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本行政指导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启发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行政管理中的行政指导方法虽然是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非权力性质的行为,但在行政管理的实践中却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我国正在进行行政管理现代化建设,今后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以及官民之间的关系;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去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可从日本的行政指导中得到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先后发生了多起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对此,日本政府根据《厚生劳动省健康危机管理基本指针》,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健康危机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全国的健康危机应变能力。日本健康危机管理体制、法律原则及组织结构,对预防和处理健康危机事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日本的新保守集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5年体制"下的日本政治与行政格局种存在着多种双重权力结构.这种结构妨碍了新的环境下日本保守政治统治的效能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政治与行政改革是新保守集权改革,改革的主旨是要消除双重权力结构,将国家权力进一步集中于保守阵营手中,将保守阵营内部的权力进一步集中于以党首-首相为首的政治统治集团手中,以期大幅度地提高保守政治统治的效能.经过改革,日本新保守主义政治势力在多个领域基本实现了上述目标.  相似文献   

4.
"关系危机"是国家间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状态:国家间关系从和平走向冲突之间的一种过渡性对抗。这种过渡性对抗既有别于国际危机表现出的那种高度军事对抗性质,也有别于国家间非军事化竞争表现出的那种模糊状态。关系是由行为体之间的行为互动塑造的,因此,国家间利益冲突带来的消极互动是"关系危机"的根本原因,而国家间敌意则是"关系危机"螺旋上升的直接原因。本文借鉴新古典现实主义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相互影响的研究路径,运用"接触—内化—绑架"框架来解释国家间的消极互动,同时论证敌意得以产生并呈螺旋上升的逻辑。文章最后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为案例进一步分析了此概念,认为积极的危机管理能对"关系危机"产生积极影响,可以缓解危机状态。但是,危机管理毕竟只是一个过程而并非结果。因此,冲突在危机管理过程中仍有可能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5.
2012年4月的中菲黄岩岛事件和2012年9月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是两次比较典型的危机事件。在这两次危机中,美国都是作为第三方介入危机管理的,在危机中扮演的是"权力平衡者"的角色,但美国在两次危机中的基本立场和行动方式却存在明显差异。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美国在南海和钓鱼岛的利益诉求不同,而盟国在多大程度上能帮助美国实现其国家利益也决定了美国的支持程度。  相似文献   

6.
试评俄罗斯人权全权代表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采用的"人权全权代表"(уполномоченныйпоправамчеловека)制度,西方国家称作监察专员制度。1997年生效的俄罗斯联邦宪法性法律——《俄罗斯人权全权代表法》确定的人权全权代表制度是俄罗斯为落实"人权"宪法原则而作出的"最明确"、"最清新"的选择,是俄罗斯行政救济制度的一大特色。俄罗斯人权全权代表有着与其他各类实施行政救济的权力主体不同的法律地位,特别是其享有的审查和申诉权。借鉴俄罗斯的人权全权代表制度,对中国的信访制度进行改造,不失为完善中国行政救济制度的有益之举。  相似文献   

7.
叶利钦时期,滨海边疆区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政治法律制度,它既带有民主社会的某些表面特征,又具有极权主义的实质倾向。分立和制衡的政治结构只具有法律层面的意义。杜马、司法机构和其他国家权力系统均受制于执行权力机构。政党和社会运动在边疆区地方政治生活中影响不大。主要的政治动员能力掌握在执行权力机构手中。实质上人们面对的是一个以边疆区行政长官为首的掌握了整个地区国民经济和行政管理职权的宗派化执政集团。  相似文献   

8.
李格琴 《国际安全研究》2013,(2):124-135,159
英国应急安全管理体系始建于二战以后,主要以地方管理为核心,其管理重点包括防范核打击下的平民伤亡,对突发的自然灾害以及北爱尔兰的恐怖袭击进行应对与处理等。进入21世纪后,英国的应急管理从立法规制到中央、地方的体制协调上实现了飞跃发展。2001年,英国成立了内阁国民紧急事务秘书处。2004年,《国民紧急状态法》颁布出台,界定了"应急事务"的范畴,规范了从中央到地方所有应急管理机构的角色与责任。2010年,英国的应急管理被纳入到国家安全的"大安全"战略框架。总体上看,英国应急管理体系从中央到地方构成了一个立体网状的体制结构,形成了多层分工、上下联动、跨部门协作的运行机制。此外,英国应急管理注重发挥地方、基层的中坚作用,特别突出风险防范、应急培训、业务持续性与灾后恢复的"系统抗灾力"建设。在2005年伦敦恐怖爆炸事件中,英国政府基本做到了快速、高效、全面的应急安全管理,也总结了在预警评估、高级别跨机构协调的角色定位、管理通讯网络以及对事故死伤者及其家属提供支持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意见。英国应急安全管理的经验也对中国的应急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偏向录用"专才"和注重从弱势群体中招收成员的美国文官制度所催生的文官阶层,构成了美国中产阶级的核心组成部分和美国政府管理的中坚力量。美国政治制度的稳定性有赖于其三权分立且制衡的政治体制的良性运行,不少学者认为,20世纪以来,这一体制呈现出总统权力膨胀的趋势,威胁了美国政治制度的稳定性,但这种担心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总统只是在处理危机以及外交和国防等领域内的权力在扩大,行政分支权力的扩大不完全等同于总统权力的扩大。文官系统与国会、总统之间形成的"一仆二主"关系以及与国会、利益集团之间形成的"铁三角"关系,遏制了总统权力的膨胀势头,加强了国会的地位。也有学者认为,不断膨胀的文官系统掌握了实权,架空了总统,但这是误把文官系统看成是一个整体。权力和利益都很分散且彼此竞争的文官系统重塑了三权分立且制衡的政治体制,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到了一种相对的平衡,从而为美国政治制度的稳定打下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试析发达经济体的主权债务危机风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西方国家刮起了一场主权债务风波,尤以欧元区国家为烈。希腊爆发了债务危机,其他一些欧元区国家也益显危机迹象。美国和日本的财政赤字和国债也居高不下,远超警戒线。这场主权债务风波表明,欧盟国家和美、日长期形成的"债务经济"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1.
印度尼西亚国家认同的危机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家认同的含义“认同”是社会研究领域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就是指自我具有从属于某个群体的身份。无论是对具有情感的个人 ,还是作为文化载体的群体来说 ,正是这种对身份的确认(认同)将“我者”与“他者”区别开来。这种认同最初虽然起源于物质主义的因素 ,但在后来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中 ,却是逐渐由观念主义的因素建构出来的。认同分个人认同和集体认同。所谓国家认同 ,通俗地说 ,就是指“一个人确认自己属于哪一个国家以及这个国家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的心理活动” ①。所谓“这个国家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 ,主要指的是“我国”区别于…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影响巨大。鉴于此,对金融危机进行有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更有责任对其进行认真研究,探寻危机治理的合理且有效的策略和方式,以此为其他国家应对和治理危机提供经验借鉴和策略支持,从而展现自身价值和角色作用。  相似文献   

