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战期间,王明右倾投降错误产生的根源是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国国情的不甚了解,将俄国革命的经验教条式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同时也来源于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中的"苏联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2.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与共产国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是其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根源,而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在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具体帮助中所出现的失误,又助长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因此,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与共产国际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时期,在苏联及共产国际的视野中,由于孙中山给予苏联人的极好印象,国民党始终被看成是革命党,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盟。而且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加入,使苏联及共产国际认为可以通过不断"改造"对其进行控制,使其向苏联所希望的方面转变。因此,在对待国民党问题上一直存在偏向。同时,由于过多地考虑了苏联自身的利益,强调国民党的"反帝"作用,以及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导致了一系列的政策失误,不光使自己的东方政策破产,还差点断送了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初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同共产国际的影响密切相关。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为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提供了理论依据,后来又严厉批评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红一方面军则由开始对李立三的“左”倾冒险行动持怀疑态度,进而抵制和在实际中纠正。在红一方面军中纠正李立三“左”倾错误上,毛泽东和总前委召开的罗坊会议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理论为基础,共产国际提出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的民族革命同时也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并制定了以“分配土地”来发动农民参加革命的“土地革命”的战略设想。共产国际以国民党改组为契机,重新解释三民主义,试图修改国民党党纲,造就一个“革命的雅各宾”国民党来实行土地革命,同时要求中共和苏俄的驻华代表推动孙中山和国民党实行“土地革命”战略。对此,孙中山国民党不赞成激进的“分配农民土地”的办法;中共对于用“没收土地”的激烈方法来组织农民参加革命准备不足;共产国际的“土地革命”战略设想也不尽符合中国实际。共产国际试图影响孙中山接受“土地革命”战略的努力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经过极端艰苦曲折的斗争在政治上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反动派的野蛮屠杀和“围剿”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自己内部的几次机会主义错误,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转变,并成功地引导中国结束了内战的局面。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曾连续犯了三次“左”倾错误,究其原因,不仅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崭新的科学概念,与长期危害着我们党和革命事业的“左”倾错误之间,乍一看来,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而实际上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党在总结“左”倾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符合我国社会实际的科学结论;而“左”倾错误则是因为我党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没有作出合乎实际的判断,没有认清我国社会主义处在初级阶段这个国情所致。下面仅就这一问题略述浅见。  相似文献   

8.
共产国际和苏俄政府的指导和帮助,是加速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主要因素。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条件形成阶段、组织建成阶段、建党工作完成阶段,都蕴涵着共产国际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和帮助,客观上加快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共产国际对中央苏区的第一、二次反围剿战争,提出过较为符合实际的指导意见;对于第三、四次反围剿战争则基本没有干预。第四次反围剿后,共产国际远东局为中央苏区红军制定分离作战计划,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准备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初期,共产国际远东局为中央苏区红军由被动变主动谋划了重要一招,但对福建事变处置失当,而又力促红军与粤军陈济棠部开展停战谈判。共产国际执委会政治书记处和共产国际远东局在指导中央苏区红军反围剿时,存在不同的原则意见,加上中共左倾领导者无视中央苏区红军在以往历次反围剿战争中的成功经验,教条主义地贯彻执行共产国际指示,最终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左”倾错误的代表人物是毛泽东。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因成功地反对了王明“左”倾路线而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但在社会主义时期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却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对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究其“左”的原因,主要是由理想主义、经验主义而导致主观主义,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没有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特点,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的判断,以及当时国际国内的一些原因,使“左”的错误持续了二十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学者以"中国苏维埃运动"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927年至1937年10年历史,但"苏维埃革命"更触及事物本质,以其命名更为适宜。中国苏维埃革命的兴起以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中国革命三阶段论为指导,从宣传苏维埃到建立苏维埃,从不退出国民党的内部联合到外部联合再到抛弃国民党旗帜,从认同直接革命形势到承认革命的第一个高潮已经过去,从以城市暴动夺取政权为中心到逐步重视农村革命根据地,从俄国苏维埃无产阶级专政的模式转到中国苏维埃是工农民主专政,体现了共产国际指导中的调适和结合。中国革命苏维埃方略的系统确立,有利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三阶段论的重大缺陷,造成"左"的错误发生,并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我党历史上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开始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反省长达10年“文革”的是非,而且重要的是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从长期“左”的错误和传统的理论中解放出来,开始真正走自己的道路,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回顾10多年“左”倾错误造成的影响,深入分析其原因,对于防止和充很悲剧的重演,始终保证党的路线的正确,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按道理说是不应该出现“两个凡是”这样的错误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而且“左”的错误统治长达十几年。在一…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根据地"三月失败"的教训是深刻的。长期以来,由于档案资料的缺乏,研究者在谈到"三月失败"时,只是一般地介绍"三月失败"的情况,或将责任归到周鲁和中共湘南特委身上。实际上,"三月失败"的根源在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和国际代表的错误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三大”究竟应该划归在哪一个历史时期和陈独秀在中共“三大”上是否提出过“一切工作归国民党”,这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中共“三大”应划归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陈独秀在中共“三大”上没有讲过“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相似文献   

15.
1931年“九ˇ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内曾出现的“左”倾关门主义,对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高度对“左”倾关门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清算,从而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一、对“左”倾关门主义思想路线的清算毛泽东对“左”倾关门主义思想路线的清算,主要体现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这篇文章中。此文是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后不久在党的活动分子会上所作的报告。实际上,对中国革命过程中出现的“左”、右倾机…  相似文献   

16.
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的24年历程中,既有伟大的成功,也有令人遗憾的错误。它对中共六大路线的制定及其贯彻实施的影响就典型地反映了其功过是非。本文以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反"左"到推动中共"左"倾为经线,从肯定共产国际指导中共六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有功、强制中共背离中共六大路线有责、中共自身有背离六大路线的"左"倾思想基础三个层面来体现本文的立意。我们要有对待共产国际指示的正确态度,认清"左"倾错误之顽固、危害之深,这是本文要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文章比较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了毛泽东在反对“左”右错误倾向理论与实践上的贡献,并分析了他在反对“左”右错误倾向理论与实践上的失误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共产国际、联共(布)注重从中国社会性质出发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地政策,对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土地革命中的土地政策及时作出指导,逐步确立了平分土地的原则。尽管如此,共产国际、联共(布)对平分土地的口号始终持谨慎态度,担心这一口号执行中的扩大化会影响到对中农的阶级联盟策略。共产国际、联共(布)在中国富农问题上基本认定必须消灭富农经济基础,为此要求中共中央坚决贯彻以反对富农为主旨的革命的阶级路线。  相似文献   

19.
姚金果 苏杭 杨云若著、福建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10月出版的学术专著《共产国际、联共 (布 )与中国大革命》 ,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在绪论中指出 ,本课题的研究 ,力图达到三方面的效果 :“第一 ,对新档案反映出来的新问题 ,即以前鲜为人知或知之甚少的问题 ,尽量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以填补以前研究的空白 ;第二 ,对以前有争议的问题 ,通过运用新的档案资料 ,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三 ,对以前由于资料缺乏所造成的史实上的谬误和错误的结论 ,根据新的档案资料给予修正”。依我之见 ,本书圆满地实现了作者所要达到的目的。学术…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内曾连续出现了三次“左”倾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统治四年之久,使党和中国革命事业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损失,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抚今追昔,痛定思痛。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对当年“左”倾错误连续产生之原因做一分析,从中记取教训,对于彻底肃清“左”倾思潮在现实生活中的残余和影响,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