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一份近三年研究得出的最佳食品排行榜:最佳水果依次是番木瓜、草莓、橘子、柑子、猕猴桃、白果、杏、柿子和西瓜。最佳蔬菜红薯既是维生素的“富矿”,又是抗癌能手,居所有蔬菜之首;其次是芦笋、卷心菜、花菜、芹菜、茄子、胡萝卜、荠菜、苤兰、金针菇、雪里红、大白菜。最佳肉食鹅鸭油的化学结构接近橄榄油,有益于心脏。鸡肉则被称为“蛋白质的最佳来源”。最佳护脑食物菠菜、韭菜、南瓜、葱、椰菜、菜椒、豌豆、番茄、胡萝卜、小青菜、蒜苗、芹菜等蔬菜;核桃、花生、开心果、腰果、松子、杏仁、大豆及糙米饭、猪肝等食品…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的食物搭配,从营养学角度来看,有些恰恰于人体健康无益,甚至有害。土豆烧牛肉:由于这两种食物所需胃酸浓度不同,会延长食物在胃中的滞留时间,从而引起胃消化吸收时间的延长。小葱拌豆腐:豆腐中的钙与葱中的草酸结合成白色沉淀物———草酸钙,造成人体对钙的吸收困难。豆浆冲鸡蛋:鸡蛋中的粘液性蛋白能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从而失去应有的营养价值。炒鸡蛋放味精:鸡蛋本身含有许多与味精成分相同的谷氨酸,炒鸡蛋时就不必再放味精了。酒与胡萝卜同食:胡萝卜中丰富的胡萝卜素与酒精一同进入人体,会在肝脏中产生毒素,从而引起肝病。…  相似文献   

3.
随机选取某奶牛场10头患临床酮病乳牛和10头同期健康对照组乳牛,检测了2组乳牛血液10项指标,阐明了酮病对泌乳早期乳牛体内代谢和内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酮病乳牛血糖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血浆NEFA和BHBA的浓度明显增高(P<0.01);酮病乳牛血浆Ins、LP、NPY、E2的浓度和Ins/Gn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而血浆Gn浓度未明显升高,P4未明显降低(P>0.05)。表明,酮病乳牛体内某些激素协调作用紊乱会妨碍酮病乳牛能量负平衡的缓解,并将对产后生殖机能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肴馔是文化遗产,这在今天亦勿庸置疑:因为早在唐代,就有杨煜所著的关于烹饪的一部书《膳夫经手录》出现,以后更有不少文人辑收这类的书,如苏东坡、倪云林、曹寅、曹雪芹等都是美食家。鲁迅在《戛剑生杂记》中曾津津有味的记录了几种食谱。其实不单是文人,一些封疆大吏如清末的张佩纶,因马江之战被革职后,曾与妻子李鞠耦(才女,李鸿章之女)合著过一部食谱。当然,如以食谱而论,清人袁枚的《随园食单》可谓是一部出类拔萃之作。袁枚为清乾隆年间的大名士,与纪晓岚齐名并称为“北纪南袁”。人们都知他著有《随园诗话》,是位诗文大家,殊不知…  相似文献   

5.
