败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的退让政策,帝国主义采取分化瓦解手段破坏革命,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背叛革命,是导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1927年春夏,正当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之际,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背叛人民,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宣告失败。7月中旬,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13.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红色中华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虽然它不为国民党反动派所欢迎。大革命时期,年幼的共产党把国民党视为同胞兄弟,加以团结和支持,想藉此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岂料同床异梦,先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接着,以国民党“左派”自居、并被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看好的汪精卫也翻脸不认人,与蒋介石同流合污,携起手来一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孙中山旗帜下的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统一战线及一切革命政策,遂被破坏殆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惨重失败。然而,不屈不挠的…  相似文献   

14.
《理论导报》2013,(5):I0001-I0001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的极端危急情况下,挽救中国革命的伟大壮举。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审时度势,决定利用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起义军2万3千余人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发动了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和瞿秋白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在中共党内有“开山书记”之称,他连任中共五届总书记。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作为陈独秀的继任者,担任党的总负责人时只有28岁,正是少年英雄,风华正茂。他们在探索中国革命前途时,都表现出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毅力和勇气。但是,他们既没有能使革命的狂飙席卷神州,也没能挽狂澜于既倒。瞿秋白英年早逝,陈独秀盛年困厄,他们都走过一条坎坷、艰辛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和停止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新方针。会议决定,在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个省举行秋收起义。出席这次会议的毛泽东在发言中突出地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在中央紧急会议上的发言》,《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  相似文献   

17.
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犯了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对革命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也不能否认,大革命时期的陈独秀,又是在率先探索着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党的幼年时期,这种探索精神和成果,是应予肯定的。  相似文献   

18.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处在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受历史条件的局限,五大未能也不可能挽救大革命的失败,但它揭开了党内批判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序幕,探讨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一些正确原则,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共产党实现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在政治、思想、组织上作了一定的铺垫和准备.  相似文献   

19.
谈到中国大革命失败原因时,人们往往责怪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陈独秀继任总书记,并在实际上认为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其理论逻辑就是:陈独秀是右倾机会主义领导者,“五大”继续选他任总书记,“五大”后他又继续推行了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因此大革命也就必定要最后失败。然而,在系统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陈也表示接受批评、  相似文献   

20.
崔岩 《世纪桥》2010,(13):31-32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失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的损失,但应该看到,一方面,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国际高度集权,陈独秀的自主性很小,他没有能力超脱共产国际,以个人的行为来影响中国革命。另一方面,中共领导集体的整体素质对陈独秀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不能把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归结到陈独秀一个人的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