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何颖 《工会论坛》2011,(5):122-123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随着物质经济生活的提高,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的不断变革,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方式集中体现了图书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知识殿堂、精神家园,用人文主义精神构建图书馆,用人文主义精神服务与读者,用人文主义精神建立相互讨论、自由交流的平台,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将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人类恒久的话题,在中西方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哲学家都曾对人的存在和人的发展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本文通过对法国人文主义者拉伯雷的代表作<巨人传>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剖析,探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个性自由、理性至上和人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程序:以人为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序以人为本 ,这是人文主义精神在程序法治中的体现。程序应当体现对人的关爱 ,顺应人的理性发展 ,遵循程序自由原则。我们应当以“人”为基点看程序 ,程序的设置和运行中都应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人权精神就是一种人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对立关系中先行承认个人、并视个人为首要的道德良知和道德价值判断主体的精神。经过几千年发展的儒家文化其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人权”的概念,但其人文精神、伦理道德观、政治法律思想等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朴  相似文献   

5.
杜维明指出,现代社会可以从儒学中挖掘出许多丰富有益的资源.儒家的理想人格在自由民主环境中而不是在传统的权威性社会里更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儒家必须从现代启蒙精神如理性、自由、平等、人权、法制、科学、民主等资源中吸收东西才能发展.假如现代意义下儒家伦理与西方启蒙精神不仅不冲突而且相融,那么这个伦理就可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文化系统中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在多数学者看来,过去讲人文精神,主要是以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为参照,突出人的主体性,突出工具理性。虽然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仍存在分歧,但在人本性方面是一致的,即以人为目的,肯定人的主体性和价值,追求人的解放和发展。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核心,正是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逻辑,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主体性发展。如此,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构建了一个意义世界,为当下人文精神及其建构提供了理论。  相似文献   

7.
与近年残疾人事业在一些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步相比,目前我国精神和智力障碍人的人权保障仍面临着十分严重的挑战。精神和智力障碍人与其他人一样,享有生命、自由与尊严。评价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不是社会中的强者享有怎样的待遇,而是社会中的弱者得到什么样的照顾和帮助。精神和智力障碍人作为社会中的最弱者,其人权保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尺。要通过一切形式的人权教育,提高政府和整个社会对精神和智力障碍人的尊重,认识到精神和智力障碍人与其他人一样是人权的主体,与其他人一样享有生命、自由和尊严。  相似文献   

8.
美育的鹄的     
美育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与现代化进程中人文精神补缺的需要。在当前条件下,美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审美的自由对个体理性的诞生作出启示;以审美的自由尤其是感性的自由对异化人的理性作出反应;以审美的自由和超越性启示人对意义的追寻,从而摆脱利欲界的桎梏,超越有限而走向无限。  相似文献   

9.
论法治文明     
人类历史上的 11世纪 - 2 0世纪 ,可谓是人类法治文明的建设时期。法治文明是建立在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 )基础上的 ,有体现科学精神的近、现代法律形式化运动的必然结果———发达、完善的法律制度竖立其上的 ,并有体现人文主义 ,保障人的尊严、自由、平等和权利为根本取向的价值观念与之相适应的一种新型文明。其由物质层向制度层及观念层的展开是一个有着自身逻辑的历史过程。法治文明的哲学基础是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的统一 ,内在结构是发达的市场经济 ,完善的法律制度及特定价值观念的统一 ,评价尺度是形式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人类法治文明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法律是以规范、以制度的形式出现的,但是,这些看似冰冷的条文后面,关注的却是整个人类,尊重人性、人权和人的自由的人文精神,是法治的内核,缺失人文精神的法治,势必是不健全的,缺失了人文教育的法治教育也是不健全的。公安法治人才培养中,人文教育如果缺失,势必会背离法治建设精神启蒙的历史担当,进而影响国家与社会法治建设的进程,公安院校应转变法治教育观念,彰显法学的光辉人性,塑造法治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法治职业伦理。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对人文精神及其人的发展,一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即激发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又具有消极的影响和作用,即人的物化存在使人没有真正的独立性,人的活动的片面化导致人的能力发展的片面化。市场经济对由科学、道德、自由、平等、正义、终极关怀等所构成的现代人文精神要素的不同作用关系,决定了它们在市场经济中的不同命运。它使科技和教育的发展趋于功利化、道德私利化,使自由、平等与公正失衡,并导致终极关怀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培养警务人才严谨、顽强的科学精神和崇高的人文精神,是世界一流警察大学的神圣使命和标志,是公安院校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类积淀起来的人文精神和创造的人文思想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应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以宽广的胸怀,培养警务人才。为此,我们要广泛习得人文知识,大力拓宽人文视野,深刻理解人文思想,提高人文思维水平,吸收人类人文精神成果,培养警务人才崇高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始终,实践精神、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人文精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民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是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源泉,这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确立于现代社会,为我国刑法的修改提供了新动力,它的落实要求在刑法的立法和司法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新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八)》从人性、人道和人权多个方面体现了人文精神,立法者和司法者应通过对其内容的研究,促使刑法同人文精神更好地结合,使得我国刑法更趋合理和文明。  相似文献   

15.
人文关怀是人对"人本身"的一种自我关怀,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关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含丰富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精神成人、坚定理想信念、建设精神家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人文目标;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必须加强人文关怀,具体要求为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民生建设、实现体面劳动、提升公民意识、保障尊严生活、注重心理疏导等。  相似文献   

16.
人文教育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文精神 ,通过教育活动、环境熏陶等方式和途径 ,内化为人的品格因素 ,实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面塑造。相应 ,人文教育的基本要求也就体现在四个方面 ,在心理层面要培养学生成为有个性的人 ;在思维层面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思维能动性的人 ;在伦理层面要培养学生成为向善的人 ;在审美层面使其成为有境界的人。  相似文献   

17.
大学素质教育公选课,仅仅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地是向其渗透人文精神,大学生获取人文精神的途径是多的,而教化、示范、内化养成是一条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我国正确探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规律的结果,是世界范围内以物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转变,是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辩证结合重新认识的产物。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蕴含着深刻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既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也是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引领未来发展的思想之魂!  相似文献   

19.
大学教育与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社会对大学教育的关注似乎更集中于教育收费和职业选择,大学自身的使命关照更多地集中于在科技创新和对学生的专业培养。这使现实的大学教育忽视了对社会、对人类、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应当重视人文关怀在教学中的作用,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就是自由精神。整个德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思想就是论证人类历史从自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康德、马克思的哲学都是这种现代自由精神的伟大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