用微生物测定法对利福平脂质体在小鼠体内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进行测定,研究了给药后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及分布情况,并将其与游离的利福平作比较.结果表明,小鼠单剂量静脉注射10 mg/kg体重游离的或脂质体利福平后,测定5 min及0.5、1.0、1.5、2.0和6.0 h各组织中药物浓度,以肾(游离型)和脾(脂质体型)浓度为最高.与游离的药物相比,利福平脂质体明显提高了在肝、脾、肺、血清中的药物分布,降低了在肾中的分布,表明利福平脂质体具有器官靶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主要受动物的种属、疾病和药物之间相互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增加会降低药物经肾脏消除,限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降低药物渗入脑脊液、细胞内液或炎症组织的程度,影响药物的生物活性。磺胺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在体内血液中只有游离的部分才具有抗菌活性。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其蛋白结合率来监测血液中游离的药物浓度。我们模拟了机体酸碱中毒的病理条件,研究了几种磺胺药物对黄牛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同时观察了抗菌增效剂TMP和水杨酸钠对磺胺类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的影响,为监测这类药物在动物体内游离和结合的血药浓度,拟定临床用药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加味玉屏风散对鸡红细胞免疫和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300只1日龄艾维茵雏鸡随机分为5组。Ⅰ组为加味玉屏风散(YPFP) 环磷酰胺(CY),Ⅱ组为左旋咪唑 CY,Ⅲ组为YPFP,Ⅳ组为CY,Ⅴ组为正常对照组。检测雏鸡红细胞免疫功能、全血GSH-Px活性、血浆SOD活性、血浆MDA浓度及体重。结果显示,YPFP能显著提高正常雏鸡RBC-CR1R,增强GSH-Px和SOD活性,降低血浆MDA的浓度,并能拮抗CY诱导的雏鸡RBC-CR1R降低、RBC-ICR升高、GSH-Px和SOD活性下降以及MDA浓度升高。相关研究发现,血浆SOD活性与RBC-CR1R呈正相关,与RBC-ICR呈负相关;而MDA浓度与RBC-CR1R呈负相关,与RBC-ICR呈正相关。试验证明,YPFP能明显增强雏鸡红细胞的免疫功能,提高雏鸡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具有抗自由基损伤作用;YPFP能使雏鸡生长加快,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8.
应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司帕沙星对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禽败血霉形体等病原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 (MBC) ,并与 4种氟喹诺酮药物及 3种其他抗菌药物相比较。结果表明 ,司帕沙星对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禽败血霉形体均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优于其他对照药物  相似文献   

9.
胡萝卜     
小时候,不管是家长还是医生总劝我多吃胡萝卜,说对身体如何有好处。我在河南省西华县下乡当知青时,老农人就教导我:"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埋头种白菜。"每年大约七月中下旬我都会冒酷暑,卷高裤腿、赤脚跟着师傅在条播菜畦上把胡萝卜籽一把把仔细撒均匀。它生长期不算短,大约100天左右,到秋季庄稼收毕,果子采完,就开始一棵棵刨挖它们出土了。我记得在国庆节后降霜时,胡萝卜缨仍显碧绿茵茵,此时的胡萝卜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和光密度分析相结合口蹄疫 病毒(FMDV)在单层BHK_(21)细胞中扩增后,其中FMDV 140 S抗原浓度,并同时分析了经BEI(二乙烯亚胺)灭活后,这种抗原含量的改变。结果表明,O型FMDV在单层BHK_(21)细胞中增殖后,其FMDV 140 S抗原浓度达1.2μg/ml;而经BEI灭活后,其中FMDV 140 S抗原浓度降至0.9μg/ml。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青蒿素防治禽类组织滴虫病的效果,在体外和体内分别应用不同浓度青蒿素处理,同时设地美硝唑药物组、攻虫组和空白对照组,通过攻虫试验,统计虫体抑制率、临床症状、发病率、死亡率、脏器病变情况、平均增重、相对增重率等来评价青蒿素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随着青蒿素浓度的升高,抗火鸡组织滴虫的效果越来越明显,作用48 h且浓度高于3 mg/m L时可完全抑制虫体生长,1 mg/m L作用84 h为体外最低有效浓度。