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财政预算中,经费支出中常有“其他支出”一项。今年全国人代会上,上海代表团分组审议预算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王恩多和“其他”两个字较上了劲儿,她说:“科技部总的经费是198.1亿,但是其中‘其他支出’是69.5亿,占了总支出的1/3,这个‘其他’到底包括哪些部分,这个钱怎么用法,是我非常不明白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一些律师事务所的办公桌上看到摆有“主任律师XXX’,“‘副主任律师XXX”的岗位牌,一些报刊文章的署名、名片上也有“xxx主任律师、xxx副主任律师”之称,笔者认为,上述称谓无法律依据,是不当的。律师的职务(专业技术职务),虽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律师和律师助理之分,但没有设定主任律师,且司法部早在1988年第157号文《关于律师、公证员评聘职务书对外称呼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在对外称呼上,包括刊登启示、印刷名片等方面,仍统称‘律师’或‘公证员’.而不得冠以个人职务等级。”“主任律师”是一个不伦不类的称…  相似文献   

3.
【据《科技日报》2001年4月21日报道】从中科院召开的人事工作会议记者招诗会上获悉,截止到今年3月底,全院事业单位基本上已实现了全员聘用合同制。中科院还全面实施了“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岗位聘任制。岗位聘任制度打破因人设岗的传统框框,停止了过去所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以及职员靠工作年限按部就班晋升的习惯做法。 中料院进入知识创新工程的试点单位已全部实行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加绩效奖励的三结构分配制,大幅度地提高了创新人员的工资外收入。目前创新人员的平均收入为4-5万元/年,较高者可达10余…  相似文献   

4.
贪污是一种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犯罪行为,是实现“四化”的大敌。毛泽东同志早在一九五一年“三反”、“五反”时就指出:“反贪污、反浪费一事,是全党的一件大事……,我们需要来一次全党的大清理,彻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贪污事件,而着重打击大贪污犯”。“直至枪毙一批最严重的贪污犯,才能解决问题。”经过“三反”、“五反”的打击以后,贪污犯罪大大减少了,但是十年内乱以来,特别是近几年,贪污犯罪活动又猖撅了起来。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犯罪的严重情况,不是过去‘三反’、‘五反’那个时候能比的,那个时候贪污一千元以上的是‘小老虎’,一万元以上的是‘大老虎’,现在一抓往往就是很大的老虎……贪污的或者损害国家利益的都不止是什么‘万字号’。”严惩严重经济犯罪的斗争开展  相似文献   

5.
按照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的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强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有些地方、部门还流行这样一种风气:工作人员上班按时来,下班按时走,但在工作时间内却精神不振,无所用心。对于这些人,领导不好管,群众很有意见,称之为“一不‘做’二不‘休’”的干部。概括起来说,“一不‘做’二不‘休’”的表现大致可分为五种“定式”:一是算术式: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三者之和等于大半天;二是移动式:东逛逛,西窜窜,闲扯拉呱,东家长李家短,时间一到回家转;三是打坐式:正襟危坐,“冥思苦想”,可想的不是工作;四是鼠…  相似文献   

6.
汉“科”为法律形事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作为汉朝法律形式的一种,历来为法制史学界的研究者们所公认。无论是论著、还是各种教材,甚至法学辞典,均是众口一辞,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定论。《中国法制史》(统编教材)对“科”作了如下解释:“所谓科有两种意思,一是对犯罪者处以刑罚,也叫作科刑。如《释名》说:‘科,课也。课其不如法者罪责之也。’二是关于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令条文。也叫作‘科条’,如《后汉书·桓谭传》载:‘今可令通义理明法律者,校定科比’。注云:‘科谓事条,比渭类例’。”《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在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检察院借助网络“漂流瓶”普及法律常识。“漂流瓶”是QQ邮箱的一种网络交友方式.今年3月以来.宿豫区人民检察院干警在工作之余,编写简短的法律常识.共‘扔’出法律宣传‘漂流瓶’300多个,通过网络‘漂流瓶’获取举报线索2条,收到网民建议12条,共为60多位网民提供了法律帮助。”  相似文献   

8.
我对何祚庥(中科院院士,著名“反伪斗士”——编者注)教授说:“如果我是李洪志或是他的‘高参’,你可倒楣了!”他问:“怎么呢?”“我不唆使信徒们闹事,而是叫他们向法院起诉你……”“对,对!”教授大吃一惊,“那我可真的糟了!”“是的。”我笑起来,“法院一立案,你就进了汪洋大海。你年逾古稀,身体干  相似文献   

9.
来自中科院的风波“享誉一世、蒙宠终生”,这是一些人对当前已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的评说。但还有人说:“被评上职称的人不只是‘享誉一世’,其子孙后代也沾光,比如有的人去世后,其子孙公然宣称其父以前是院士或教授,要求在工作中和学习上予以照顾。我国的职称制度是1986年后实行的职称改革后的结果,到目前为止,虽然各地的标准大同小异,但这种“一评定终身”制度背后的弊端则是毋庸质疑的。前不久,《焦点访谈》报出新闻,中科院将继2001年宣布取消职称评定后进行新的用人制度改革,中科院所属136个事业单位除极个别单位外,已全部实现了全员聘用合同  相似文献   