13.
Under the shadow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year 2009 presented numerous signs that the world is polarizing in terms of power balances, strategic readjustments by the world powers, and relations between these world powers. Meanwhile, despite intense competition, new advances may be perceived in the peaceful and incremental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in terms of mechanisms, concepts and the realignment of forc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 order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a systematic evolution will inevitably result in power vacuums and disorder. Together with the growing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is will further complicate th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ituation. As an emerging center for this great transformation, Asia serves as a symbol of turbulence, realignment and uncertainty in the areas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y and security.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is taking place across all sectors, at all levels, and with growing intensity, all amid great risks.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危机催化世界大变革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祖贵  刘钰 《亚非纵横》2010,(2):34-42,51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下,多极世界格局的特征,在国际力量对比和大国战略调整,及主要战略力量关系变化上,都不同程度地开始呈现。与之相适应,国际体系和平渐进的变革,在主要各方的激烈博弈中,从机制到理念,再到力量组合,都有新的发展。这种格局转换和体系变革的加速,势必造成权力真空与混乱无序。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发酵,国际安全形势整体上变得更加复杂严峻。亚洲作为这场大变局的新中心,集中体现了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中的动荡、重组和不确定。中国与世界各主要力量的互动,愈显全方位、大纵深、高频度的密切活动。  相似文献   

15.
自俄罗斯转轨以来,国内频繁爆发公共危机,这给其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大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普京政府在与危机作斗争的过程中苦心求索适合俄罗斯国情的公共危机管理的方法,在有效解决各种危机的同时也推进了俄罗斯经济转轨的顺利进行。从俄罗斯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特征,可深入探寻有利于制定、执行和完善反危机措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Qatar Gulf crisis of 2017 saw a number of mediation initiatives, including thos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Kuwait. However, the two countries present two substantially distinct models of third-party intervention: superpower mediatio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mall-state mediation (Kuwait). Comparing the two types of intervention in this crisis in terms of their ability to de-escalate tension and effectively resolve the Gulf crisis with respect to three variables – timing of mediation, leverage of the mediator (hard power versus legitimacy) and interest of the mediator – it would seem that small-state mediation has been more effective in crisis de-escalation, while superpower mediation has further exacerbated the crisis.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东南亚各国在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危机过后,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然而金融风暴再次袭来又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综合各种因素,本文阐述了后金融危机时期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现实选择。而近期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也充当了区域汇率政策协调的稳定器。只有进一步推进东南亚货币合作进程,才能最为有效地防止危机再次发生,保证东南亚地区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国际体系正经历着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地缘政治变动。后危机时代,国际体系将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新兴大国群体崛起,传统大国趋向衰落,国际战略力量分化重组,多极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中美力量对比发生此消彼长的重大变化,中美关系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大国关系趋向缓和,全球和地区地缘对抗色彩淡化;国际秩序酝酿结构性调整,中国面临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19.
世界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粮食危机预示着高粮价时代的到来,各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粮食安全。全球人口膨胀和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打破了供需之间的平衡,而美国推行的生物燃料政策和美元霸权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平衡。因此,美国要为世界粮食危机的加剧负主要责任,但美国同时也是世界粮食危机的最大受益者,国际粮价的高涨体现了美国粮食武器的威力。面对形势严重的世界粮食危机,中国应该保证自给自足,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力保粮食主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xamines British policy in the Liman von Sanders crisis, which arose between Germany and Russia in late 1913. It takes issue with recent arguments that Britain was too closely bound to the Dual Alliance of France and Russia, that concern for her Indian empire determined her foreign policy, and that the Anglo-German cooperation in 1912 and 1913 was a hollow détente. Britai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esolving the crisis, by restraining an erratic Russian policy and appealing to Germany to make concessions. Moreover, Britain was the dominant power in the entente and influenced French restraint in this crisis. This served Britain's interests in Turkey, which aimed at the strengthening of that state. Finally, the resolution of the crisis demonstrated a functioning international system, based on alliances and the Concert of Europe, not a system on the verge of collapse into w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