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盘点北京的人艺舞台,朱琳的名字永远不会被遗忘,她代表了一代话剧人的艺术巅峰,在她的身上甚至可以看到中国话剧的历史。有人称她为人艺"第一青衣",还有人称她为"中国话剧皇后"。从14岁开始演戏,到年近90岁最后一次登上舞台,她创造了蔡文姬、鲁侍萍、刘凤仙、琳达等众多光彩照人的舞台艺术形象,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所热爱的舞台。2015年7月7日,这位"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在北京去世,  相似文献   

2.
“我是北京人艺的儿子。”年逾不惑之年的任鸣深情地对记者说。这句话,并非虚妄之词。解读它,可以发现这位34岁即出任北京人艺副院长的国家一级导演的人艺情结。任鸣,1960年出生于北京。他从小就有很好的艺术天赋,18岁立志当导演。当年,任鸣以全优的成绩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时,北京人艺几位领导一齐去中戏要人,数度坚持争取到了任鸣。从此,任鸣与人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与情感归宿。北京人艺的老一代艺术家紧跟时代,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在话剧民族化道路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茶馆》、《雷…  相似文献   

3.
迈实每一步     
2008年3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雷雨》亮相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剧中周萍的扮演者王斑,被老艺术家朱琳誉为"北京人艺历史上最成功的周萍",而谁知道这位人艺的当家小生  相似文献   

4.
张帆 《前线》1999,(11)
解放前,咱们国家没有专业话剧院,更谈不上有专供话剧演出的剧场。1952年6月12日,在周恩来总理和北京市委的关怀下,正式成立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是著名剧作家曹禹。北京人艺刚建时,条件相当艰苦,甭说固定的演出场所,就是像样儿的排练场也没有。那阵儿人艺排戏是在灯市东口的一座两层旧楼里,窗户临街,排起戏来常常要受到“当当车”(有轨电车)声的干扰,排着排着戏,只要“当当车”一响,导演就得叫“停”,否则导演就听不清演员的台词儿了,半天儿下来不知要停多少次,可戏无论如何还得接着往下排。至于当时的演出地点,先是…  相似文献   

5.
民族的文化与骨气———话剧《古玩》观后本刊记者谭丁话剧《古玩》是北京人艺为献给建院四十五周年纪念而推出的一部新作。它承续了以《茶馆》为代表的,包括《天下第一楼》、《北京大爷》等作品所蕴含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和浓郁的京味,激荡着深沉而又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邓颖超两人青年时就热爱话剧并积极组织参演。俊秀儒雅的周恩来在南开新剧团常常扮演女性角色,而英气爽朗的邓颖超在女校则常扮演男性角色,他们志同道合、相守一生。两人也因喜爱话剧而与北京人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相似文献   

7.
正当导演表示同意周总理提出的意见时,周总理突然说:"我谈的并不一定对。我看,艺术作品的好坏要由群众说了算,而不是由一两个领导决定。我个人的意见,仅供参考。"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纪念日,不知不觉间,他离开我们已经整整40年了。但对于许多北京人艺的艺术家们来说,往事历历在目。周总理是北京人艺的奠基人、创业者,他提议建立第一个"全国专业话剧院",并推荐曹禺当院长,还批准建设首都剧场……正如冰心所言:"我所见过的和周恩来总理有过接触的人,无不感受到总理特别的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3日是老舍先生114周年诞辰。老舍先生虽然离世多年,但他的作品依然影响深远,他的人格魅力依然留存在人们心间,温暖人心……北京人艺话剧表演艺术家郑榕回忆说,老舍先生给人最深的印象是了解人,热爱人。老舍在写话剧《女店员》时,到店里体验生活。一进店就和店员们、大妈们打成一片。1950年写《龙须沟》,他来到当时又脏又臭的龙须沟,向当地居民嘘寒问暖。  相似文献   

9.
好花红     
余未人 《当代贵州》2009,(11):64-64
20世纪50年代,我有过一段"追星"的小史--在贵阳市南明堂附近,经常能够见到一位着少数民族盛装的女歌手罗秀英.她是惠水人,在北京的某个歌舞团唱歌.听了她在电台里播唱的歌儿<好花红>,我和同学们都为那婉转悠扬的曲调所陶醉.并常常尾随在她的身后悄悄模唱.  相似文献   