10.
厉莉,女,1978年出生,辽宁鞍山人,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作为青年法官的杰出代表,她先后荣获“全国道德糢范”“全国优秀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第五届‘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第一届‘北京市法院司法实务研究专家’”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并光荣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中国青年报进行了一项题为“你的身边有‘裸官’吗”的在线调查,调查中,对于“裸官”不得担任党政正职和重要敏感岗位的领导职务的规定,88.7%的受访者表示支持,其中78.5%的人“非常支持”。  相似文献   

12.
“无私奉献,就是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地为满足社会需要而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是奉献精神的最高层次。它以对人民、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无限忠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思想道德、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境界,为社会、为国家、为他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对无私奉献的定义。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反贪局局长王书田用自己执法为民、永葆先进的感人事迹和模范行为,脚踏实地践行无私奉献精神,以实际行动在平凡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心系百姓、秉公执法、忘我奉献的动人赞歌,让…  相似文献   

13.
恨爹不成钢     
杜晓 《政府法制》2011,(3):20-21
“在幼儿园抢凳子‘我爸是科长’;在小学欺负同学‘我爸是主任’;在中学抢女同学‘我爸是处长’;在大学杀女同学‘我爸是局长”’——网络上蔓延开来的“拼爹”流行语,生动展示了社会转型期的“二代”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一期的《上海作家(》上海作协主办)刊出一篇由主编姚克明向读者披沥心腹的“编辑笔记”,其中提到自己校阅稿样时的一丝不苟;虽然小事一桩,却体现了方家大度,很值得我们学习。缘因有一封作家读者来信,质疑刊物中某篇谈古代经典散文的文章中出了错别字,指出“言简意该”的“该”应为“赅”。约定俗成,改“该”为“赅”准没错,老姚也知道这是成语,大笔一挥就是了。可是突然想到“作者是位古文字专家,他是在引用古文的具体语境中用引号引出‘言简意该’几个字,必有道理。再一想,‘该’,在古汉语中并没有今义‘应该’。‘该’,古义为‘具备’,…  相似文献   

15.
与王向阳同时在中国政法大学读第二学位的200多人,20多人做了律师,其中80%选择了“北漂”,只有一个去了南方。“原因很简单,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 王向阳说。他没选择老家,就是因为那里经济繁荣程度不够,司法环境也和北京不一样。“更多的人选择了‘北漂’,而不是‘南漂’,就是因为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到北京找执法环境来了。”涂志说。“我们所15个‘北漂’,都是冲着北京正规的执法环境来的。”他说。以前在“地方上”,他把正规的工作时间都给了法官、检察官、企业领导人等,“在北京没有人…  相似文献   

16.
话说“三公”朱长才“早晨上班是‘包公’,下午上班是‘关公’,晚上下班是‘济公’。”这是时下流传的几句顺口溜。细细思来,颇有可玩味之处。“早晨上班是‘包公’”是指摆出一副“官架子”,故作严肃,让人感到深不可测,望而生畏,其实心里不知打的是什么小九九;“...  相似文献   

17.
陈皛靓 《法制与社会》2013,(35):252-253
“媒介审判”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对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律程序上的民间裁判,其实质是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与司法间的权力争夺。本文认为,国内法学界对‘媒介审判”的评判几近妖魔化。新闻监督报道无辜地被贴上了“话语暴力”、“话语强权’’以及干预司法独立等诸多标签。事实上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舶采货,‘‘媒介审判”很应该在中国本土语境下,结合国内司法现状得到其应有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在幼儿园抢凳子‘我爸是科长’:在小学欺负同学‘我爸是主任’;在中学抢女同学‘我爸是处长’;在大学杀女同学‘我爸是局长”’——网络上蔓延开来的“拼爹”流行语.生动展示了社会转型期的“二代”问题。龙生龙,凤生凤,在“二代”分化日趋严重的今天.  相似文献   

19.
在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初中课文第六册)一文中,由于其中有着“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罢,但这些事情,是无论那一个‘友邦’也都有的,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摆什么‘惊诧’的臭脸孔呢?”多年来的“教学参考书”中都据以断定,“友邦”的这一“惊诧”乃是“佯装”、“故作姿态”(其它许多有关分析文章亦多如此)等等。如今新出的“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这一“佯装”被说成是所谓“帝国主义者的伪善面目”等等。那么,“友邦”的这一“惊诧”,是“佯装”,抑是“伪善”,还是其它呢?这是值得推敲的。  相似文献   

20.
张敬波 《江淮法治》2009,(17):32-33
笔者近日在绩溪县实验小学采访时,校长洪明祥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小学生因课间不遵守纪律,被老师关在门外,没想到他找到老师“理论”,认为这是一种违法行为。“这是我们将‘农户法律明白人’活动延伸到学校,在青少年中培养‘法律明白人’的一个缩影。”绩溪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