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欧阳兵 《求实》2005,1(9):62-65
构建和谐社会与发展非政府组织两者间具有密切关联度,但在中国的国情下,当前两者并非呈现绝对的正相关关系。我国应确立何种发展非政府组织的政策指导思想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一是要明确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的功能,二是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市场机制培育、人本观念重塑的现状对非政府组织积极作用发挥的制约影响。基于这两个视角,较适宜的政策指导思想应是适度发展非政府组织。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非政府组织已经并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非政府组织发挥着政府与市场难以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推进政治民主化、维护社会稳定、优化社会环境、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文章最后阐述了笔者关于引导非政府组织发展并加强对其监督管理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3.
浅析非政府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青斌 《世纪桥》2008,(1):60-61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和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动用社会资源的能力逐渐减弱,而社会利益结构却日益多元化,社会公共事务也逐渐繁多和复杂,以往仅仅依赖于政府治理社会,预防、化解矛盾,协调利益关系的管理模式逐渐显露其不适应性。因此,充分发挥好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社会整合作用,消解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发展农村非政府组织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非政府组织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农村具有积极作用。针对农村非政府组织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法律地位不明确、内部管理不规范、组织化程度低、非政府组织的行政色彩较浓等,应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规范农村非政府组织管理,加强农村非政府组织的自我建设;理顺农村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完善和强化多元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发展社会力量、壮大非政府的民间组织成为学界倡导的"第三条道路"。以政治社会学的视角去探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如何应对方兴未艾的非政府组织发展,如何用好非政府组织这把"双刃剑",努力做到既要鼓励支持其积极功能的完善,以推动社会建设,加强社会服务与管理功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同时,又要未雨绸缪、依法有序地消除其潜在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树平 《学习论坛》2006,22(7):43-46
非政府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应注意到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中国社会正处于关键的历史发展时期,逐步形成了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快速发展的经济政治条件,在重视和引导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中国国情,突出中国特色,始终把握政府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非政府组织作为与政府、企业并列的第三部门,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要发挥好非政府组织在反映公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参与公共服务、推进公益事业等方面的作用,让非政府组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社会资本的增加到社会和谐的提高具有内在逻辑序列。非政府组织为社会资本的培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具有交流功能、整合功能、塑造功能和传承功能。为积累社会资本、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要突出制度性包容与发展、双向规范与吸纳、组织自律与纠错。  相似文献   

9.
对改善我国非政府组织弱势地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在干预“市场失灵”时有时也会出现“政府失灵”,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仅仅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完善和发展是不够的,还需要改善我国社会中的非政府组织的弱势地位,鼓励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市场和政府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非政府组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政府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主体要素,它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推进政府转型、协调社会利益矛盾、扶助弱势群体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实践中通过加强和完善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监管体制、制度环境以及组织能力建设,改变非政府组织的弱势地位,使之真正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1.
史传林 《学习论坛》2008,(12):68-71
政府是农村社会救助的主导力量,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但在经济社会体制变革的过程中,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社会救助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农村社会救助的重要社会主体,非政府组织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多种参与救助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组织的建设与创新。要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特征出发,把握组织建设与创新的基本原则,研究并解决组织建设与创新中的一些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代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使政府理财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政府理好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政府理财活动所追求的目标.政府如何理财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政府理财不公平、低效率的情形仍然严重.改善政府理财制度环境、提高政府理财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会缺乏丰富的内容。和谐社会又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着条件,有力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流动机制时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协调功能。和谐的社会流动必须是均衡与有序的,并坚持规则 的普适与公正,体现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支持。当前我国社会流动还存在着诸多不利于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 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与社会管理机制,促进和谐的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政府与社会之间能否形成良性互动的过程.因而整合政府行为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应通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机制、引入市场理念、加强文化建设等整合政府行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策平台。  相似文献   

17.
何颖 《新视野》2006,(4):43-45
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现代政府的公共行政精神表征着公平与正义、理性与法制、伦理与责任。政府的公共行政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体现在:政府行政要构建符合中国现实的政府理念,即民主行政的理念、法制行政的理念、责任行政的理念,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政府要公平施政,维护社会公平是政府的基本职责,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政府要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利益整合与组织整合,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人们以往更多地把它视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纲领,一本阶级斗争的教科书。其实,在《共产党宣言》中,不仅直接使用和肯定“社会和谐”的命题,而且蕴涵着构建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内容,深入挖掘这方面的丰富思想资源,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根本点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绝不是两个彼此孤立的概念,而是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的发展理念,具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实践诉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20.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是要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牢记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