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提倡独立思考、敢讲真话的精神2010年第1期《学习与研究》刊发温家宝总理在纪念国务院参事室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提倡独立思考、敢讲真话的精神。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的陈寅恪先生说过,学术研究的精髓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要提倡独立思考、敢讲真话,反对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2.
文坛旁观录     
文坛旁观录吴中杰(四)文艺尚独创,文艺家应克服从众心理,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陈寅恪为王国维所撰的纪念碑铭中说:“‘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学术如此,文艺亦...  相似文献   

3.
思想领先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我们讲思想领先,并非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夸大到高于一切、大于一切的程度。它的根本含义是:以马克思主义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为依据,既承认物质第一性,又承认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承认思想对行为的支配和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之治”取得举世瞩目的两大奇迹,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制度优势,“中国之制”成就“中国之治”。本文从六个方面诠释了“中国之治”的制度创新逻辑,即:“中国之治”制度创新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制度创新的理论源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制度创新的现实基础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制度创新的终极主体是人民群众;制度创新的效率标准是人民满意不满意;制度创新的奋斗目标是民族复兴。这一制度创新逻辑是“中国之治”制度创新的成功“密钥”。其治理效能转化的路径为:厘定中国式现代化治理目标,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率;加强治理评价,凸显“人民至上”的治理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者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辩证法:辩证法不是本体论;自然界不存在辩证法;辩证法只存在于社会领域;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否定.这些观点尽管有不足之处,并未从根本上为人的解放指明道路,但它们弘扬了人的主体精神,强调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对外在客体的客观性扬弃,为指导人实现自由和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始,就植根于现实的社会实践、伟大的革命实践之中,以鲜活的实践赋予她理论创新的无限生命。不断创新,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树,永远根深叶茂,郁郁葱葱。“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创新。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品质的最新表现。时代变了,思想认识就要变,理论也要变。“人们的思想必须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这是马  相似文献   

7.
解放思想,历史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马列责我开生面"的自我革命意识。哲学不仅是"思想之哲思",而且也是"现实之哲思"。立足现实,将现实问题上升为哲学问题。要重视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逻辑思维的研究,克服经验主义。要拓宽知识面,改变知识狭窄、学识浅陋的现状,在综合中创新发展。哲学不仅是智慧之学,也是自由之学。哲学家只有确立独立自主人格,坚持自由精神,才能创立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新哲学。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提出一切方针政策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我们内贸部的工作要以“急中央之所急、想老百姓之所想”作为指导方针。“急中央之所急”就是要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想者百姓之所想”就是要走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我们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是否正确,要  相似文献   

9.
李白的咏史诗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很多咏史诗都是以史咏"我".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认为自己具有用兵治国的雄才伟略,自比为姜尚、谢安等帝王之师;郭隗和诸葛亮等在他们各自的时代被君王以师友之礼相待,李白热切向往这种平等的政治关系;羡慕严子陵、谢安独立自由的生活,追求独立自由.  相似文献   

10.
一、精神文明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一把重要尺度所谓精神文明,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所取得的成果。它主要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一个不断自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历史,而“自由”的含义恰恰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的统一。因此,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使之合乎主观目的的同时,自觉地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使之合乎客观的规律性,这乃是人类获得自由的充分、必要条件之一。人类作为创造历史的“主体”,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毫无疑义,原始人与  相似文献   

11.
王建良 《理论导刊》2002,(12):40-41
尼采曾自称为“自由精神者”,而庄子的“逍遥游”也是表达人的精神的自由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庄子的哲学和尼采的哲学都是自由哲学。但是,他们所说的自由,并不是现代政治法律制度下权利义务关系规范下的自由,而是一种精神性的自由。他们虽然都崇尚精神性的自由,可是各人的精神自由却都具有很不相同的文化特性和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在物欲充塞的现代社会里,人们的道德行为逐渐失衡。孔子的“忠恕之道”能够给予我们极大的道德启示,对社会道德体系的重建具有重要作用。以孔子的“忠恕之道”为研究对象,解析“忠”、“恕”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说明“忠恕之道”的具体实践方法及对社会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徐世杰 《理论探索》2005,3(1):12-14
邓小平作为我党第二代领导核心 ,他不但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杰出倡导者和实践家。其学风思想主要体现在 :一、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 ,即“老祖宗不能丢” ;二、要抓住马克思主义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 ,要学以致用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即“学马列要精 ,要管用” ;三、“应该准确地、完整地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四、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五、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 ,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 ,即“要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而以人为本则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具体来讲,马克思主义是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内的一种思想体系,它是我国当今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而以人为本则是这一思想体系的一种理念、追求和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包含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价值目标,而且还包括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途径与方式,因而,马克思主义是价值原则与实践原则的有机统一,而以人为本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种价值原则。马克思主义超…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在不能生存的情况下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在西方现代社会面临生存危机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理论体系,其根本宗旨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自由和解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丰富理论成果,都是为了解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是为了中国人能够生存并更好地生存.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生存主题.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人民族独立、政治解放的问题,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人的物质生存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的是人的物质生存与精神生存的统一问题,科学发展观重点解决的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散布了大量的攻击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从理论上说,集中攻击的是马克思主义。他们攻击马克思主义的论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一是马克思主义是“百家中的一家”(即“一家论”)。其目的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动摇我们的理论基础,以便他们“自由”地推翻共产党的领导,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这是绝对不能容许的。对此,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坚决果敢地批判他们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认识萨特的“人学空场”理论,本文从文本出发,不囿于传统上的一些理论认识,对此进行了思考。认为,要认识这一问题,首先需要理解萨特的“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含义以及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文章进而对其“人学空场”理论进行了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要“在全党大力提倡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尊重科学,真抓实干的精神”.对于真抓实干,我们县委一班人经过反复的认识和实践,深深体会到真抓实干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实践论原理与我党优良作风的高度概括.如果说,“真”和“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那么“抓”和“干”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我党的优良传统.“真”和“实”是“抓”与“干”的思想理论基础;“抓”和“干”又是“真”与“实”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因此,真抓实干,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的成功体现,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相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行政之恶是普遍存在于各类复杂组织中的社会现象,而现代社会中的技术理性及其文化是诱发行政之恶的重要源头.遵循为邪恶去名、道德的错位、去人性化、肮脏的手、服从的铁律、战略性忽视及“防火墙”的坍塌等逻辑,行政之恶被制造出来,也戴上了厚重的面具.防范和抵制行政之恶,必须明确技术理性的限度,建构社会公共伦理,探索和发展合作治理,强化公共行政的伦理精神等.  相似文献   

20.
徐芹 《理论探讨》2012,(1):42-45
马克思曾提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为最终在俄国赢得社会主义作准备,列宁早期高度重视推动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的工作.他提出“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的思想、“始终不渝地”进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群众的工作的思想和“善于”灌输的思想.列宁的思想与实践,对于我党提升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水平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