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问题行为作为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课堂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及教育心理学专家的关注.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有学生自己的因素,也有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既有教师因素也有环境因素.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分析;探索,控制问题行为的有效措施有:信号暗示;语言提示:开展活动:有意忽视:转移分心物品:转移注意;行为干预;提醒规则;正面批评;利用惩罚.  相似文献   

2.
侯惋馨 《学理论》2013,(20):353-354
言语是个人运用语言的过程或产物,当个体为实现交际目的而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行为,就是言语行为。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学习态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言行。提高中小学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水平的对策有三:将教师评价言语体系纳入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予以重视;教师自身注重培养课堂评价言语行为的考识。  相似文献   

3.
马亦龙 《团结》2011,(2):24-26
看病贵.贵在过度医疗。过度医疗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不能为患者真正提高诊治价值.只是徒增医疗资源耗费的诊治行为。简单说,过度医疗是超过疾病实际需求的诊断和治疗的行为。过度医疗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过度护理。过度医疗的行为表现在:不应该住院治疗的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库区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分析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等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原因,包括留守儿童的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解决这些问题要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非政府组织和团体的建设以及学校的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5.
乡村留守儿童,是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乡村转移到城市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与非留守儿童相比,乡村留守儿童在监护主体、学习成绩、心理健康、行为道德、日常生活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均面临着严重的成长问题。面对乡村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家庭、学校和政府均需要承担应有的责任,对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追行全面地审视,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和行为干预手段,解决留守儿童成长所面临的问题,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章娅 《学理论》2015,(8):115-117
研究来源于武汉某高校大学生的调研数据,探讨课程认知、教学方式、教师行为、群体文化和参与条件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意愿越高,认为该门课程有价值并且对自身今后发展会有帮助,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比例就越高。第二,教学方式对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有较大影响,采用开展课外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方式,学生课堂参与比例就越高。第三,教师行为中教师授课的吸引力越大,学生课堂参与比例就越高。第四,群体文化方面上,宿舍同学逃课行为越少,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课堂参与比例就越高。  相似文献   

7.
王秀绒  马兰  李雪峰 《学理论》2014,(23):52-55
在落后山区,很多留守妇女选择的是留守不留家的生活,她们大多跟随低年级子女外出租房居住,陪伴、照料低年级子女,这是她们在综合分析了各种因素后的无奈选择,解决租房留守妇女的问题,需要加强对租房留守妇女的管理;招商引资,为她们提供增加收入的渠道;解决子女寄宿和交通问题,使租房留守妇女回归家庭;增强健康观念、改善生存环境;加强教育培训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降低进城务工人员家属进入城市的成本。  相似文献   

8.
李树芳  张永缜 《学理论》2010,(6):136-137
大学教学是关系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师德滑坡,教风学风日下、师生关系疏远等方面,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建设。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尽快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质的职业道德水平,不断加强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33)
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着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这一群体最大、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常性格比较内向不合群;情绪暴躁,容易失控;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行为失范等等。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其次是学校教育不足,再次是社会关爱缺乏。要采取措施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完善家庭教育,加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缺失。  相似文献   

10.
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弱视,会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主要阐述了黑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保护现状,并就如何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学业压力是学习者对超过自己应对能力或可能威胁自身的学业内外环境要求的反应或主观感受。在学生能力承受范围内的学业压力对学生的发展有益,过度的学业压力则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引发学生出现一系列问题行为。学校、家长与教师等多方应共同努力缓解青少年学业压力。  相似文献   

12.
刘宓 《学理论》2010,(18):291-292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积极倡导课堂互动教学,凸显学生的主动性与主体性,强调师生间认知、情感和行为方式的交流与互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受传统文化因素及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堂互动中出现了互动形式化、互动不平等、互动不和谐、互动缺乏本质等失真现象。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构建有效的课堂师生互动,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姚小鸽 《学理论》2013,(11):257-258,283
课堂提问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即等待时间。等待时间的合理运用是实施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师恰当运用教学艺术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等待时间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提问能力和问题水平,促进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该加强运用等待时间的策略,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4.
李静 《学理论》2013,(11):69-70
留守儿童的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对其作了大量的研究,早期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是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行为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负面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留守确实给儿童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危险因素,但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各方面的发展上并无特别明显差异,甚至发现留守儿童发展中还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心理弹性理论的兴起为研究留守儿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目前我国对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主要包括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等。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0)
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教师自身的气质、学识渊博程度、行为修养、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来阐述通过塑造专业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吸引、感染和影响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水平,并能真正成为学生在以后人生道路上成长、成才的指明灯。  相似文献   

16.
梁维科 《学理论》2012,(28):215-216
师生冲突是教学场域中最主要的教学冲突类型。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教学当中,师生冲突主要表现为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与新媒体下学生对信息的接受方式不兼容;教师传播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不一致;教师简单的课堂问答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存在差距;教学的整体性要求与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不统一。为了化解师生冲突,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应该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从学生兴趣点出发把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结合起来;通过培训和自学来打破自身知识结构单一化和专业化的瓶颈;实现师生间的真正互动,把教师设计问题与学生讨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0)
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转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父母迫于经济条件、城乡体制和户籍限制等,不得不将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由一方父母或祖辈亲戚等照顾的儿童。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不容忽视。研究留守儿童现阶段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因素,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有性格缺陷、心理障碍、人际交往困难、行为反常、三观偏移等现象,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  相似文献   

18.
马世才 《学理论》2009,(32):251-252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码转换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它是一个建立在顺应原则基础上高度灵活的语言行为,是教师在具体语境下对语言现实、学生现实和心理现实等三个主要因素进行语言选择和使用的动态顺应过程。本文主要从对外汉语教学中,顺应性理论在对外汉语课堂语码转换中的运用入手,来进行一些理论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从农村步入城市学习的农民工子女,存在一系列心理与行为问题。这需要教师采取树立教育公平观,走进学生,增进了解,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加强团队协作,促进家、校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等策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30)
自伤行为是一种对自己身体进行直接或间接伤害的行为,在青少年中发生率较高,给青少年身心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是影响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重要因素,以民族地区留守儿童为对象,调查研究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对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自身行为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