10.
未希 《新湘评论》2013,(24):55-55
他的爱妻守则:太太绝对不会错!“如果发现太太有错,那一定是我的错:如果不是我的错,也一定是我害太太犯的错;如果我还坚持她有错,那就更是我的错;如果太太真错了,那尊重她的错我才不会犯错。总之,太太绝对不会错——这话肯定没错。”这是被誉为中国漫画大师的丁聪写的“爱妻守则”,字里行间透着诙谐,还有大师对妻子沈峻浓浓的爱意。  相似文献   

11.
有天看电视,主持人问一对老夫少妻,谁先追的谁.先生回答是自己先追的妻子.主持人又问:"当时看上妻子什么?"这回妻子抢答:"都说闻香识女人,他闻到我身上的菜味,便喜欢上了我."先生补充:"如果妻子家里做臭干子,她身上就有一股臭干子的味道;如果家里做酸菜,她身上就有一股酸菜味.她这个年纪的女孩能在家做饭的很少,喜欢下厨房的...  相似文献   

12.
母爱在远方     
给母亲打电话,电话那头母亲问:"有啊?""不是,是我。""发啊?""不是,是我。锁。""有"是我二弟,"发"是我小弟。我都有点生气了,在母亲心目中,我这个老大怎么就没了位置呢。母亲在电话里"哦"了一声,问我有什么事。我说想她了,打电话问侯一下。母亲说,昨天不是还来过吗?怎么又想了?没事挂了吧。手机里便听到"嘟嘟"的盲音。  相似文献   

13.
<正>去年9月下旬,借去北京学习之机,我专程前往香山看望了全国三八红旗手、自治区、兵团劳动模范付堂碧。健康开朗的她请我转达对培养、关心、牵挂她的各级组织、领导问好,并转告家乡父老:"我在北京挺好的!"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发现的杨靖宇印章一共有两枚:一枚收藏在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一枚收藏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收藏的是一枚方柱形料质印章(即化学合成材质的印章),印文是"杨靖宇印"四个字;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是一枚狮钮铜质印章,印文也是"杨靖宇印"四个字。尽管两枚印章印文内容相同,字数相等,但是材质和字体风格却有很大差别,各自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也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5.
<正>这些天,共青团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委书记洛绒拉珍一直在脑海里反复做着各种假设,她臆想着改写发生在那天的悲剧,泪水不时地充满她的眼眶。11月26日下午,团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副书记袁雅逊在救灾的路上,发生车祸,不幸遇难,年仅33岁。"如果他没有那么强的责任心,如果他不是那么有爱心,他就不会结束休假提前回康定,也就  相似文献   

16.
1.75米的景雪竹在北京田径队跳高队算是个"矮个子",但就是身体外形条件一般的她,却夺得了10次全国冠军。前不久,她还当选了北京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手。当记者问她为何能够成功时,景雪竹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首先就是政治思想必须过硬,否则关键时刻就会"掉链子"。  相似文献   

17.
曹禺访谈录     
石曼 《红岩春秋》2007,(6):30-34
一198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并迎接重庆首届雾季艺术节,我们重庆市话剧团创作人员,推荐剧团排演曹禺先生的《蜕变》。理由很简单,重庆在抗日战争时期创造了中国话剧黄金时代,曹禺的剧作是创造这个黄金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市话剧团具有演出"五四"以来优秀话剧的传统,自1950年代起,单是曹禺的剧本,我们在重庆就演出了《雷  相似文献   

18.
老戏骨苏民     
正2016年8月28日凌晨,苏民去世,享年90岁。但凡提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历史,都不能绕过苏民的名字。他人生大半时间消耗在北京人艺,专职演员、导演、教师,三个身份看似不同,实则都围绕着"话剧"这一事业。他演的角色深入人心1952年6月,根据新中国"文艺演出团体要求专业化、正规化"的要求,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苏民成为第一批职业话剧演员。在这之前,他从1942年高二时期就开始业余话剧表演,已经做了十年。  相似文献   

19.
忧天下为天下乐天下──话剧《好人润五》观后孙永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宋代另一位文学家苏询的名言“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仁人志士济世救民的善良愿望。最近,人艺上演的话剧《好人润五》,则是歌颂一位在改革开...  相似文献   

20.
《先锋队》2012,(1):4-7
她是我国唯一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曾先后13次见到过毛主席、周总理,周总理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专门宴请过她,邓小平称赞过她,江泽民称她"凤毛麟角",胡锦涛总书记叫她"申大姐",李鹏、朱基、薄一波、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到西沟看望过她。作为新中国妇女的代表,她到丹麦哥本哈根参加过世界妇女代表大会;美国著名记者斯特朗采访过她;前苏联青年英雄卓娅的母亲给她写过信。她——就是申纪兰。她说:"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