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老家时,我只听说过巧嘴八哥,从来没听说过什么鹩哥儿,到了北京,我才目睹了鹩哥儿的风采,才知道鹩哥儿的嘴巴原来比八哥更厉害。  相似文献   

2.
渔翁的哲理     
乡下老家有一位远近闻名的渔翁,他捕鱼的技术方圆百里无人能敌。小时候,我们村里的孩子们经常像跟屁虫一样,跟着他沿着清江河边撒网捕鱼,那些童年的日子好开心。  相似文献   

3.
姐姐笑了     
张芳友 《半月谈》2005,(1):73-73
我的老家在贵州省北盘江畔一个苗家山寨,1978年前因为家里贫穷,姐姐13岁就辍学回家务农.在生产队里为家里挣“工分”,她18岁出嫁时.婆家生活仍然艰难。  相似文献   

4.
张健 《人大建设》2010,(6):56-56
编辑同志: 我前几年到城市工作,但户口并未从农村迁出。母亲不愿进城生活.于是留在农村老家,由我堂弟照顾她的生活。两个月前,我母亲不幸去世。她在遗嘱中声明,老家的宅基地及老宅由我来继承。可我听别人讲宅基地是国家的,老百姓无权继承,我需要把老宅给拆了。请问,这种说法是合法的吗?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居民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享受,由此也引发了一些亟待挖掘的新商机。 一天。老家的表弟找到我,说想在城里谋个营生。联系自己买花的尴尬,我便给他出了一个“流动花房”的主意,表弟听后,感到这是一条比较可靠的生财之道,便采纳了这一建议。  相似文献   

6.
丁香乐 《今日广西》2007,(14):12-14
她是一位年轻的军嫂,婚后四个月查出身患血癌。 虽然病魔缠身,但她说她很幸福。 她提出:别治了,钱拿去孝敬老人。 她请求丈夫,她死后别送她回江西老家,要与婆婆合葬,留在丈夫生活的城市……  相似文献   

7.
《民主与法制》2011,(27):60-61
2011年8月30日上午,西安市长乐坊,专门承接防水、补漏工程,来自安徽的27岁小伙郑伟,已在这辆改装的微型面包车上生活了7个月,衣食住行全部在率内搞定。这几天10个月大的女儿和妻子也从老家来到西安,一家3口也都挤在这辆车上生活。  相似文献   

8.
父老的期盼     
林知伙 《前进论坛》2009,(10):46-47
2003年12月28日,蛇头山隆隆的炮声惊醒了沉睡着的可门港,也震动了可门港区的父老乡亲。我春节期间回到老家,所到之处,随处可见父老乡亲对可门港开发喜气洋洋的笑脸,听到亲朋好友对可门港建设的高度赞扬和关切探询……家乡的父老乡亲呵,对可门港的开发充满了热烈的期盼。  相似文献   

9.
《当代广西》2013,(18):30-33
这些年,东兰发生的变化太多太多。在韦国清同志的老家——弄英村,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村民生活富足安乐。村民陆荣干自豪地说:韦国清是我们村出的大英雄,我们后辈人不能给他丢脸,我们搞种养搞旅游,把村庄建设得更好。  相似文献   

10.
出门在外的人,习惯把老家挂在嘴边,总爱将家乡揣在心底。老家有多老? 我一样不知晓自己老家的村史,不能够准确说出老家的渊源。因为老家实在太普通太土气了,也太渺小太无名了。小小的一个村庄,蛰伏于莽莽苍苍的大山深处,脚踏巴掌大块地,头顶簸箕大块天,一面山,两片坡,山上石坨坨,出门便爬坡,方圆不足十里。数十户人家,百十来口人丁,三五院落,傍山而建,聚族而居。即使是在县区地图上,也难以标注、占据自己小小的点儿位置。穷乡僻野,虽说五谷尚丰六畜也旺,但毕竟没出过啥声名显赫的人物,也没有发生过啥惊天动地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间听老家人的说,强仔发了,而且回来的时候开的是辆宝马。就是那辆宝马车,让老家的人羡慕不已。  相似文献   

12.
故乡的召唤     
我一直觉得,人们在追求适意生活的同时也不能缺少一种仪式感。比如过年,这个新朋团聚的传统节日,总有其存在的价值。很多城里人的老家都在乡村,这并非一种耻辱。相反,我越来越觉得,拥有乡村与城市两重生活经历的人生才是完整——乡村清苦的日子令人洞晓人生艰辛,  相似文献   

13.
新华  禹法 《民主与法制》2008,(18):41-41
2008年4月清明时节,家住山东省济南市的李先生将父亲骨灰移至老家仁里集镇黄庄村。李先生回到济南后不久,老家亲人打去电话,称其父亲的墓被掘,骨灰被盗,现场留下一纸条。李先生连忙赶回老家,看到盗贼留下的纸条上歪歪扭扭写着:“限3日内将5000千元钱打至账号,打好后打电话,拿到钱后归还骨灰。“李先生报警。民警经过调查,  相似文献   

14.
黄生 《今日广西》2010,(23):47-48
老家出了一个大官,文字辈,我们这一代要喊爹爹,与北方人叫的爷爷一般。“大官”爹爹很神秘,本来叫黄文荃,曾用名莫高芳,后来称为张英。老家晚辈提到他,还是叫做文荃爹。  相似文献   

15.
1962年张霞昌出生在上海,童年时期他是在老家宁波北仑霞浦度过的。 霞浦小河纵横,水塘遍布。小霞昌常常赤足光腚与伙伴们清流堵鱼,或是钻进茂密的荆棘丛中采野果、捣乌蛋。故乡生活的野趣,不仅娱乐了他的童心,而且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智慧的灵根。泽国水乡的气韵又在他心里系着了解不开的情结,暗联起他日后人生的航程。  相似文献   

16.
修菁 《台声》2023,(1):61-63
<正>“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一点点主动联结,每个人都可以搭建一座通往两岸的桥,而文化的纽带会把两岸的我们心拉得更近。”余纪萱表示。而她本人,也确实身体力行着这样的“两岸一家亲”。大陆有许多温暖的人余纪萱出生在台湾省,父母都是客家人,父亲的老家在台湾苗栗,母亲的老家在新竹。从小她就经常听母亲聊老家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总算在湖南农村“挨”过了老家的春节,王勃迫不及待地回到熟悉的城市——深圳。过去五年里,他辗转于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打工。学技术,听MP3,上网交友,25岁的他觉得和老家的环境已经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8.
在老家,谷子属于细粮,很值钱,家家都种。  相似文献   

19.
顾邦兰,1993年随丈夫从老家江苏省南通市滨海县来上海打工,一干就是14年。从事保浩工作11年来,顾邦兰从来没有回过老家过年,家里还有两个刚上中学的孩子,可她总是笑着说:“上海需要我,道路保洁不能没有我。”  相似文献   

20.
老家的馍     
正老家的馍的味道给我的胃留下的记忆如此根深蒂固,我对那种味道将终生不忘,终生向往。我们老家把馒头叫馍。馍分杂面馍和好面馍,也叫黑馍和白馍。黑馍主要是用红薯片子面做成的,又黑又粘牙,一点儿都不好吃。红薯片子遇雨霉变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