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济渠,按周家谱系,原取名贻德,后改名贻谦,再更名济渠,号劼之。他于清同治十九年九月十五日(公元 1871年 10月28日)生于江苏淮安,1936年去世于汉口,1937年安葬于南京永安公墓。 周济渠系周恩来的五祖父周鸣鹿所生,周鸣鹿(谱名骏庞,号敦甫)还生过周贻震和周贻升两个儿子,但这兄弟俩均早夭,因此,周济渠成了周鸣鹿的独生子,他在周家大排行第三,周恩来称之为三伯父。  相似文献   

2.
钟艳  炫公 《红岩春秋》2008,(3):66-68
1910年初春,年仅12岁的周恩来从垂柳吐翠、百草排芽的故乡淮安来到了冰天雪地的东北铁岭。这次举家北迁是在他的三伯父周济渠的鼎力帮助下成行的,周济渠也许不会想到,自己的这一无意之举,竟会成为世纪伟人周恩来波澜壮阅的一生中至为重要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3.
论周恩来艰苦奋斗的一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一生,是共产党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典范,堪称全党全国学习的楷模。周恩来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精神财富,将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  相似文献   

4.
恋爱是人生之花。你品尝过爱情的滋味吗? 爱,基础于纯洁的情。个性的接近,相互的了解,思想的融合,人生观的一致,共同的“学”和“业”,共同的“行”和“言”,铸成永久的心灵火花。恋爱是美丽的花,爱情是甜蜜的果。你想品尝个中滋味吗?请看周恩来与邓颖超当年的相爱,请看周恩来与邓颖超相随相伴的一生。让每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让每对有情人都能做到:互爱、互敬、互勉、互让、互谅、互助、互学。红花绿叶,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的四次痛哭,包含着对父母的大孝,对朋友的深情,对敌人的愤怒和对自己的自责。而他每一次痛哭,都让我们为之深深感动。本文的主人公何树英等曾长期在周恩来身边担任秘书工作,他们的述说还原了一位至情至性的周恩来。  相似文献   

6.
一代伟人周恩来不但是全世界公认的襟怀坦白、顾全大局的政治家,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而且还是纵横捭阖、折冲樽俎的外交家。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周恩来在我党我军中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值此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之际,笔者综合所搜集到的有关史料,把周恩来在其伟大的一生中所担任的各种职务概述如下,权当纪念之。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的四次痛哭,包含着对父母的大孝,对朋友的深情,对敌人的愤怒和对自己的自责。而他每一次痛哭,都让我们为之深深感动。本文的主人公何树英等曾长期在周恩来身边担任秘书工作,他们的述说还原了一位至情至性的周恩来。  相似文献   

8.
1937年初,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周恩来副主席因谈判劳累,身体更加消瘦.鼻子还经常出血.这时,又要急赴石家庄同国民党将领卫立煌谈判.为照顾周副主席身体,警卫人员通知后勤部门购买火车包厢车票,但周严辞拒  相似文献   

9.
《湘潮》1986,(5)
1932年10月初,在湖北省江陵县沙岗的香草湖边,几个红军战士把一个遍体鳞伤的年轻人投入了湖中。湖中激起一阵水花,年轻人却再也没有浮上来。这个年轻人有何罪过,他姓什名谁?他叫周小康,时任中共湘鄂边特委书记。他的“罪”名,是“改组派”。周小康原名陈锡周,1903年11月诞生在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不公平影响人的一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绍刚在1月13日的《中国改革报》上撰文指出:"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1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讲到推进教育公平与农村教育时说。过去,人们更多是看到了中国大学  相似文献   

11.
冷溶 《党的文献》2015,(2):34-35
<正>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和精神楷模。他用自己的坚定信仰、优良作风和崇高品德,铸就了一座伟岸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他的精神风范,内涵非常丰富,是一座精神宝藏,我们要不断挖掘,从中汲取力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关重要论述,我想着重就周恩来精神风范中体现出的"忠"、"严"、"实"这三个方面谈点体会。第一,要学习周恩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要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心系党,心系国家,  相似文献   

12.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离开故乡淮安。在求学、从事革命事业的几十年间,周恩来有过很多机会回家乡,但他竟然一次都没有回去过。周恩来的秘书王伏林曾回忆说:“总理离家后,虽然没有回过一次,但他经常思念淮安,思念家乡。那年,总理从广州飞北京,快到淮安上空时,特意走到驾驶舱中,从飞机上看淮安。”  相似文献   

