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60年前的七月七日,日军以“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面抗战也正式展开。今天,我们纪念中华民族解放斗争史上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史上这一重要事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辽宁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东北和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辽宁人民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3.
实现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个斗争是中国共产党迎接挑战、经受考验、化解危险的过程、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我们党奋斗目标、从人民中汲取力量,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在批判性地汲取和创造性地转化"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打造中国话语、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特色、践行中国价值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勾勒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纵观近一百年,有一条主线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矢志不渝的方向,那就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奋斗》2015,(8)
<正>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坚持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为中国抗战胜利,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特殊的历史功勋。一、东北抗联是东北抗日战争中一面光辉旗帜(一)东北抗联对日斗争持续时间最长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的优秀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日本法西斯制造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在短短几个月内,就侵占了大半个中国。日寇在我国辽阔的  相似文献   

7.
奔向新世纪     
人类历史的列车,穿越时空的隧道,正在进入21世纪。 在过去的100年里,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在前50年,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建立了人民共和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在后50年,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厂大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使古老的中国发生了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6,(5)
正毛泽东一生中有过不少题词,每幅题词都是针对重大事件,体现了伟人深厚的政治素养。突出彰显时代特点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全面兴起,抗日战争高潮逐步到来。为了引导全国军民协力抗日救国,毛泽东毅然挥笔题写了"努力前进,打日本,  相似文献   

9.
路欣 《世纪桥》2011,(4):34-37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华民族的危急时刻,中国人民继承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用坚韧意志和血肉之躯创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抗战精神。在抗战精神的激励下,黑龙江人民前仆后继与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取得了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0.
《支部生活》2009,(7):1-1
今天是我们党诞辰八十八周年,再过九十多天。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我们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坚持不懈的奋斗,开辟历史新纪元,缔造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启历史新时期,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党领导的两次伟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黄崖洞情思     
渠柳 《党史文汇》2008,(5):53-54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从陕北渡过黄河,挥师深入山西敌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依靠着小米加步枪,依靠着灵活自如的游击战,依托着巍峨绵延的太行山、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包含着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同自然灾害斗争的过程中,从拒绝国际救灾援助到逐步接受,再到主动呼吁,充分展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工作融入国际社会的不平凡历程。  相似文献   

13.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国全国性的抗战全面展开。7月8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表了号召抗日的宣言,推动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并带领人民进行了长达8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直至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一伟大的人民战争,作为人类历史上可歌可泣的经典战争而永载史册。在6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全面回顾和审视抗战胜利的丰富历史经验的时刻,感人至深而最具风采的亮点,就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和必胜信念。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值得自豪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构成当代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实力,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创造人间奇迹的真正法宝,是我们党和国家坚定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力量源泉和伟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里程碑。六年局部抗战,八年全面抗战,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惊天动地的伟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伟大历史作用。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缅怀这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具有重大意义。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的全民族抗战。从1931年“…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主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既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追求了一百多年的梦想,更是需要通过所有中国人民共同努力来实现的梦想。对此,习近平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事实上,纵观中国人民百年来走过的民族复兴历史,横亘期间最清晰的主线始终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75年的光辉历程。 75年,党是在曲折发展的历史中前进的。75年,我们党始终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站在斗争最前列,不怕流血牺牲,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成熟的党、坚强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有能力有胆识领导中国人民掌握自己命运,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17.
饶武元  刘建光 《求实》2020,(3):4-17,M0003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重大政治论断。其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立足于百年大党长期探索执政规律的成功经验,反映了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等深厚理论逻辑是伟大斗争思想淬炼的根基;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征途中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等斗争历史逻辑显现了伟大斗争的政治历练担当;创造性地继承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是伟大斗争得以"改变世界"的赓续。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环境与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坚定斗争意志、把握斗争方向、汲取斗争智慧、增强斗争本领是实践之需。  相似文献   

18.
正在八年抗战中,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但不能忘记的是在抗日战争几个国家对中国施以援助。据统计,从1937年至1944年,中国政府向美、苏、英等国所借的外债总计分别约为10.478亿美元、2.5亿美元、1亿美元。这些贷款,对于当时极度艰难的中国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支援。一、苏联对中国的援助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苏联政府严厉谴责日本侵略,并对中国抗战表示同情与  相似文献   

19.
2021年2月25日,在京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都同贫困作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  相似文献   

20.
王岗 《前线》2014,(7):41-43
<正>今年是甲午之年,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马年"。120年前,爆发了中日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史称"甲午战争"。回望历史,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中华民族就陷入了灾难之中。甲午以降,民族灾难愈加连绵深重,但是,也正是在众多灾难的磨炼之中,中华民族站立起来了。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仍然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全面侵略战争,可以说是甲午战争的延续,由此引发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并在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如果将视野再上溯千年,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有过耀眼的辉煌,创造过无数的人类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