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达赖喇嘛8月30日晚飞抵台北。达赖此行名为祈福,但岛内舆论认为,藏独精神领袖此时到来,只能给饱受水灾煎熬的台湾带来无妄之灾。舆论更质疑,民进党邀请达赖究竟是何居心?  相似文献   

2.
用政策和情感影响达赖 1950年5月,经毛泽东亲自审定和西藏谈判的十项条件中,第三条就明确指出:“达赖活佛之地位及职权,不予变更。”5月26日,经毛泽东审定的《人民日报》社论又再次指出:在西藏人民中,佛教有很高的威信。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1998,(4)
1997年10月,江泽民对美国进行了访问。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江主席表现出泱泱大国领导人的风范。主持人安排20分钟让大家提问,并说,这些问题没有通知中方,“我希望首先回答美国人民的问题。”江主席说,您也是美国人,请开始吧。主持人问:“你以前曾经说过,如果谈独立的话,你不会和达赖见面,那么现在达赖说,他愿意和您见面而且不谈独立,您为什么仍然拒绝和他会面?”江主席答道:“我想我们对达赖十四世的方针是非常明确的,他必须公开承认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开宣布放弃西藏独立,同时停止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在中央与达赖原定于2008年10月下旬举行的新一轮对话前,达赖喇嘛曾在印度达兰萨拉发表讲话,宣称对与中国中央政府谈判“失去信心”。这无疑是一副脆弱搞笑的威胁腔调。半个世纪前,达赖率众赴印度参加释迦牟尼涅檠2500周年纪念活动,曾一度在回不回国的问题上摇摆不定,周恩来总理对他进行了3次苦口婆心的劝说,从没失去信心,更没失去耐心。  相似文献   

5.
邱震海 《党建文汇》2007,(12):16-16
9月.刚刚结束北京之行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见了西藏分离主义头子达赖。10月下旬.默克尔出访印度,在新德里期间大力推广其“价值观外交”,给人以“拉印制华”的印象。稍早之前,由默克尔担任主席的执政党——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在其党代会上通过一份纲领文件,明确将中国指为未来潜在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6.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新闻宣传舆论工作,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毛泽东、邓小平新闻思想的基础上,对新闻宣传舆论事业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践开拓和理论创新,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宝库,把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推向新的阶段,成为我国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新闻宣传舆论工作的理论指南。一、强调新闻宣传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关于新闻宣传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中常用“党的阵地”、“党的喉舌”、“政治中心”、“舆论中心”、“舆论工具”等来表述。列宁指出…  相似文献   

7.
孙国 《党史纵览》2023,(4):23-25
<正>再访噶丹·松赞林寺站在中甸佛屏山巅上,噶丹·松赞林寺一览无余,在清晨淡淡的雾霭中,这座宏大的寺庙显得更加神秘威严。率部进军中甸前,四十二师师长廖运周查看了相关资料,知道噶丹·松赞林寺属清朝皇帝和五世达赖所敕建的藏区十三林之一,是云南藏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1674年,五世达赖奏请清朝康熙皇帝批准后亲自选址指导修建该寺,并赐寺名“噶丹·松赞林寺”。全寺依山势层叠而上,金碧辉煌、气派非凡,因其外观布局酷似布达拉宫,所以又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噶丹·松赞林寺建成后,成为本地区政教合一制度的最高机构。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不久前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谈到如何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时,强调:“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立足“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提出了“提高引导能力”、“唱响网上主旋律”等战略任务。网络舆论引导力是引导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论引导力指舆论引导者按照预期引导方向,传播一定观点与信息,并对舆论运行过程进行协调与平衡,影响被引导者意见、态度、倾向的能力,主要包括引导的方向、大小与着力点三个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0.
张晓冰  柳潇 《学习月刊》2010,(13):36-38
某些地方政府或部门粗暴“封杀”揭丑爆料的网帖,非但不能平息舆论,反而导致舆论鼎沸。让自身陷入舆论漩涡。如何重视网络的“减压阀”作用,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呢?江苏滨海和湖北监利的两种不同作法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干部在政策制定、组织实施和效果检测中往往具有“优势发言权”,因而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领导干部起着关键作用。目前,领导干部对媒体记者“敬”而远之、“怕”而远之、“厌”而远之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在关键时候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出现党委、政府在舆论上缺位、失语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舆论引导作用的充分发挥,进而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支持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2.
充分发挥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不仅要求从事党报工作的新闻工作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责任感,而且要较好地掌握引导方法,准确把握舆论引导的“度”。新闻实践的大量事实证明,准确把握舆论引导的“度”,对于充分发挥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要准确把握好“热度”。哪些方面的报道需要热,哪些方面的报道需要冷,必须要有准确的判断。近些年,一些人在报道中经常制造出一些不正常的所谓“热”的杂音,于是出现了种种该“热”的不“热”,不该“热”的反倒日渐升温,如明星热等等。这些“热”不仅没有起到好的…  相似文献   