13.
裴高才 《党史纵横》2015,(3):9-11,24
她的出生是东西方文化的惊艳碰撞。她的每一段爱情都荡气回肠。她与毛泽东、周恩来、基辛格、戴高乐、尼赫鲁等人都有交往。她见证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沧桑……她就是有着"抗战新娘"美誉的英籍华人韩素音。值此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笔者重温其佳构,并于近期专访了曾经采访过韩素音的资深翻译家万子美先生。韩素音向万子美介绍了她"心中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离开故乡淮安,在求学、从事革命事业的几十年间,周恩来有过很多机会回家乡,但他竟然一次都没有回去过。周恩来的秘书王伏林曾回忆说:“总理离家后,虽然没有回过一次,但他经常思念淮安,思念家乡。那年,总理从广州飞北京,快到淮安上空时,特意走到驾驶舱中,从飞机上看淮安。”王伏林所说的这件事发生在1959年的元月,当时驾驶员降低了飞行高度,在淮安上空盘旋了三圈。周总理的卫士长成元功当时也在机上,他将总理扶回座位,总理一言未发,  相似文献   

15.
<正>“1956年成为我的转折点”韩素音出生于一个中西合璧的家庭,父亲周映彤是铁路工程师,母亲玛格丽特是父亲在比利时留学期间结识的一位比利时姑娘。1917年9月12日,韩素音出生于河南信阳,父亲给她起名周光瑚。韩素音是她在美国发表处女作《目的地重庆》时用的笔名,“韩”为“汉”的谐音,意即在世界上发出朴素的中国之音。  相似文献   

16.
周济渠,按周家谱系先取名贻德,后改名贻谦,再更名济渠,号竭之。他于清同治10年9月15日(公元1871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楚州区)驸马巷周氏老宅,  相似文献   

17.
1923年5月5日,年仅19岁的邓颖超在<女星>旬刊第二期上发表了<错误的恋爱>,文中讲述了她对恋爱的看法.她写到:"两性的恋爱,本来是光明正大的事,并不是污浊神秘的.但它的来源,须得要基础于纯洁的友爱,美的感情的渐慢浓厚,个体的接近,相互的了解,思想的融合,人生观的一致……等成分上面.  相似文献   

18.
正父亲去世后,每当父亲节来临,我都会有很多感触。他死于癌症,从发现病情到离开,只有几个月。2003年初夏,非典肆虐,武汉封城。我在报馆里,不得脱身。突然接到二哥的电话:老头子走了。"走了"是什么意思,你晓得吧。电话里,能清晰地听到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的八婶母杨氏是周贻奎的妻子,娘家在宝应县天平乡。周贻奎是周恩来的亲叔叔,大排行八,所以后辈人都习惯地尊称他的妻子叫“周八太”或“八太”。她大约生于公元1877年,去世于1956年,具体年月已无法考证。杨氏受旧的思想教育,恪守封建伦理道德,尤其笃信佛教“积善积德”、“不修今生修来世”等虚无思想,终日吃斋念佛。她把周家的败落看成是“命不好”,但坚信“只要善事做多了,来世还会有报应,有福享的”。所以在周家十分败落艰难的困境下,她仍不忘烧香拜佛,以求来生。她与侄儿周恩来的感情也很深。那是因为公元1908年,周恩来的两位母亲在不到一年中相继去世,父亲又在外谋生,无依无靠的周恩来只好带着两个更小的弟弟从清江浦回到淮安老家。这时的老家只有长年卧床的八叔和照料一应家事的八婶母杨氏,杨氏就成了抚育周恩来的监护人。为了一家人的生存,杨氏和周恩来一起跑当铺典当衣物,甚至将房子典押给人家,以维持那半饥半饱的生活。那时,10岁的周恩来还比较懂事,但仅比周恩来小1岁的周恩溥却天性调皮、倔犟,玩刀子、打弹子、爬树、捕蝉等许多冒险的游戏都敢做。一次,他们家的一位亲戚带着他们兄弟仨和恩灿等坐小船出北水关到勺湖河下去玩,玩得十分开心。以后...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一生只来过湛江一次,而且在湛江只呆了15个小时,这短短的15个小时里,周恩来都做了些什么?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还原50年前那真实的一幕。盛赞湛江像个小巴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