在体内青蒿素用药组鸡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脏器病变均低于攻虫组,0.5 g/kg青蒿素组鸡的发病率最低且相对增重率为83.34%,在3个不同浓度青蒿素组中抑制效果最好。结论,青蒿素在体内和体外均有一定的抗火鸡组织滴虫活性,为青蒿素用于临床组织滴虫病的防治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弓形虫RH株速殖子在宿主体内和体外的感染试验,比较了莫能菌素钠、磺胺嘧啶和蒿甲醚的抗弓形虫效果。体外试验: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评价了3种不同浓度的药物对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毒性及增殖情况;在药物的安全浓度范围内,用5×10~4个弓形虫RH株速殖子感染5×10~5个HFF细胞,每种药物设置5个浓度梯度,培养48 h后观察药物体外抑制虫体在细胞内的增殖效果;以相对抑制率为指标,评估药物的体外抗弓形虫效果。体内试验:用5×10~4个弓形虫RH株速殖子接种小鼠,4 h后,3种药物分高中低剂量组进行灌胃给药,连续给药5 d后停药,观察并记录小鼠每天死亡情况;且每天每组随机抽取1只小鼠,检查腹腔液中速殖子量及停药后是否复发,评价药物体内抗弓形虫效果。体外试验结果表明:莫能菌素钠可显著抑制细胞内弓形虫的增殖,效果优于蒿甲醚,而磺胺嘧啶的效果波动性较大。体内试验结果表明:莫能菌素钠显著延长小鼠平均存活时间,磺胺嘧啶次之,蒿甲醚最次。体内和体外试验结果均显示出莫能菌素钠能显著抑制弓形虫速殖子增殖,延长小鼠存活时间。本研究为后续抗弓形虫药物研究以及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浸渍法测定了楝素、三氟氯氰菊酯、苦皮藤、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哒嗪酮、螨净 7种药物对未吸血的微小牛蜱 (Boophilusmicroplus)幼蜱、若蜱、成蜱及其饱血雌蜱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 )。结果显示 ,所用药物中半数致死浓度最低的 3种药物是楝素、三氟氯氰菊酯、苦皮藤。植物性杀虫剂楝素对未吸血微小牛蜱的幼蜱、若蜱、成蜱及饱血雌蜱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3.0 1~ 3.13、4 .37~ 4 .77、11.18~ 11.36、2 75 .5 0~ 2 76 .5 0mg/L ;植物性杀虫剂苦皮藤对未吸血微小牛蜱的幼蜱、若蜱、成蜱及饱血雌蜱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 4 .2 2~ 4 .4 2、10 .30~ 10 .5 0、82 .5 0~82 .70、6 35 .30~ 6 36 .70mg/L ;人工合成的除虫菊酯类的三氟氯氰菊酯对未吸血微小牛蜱的幼蜱、若蜱、成蜱及饱血雌蜱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 3.4 2~ 3.4 4、7.10~ 9.0 6、4 2 .30~ 4 2 .5 0、5 45 .5 0~5 46 .70mg/L。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复方藿香口服液对热应激条件下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10日龄雌性肉鸡80只,随机将其均分为A、B、C、D共4组,其中A、B、C组饮水中分别添加终体积浓度为0.5、1.0、2.0mL/L的复方藿香口服液,D组为热应激对照组,正常饮水。于试验第14天检测肉鸡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浓度、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浓度以及血糖(GLU)浓度等生化指标,第14、28天检测血清、肝T-AOC、SOD活性浓度、GSH-Px活性浓度和MDA浓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第14天A、B、C组血清ALT活性浓度、GLU浓度以及抗氧化指标(T-AOC、GSH-Px活性浓度、MDA浓度)均极显著降低(P0.01)。在第28天A、B、C组血清T-AOC、MDA浓度均降低,其中A组分别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血清SOD活性浓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在第14天A、B、C组试验肉鸡肝组织中TAOC、SOD活性浓度和MDA浓度均降低,B、C组GSH-Px活性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在第28天A、B、C组肝组织T-AOC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在饮水中添加复方藿香口服液能不同程度改善热应激对肉鸡血液相关生化指标及机体抗氧化功能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运用评价化学品毒性的标准试验方法 ,测得阿维菌素对鸽的半数致死浓度为 5 37.0 3mg/kg ,95 %可信限为 4 79.73~ 5 4 5 .0 1mg/kg ;中毒鸽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昏迷 ,病理变化主要是小脑水肿、充血和出血 ,小肠黏膜充血、出血等 ,其相对增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家兔圆小囊抗菌肽(RSRP)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与抗菌药之间的协同效应关系,采用琼脂糖弥散试验检测RSRP对8株供试细菌的抗菌活性,然后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选取11种常用抗菌药,分别测定其对临床分离的耐药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再采用分级抑制浓度指数来定量检测RSRP与抗菌药之间的抗菌作用关系。结果显示,RSRP对8株供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分级抑制浓度指数从小于0.3到大于5不等。证实该抗菌肽与不同的抗菌药之间协同、相加、无关和拮抗作用关系均存在,其中与β-内酰胺类药物氨苄西林钠、头孢噻呋钠表现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模式动物小白鼠继代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的过程中,随着继代次数增加,虫体毒力也随之增强,尤其弱毒虫株在继代过程中更为突出,随着继代次数和毒力的增强,鼠体内弓形虫包囊形成之前小鼠常发生死亡,从而给虫株包囊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据报道,国外研究者为获取弓形虫包囊,在继代小鼠的饮水中加入磺胺嘧啶(SD),可保证小鼠存活至组织包囊形成,但对饮服SD的浓度和时间未详细报道。为了确定不同浓度、不同饮服时间对小鼠体内弓形虫包囊形成及其毒力的影响,特进行了本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弓形虫QHO株组织包囊:弓形虫QHO株由本课题组分离继代培养。取预先接种弓形虫QHO株的小白鼠,引颈处死,取其含弓形虫包囊的脑组  相似文献   

18.
多杀性巴氏杆菌(以下简称巴氏杆菌)是畜禽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菌。其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常常引起畜禽巴氏杆菌病的发生和流行,造成畜牧业生产的很大损失。其所致的巴氏杆菌病是畜禽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巴氏杆菌取何种途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起发病,长期以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内源性感染,认为巴氏杆菌正常存在于动物体内,特别是呼吸道内,当遇到某些应激因素的影响,抵抗力降低时,就可侵入体内引起发病。另一种说法则  相似文献   

19.
为初步探究宿主细胞脂肪酸合成酶(FASN)在日本脑炎病毒(JEV)感染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采用FASN的特异性酶活性抑制剂C75进行体外和体内试验,观察其对病毒感染力的影响。分别以不同浓度的C75(0、10、20μmol/L)作用细胞,通过噬斑试验检测病毒量,Western-blot检测E蛋白的表达量,Q-PCR检测病毒NS1mRNA的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试验观察病毒蛋白与FASN的位置关系,体内抗病毒试验验证C75的抗病毒效果。结果显示,在体内、外试验中,C75抑制FASN酶活性后,JEV的感染量均下降;FASN与JEV的NS3、NS5蛋白以及病毒RNA均存在共定位现象。结果表明,FASN在JEV感染时起重要作用,且C75在体内外均具有抗JEV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猪血浆中地昔尼尔质量浓度的方法,探讨地昔尼尔乳剂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将50g/kg地昔尼尔乳剂以45mg/kg的单剂量为6头健康猪给药(背正中线浇泼),血浆经乙腈提取,采用HPLC测定了血液中地昔尼尔浓度。本试验条件下,地昔尼尔在0.05~20μg/mL内线性良好,r2=0.999,最低检测限为0.01μg/mL;其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ka=9.836h±0.198h,t1/2α=13.649h±0.124h,t1/2β=20.745h±1.187h,tmax=17.576h±0.216h,Cmax=9.129μg/mL±0.313μg/mL,AUC=450.010μg/mL.h±2.993μg/mL.h。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专属、准确、灵敏,适用于地昔尼尔的药动学研究;地昔尼尔乳剂经皮给药后,在猪体内的吸收、消除速率较慢,达峰浓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