13.
祁惟 《新湘评论》2007,(7):32-33
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导向性和艺术性缺一不可。导向性是基石、是前提,艺术性是生命、是法宝。只有牢牢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兼顾艺术性,才能使正面新闻报道具有更强的感召力、更持久的生命力,才能切实提高舆论宣传的效果。因此,新闻传媒一定要吃透“两头”,做到“上”、“下”结合,“上”使上级领导机关满意、“下”使广大受众满意。要采用灵活多变的艺术手法,千方百计提高新闻质量,实现舆论宣传导向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田春发 《新长征》2008,(7):44-45
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其它载体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新闻传媒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优势,弘扬舆论引导之“势”,发挥引导之“术”,把握引导之“度”,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5.
钟文 《党建文汇》2014,(8):53-53
近来舆论空间中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叫“反转新闻”。面对一条新闻,舆论都把矛头指向了某一方,可剧情突然发生逆转。舆论的态度也立刻随新闻“剧情”的逆转而转向.往往转换只在瞬间.让很多人猝不及防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16.
鲁炜 《前线》2012,(4):25-27
强化道德支撑,推动科学发展;唱响道德强音,营造良好氛围;彰显道德之美,引领文明风尚;注重道德实践,推动人人践行。把公民道德建设纳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仅要建好看得见的大楼,更要建好公民道德这座看不见的“大楼”。面对各种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公民道德宣传着力打通主流媒体舆论场、互联网舆论场、老百姓舆论场这“三个舆论场”。  相似文献   

17.
《求贤》2011,(2)
“舆论监督”好理解.是指用公众的言论来监督社会成员的行为。舆论的监督作用通常要通过新闻传媒这一载体来实现。正因为舆论具有如此威力,一些人对它又恨又怕.所以.它反过来又成了监督的对象。对舆论的“监督”.集中体现在对某载体之一——新闻传媒的“监督”,尤其是对批评报道和言论的“监督”.  相似文献   

18.
李春雨 《奋斗》2002,(9):45-46
我们研究舆论环境的目的就是要从现实历史条件出发,根据现实社会结构特点和舆论构成的特点,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聚合和舆论引导作用,为保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实现“二次创业、富民强省”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在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然而农村部分基层党组织对此却存有认识上的偏差:有的认为舆论引导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事,基层党组织使不上劲;有的认为舆论引导针对的是思想,不产生经济效益,是“副业”,抓经济发展才是正事。受这些想法的左右,他们对舆论引导工作“大撒把”,往往到了当地群众对某个问题有对立情绪、抵触行为时,才觉得有必要开展思想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20.
汪永安 《探索》2023,(5):177-188
媒介的快速迭变,致使流量成为理解社会舆论方向和网络空间秩序的新型符号。“流量变现”成为不少舆论主体追崇方向的同时,舆论生态格局悄然发生嬗变,出现资本挟持不断挤压舆论公共属性、隐形流量数据暗含“制造同意”风险及外在标准规训舆论内在运行机制等现象。这可能会对政府权威与政治信任带来损害,亟待从网络舆论生态秩序构建上加以纠偏。面对“流量至上”逻辑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与风险,当前网络舆论主体尤其是监管主体主要从观念、制度、技术、道德方面积极应对,探索其矫治路径。在理念维度,树立正确流量观,顺应流量发展趋势,科学赋权,避免单向思维,以流量标准合理化推动舆论生态合理化;在制度维度,把握流量指标特性,兼顾新老规范融合,细化操作指南,主动将流量融入现有的法律规范条例中,“合理化吸收”流量数字背后的人民性;在技术维度,优化算法规则,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从信息源抑制负面舆论的传播与扩散,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于良性舆论生态构建;在道德维度,立足个体道德内驱作用,以技术嵌入和道德外化方式推动社会整体安全与个人权利保护平衡。破除流量陷阱,需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相结合。一是要筑“池”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