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思娓 《工会博览》2013,(36):59-61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找医开药方,一年四季保健康。”这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句话,但为何冬吃萝卜可以保健康呢?著名中医专家、北京中医医院王国玮副院长介绍:萝卜又名莱菔,温菘,秦菘。  相似文献   

2.
冬天气候干燥,天气寒冷,人们习惯进补,都不爱出门,就会出现口干舌燥或者咳嗽。萝卜味甘、辛,主要有生津液、降气消痰的作用,人吃了以后,不仅能通气,而且还能润燥。热者寒之,寒者热  相似文献   

3.
阿峰 《工会博览》2006,(14):53-53
烈日炎炎,酷暑难耐,如果你能在这炎热的日子里吃点消暑清热的瓜果,便会清爽满口、烦渴渐消。这里介绍五种适合暑期食用的瓜果。西瓜性寒味甘,有清肺胃、解暑热的功用;祖国医学称它为“天生白虎汤”,对烦  相似文献   

4.
《工会博览》2005,(13):74-74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自古以来,中医学家和民间就有“生姜治百病”之说,但以下几个问题是应该注意的:1.不要去皮。  相似文献   

5.
山药与故乡     
罗伟 《工会博览》2013,(29):54-54
有回吃饭,朋友不吃别的菜,只一味地挑选山药。我奇怪,问:“怎么?多日不见,已经改吃素了吗?”他说:“见山药突然想起家乡,想起母亲来了。一时情难自禁,多吃了点。那一块块山药,吃在嘴里,似乎能尝出家乡的泥土气息来。很久没有闻过那样的泥土味儿了……”  相似文献   

6.
吃事     
莫言 《法制博览》2010,(3):12-13
“吃”字拆开,就是“口”和“乞”,这个字造得真是妙极了。我原以为“吃”是“契”的简化,查了《辞海》,才知“契”是“吃”的异体。口的乞求,口在乞求,一个“吃”字,馋的意思有了,饿的意思有了,下贱的意思也有了。想这造“吃”的人,必是个既穷又饿的,如果让林黛玉或是刘文彩造这个字,不会是现在这样子。  相似文献   

7.
外地人说广州人的嘴“刁”、刁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就比如吃鱼,鱼肉本身已够鲜美清甜了,但有人还是嫌它略欠爽滑,偏想出了个“焗鱼嘴”、“炒鱼唇”的菜式来。试想,一条鱼能有多少鱼嘴鱼唇,然而,为了口福,挖空心思,竟想出了这样的“刁”菜。叫人啼笑皆非的,远远还不只吃鱼。有一回,笔者看《信息时报》,竟有这样的一条消息:广州副食品消费市场出现新趋向,鱼头贵过鱼身,鹅翼贵过鹅肉。说是近年广州人吃的越来越讲究、不断在创新口味,吃鱼  相似文献   

8.
吃瘾     
孔明 《法制博览》2010,(20):60-60
人自娘怀坠地,“呱呱”半天,就是告诉娘亲:“我吃来了!”把奶头塞进嘴里,灵得很,不“呱呱”了。所以,人到世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不师自通。由吃奶而吃饭,活多久,吃多久,不能吃了,就该告别吃的世界了。  相似文献   

9.
禁忌一:吃萝卜后吃柿子 吃了大量含植物色素的水果,就会在肠道分解出一种酸性物质,易使吃萝卜后加强人体产生的硫氰酸抑制甲状腺的作用,从而诱发或导致甲状腺肿。柿子、梨、苹果、葡萄等水果都  相似文献   

10.
“谢” 海明威是美国的著名作家,有一回,有个嫉妒的人写了一封信给他道:“我知道你现在的身价是一字一金,现在附上一美元,请寄个样品来看看。”海明威不客气地收下了钱,回答了一个“谢”字。 “吃” 有人对海明威说:“文人的胃口真是好啊,在你们笔下什么都能吃!吃苦、吃力、吃醋、吃官司、饮泣、饮恨、食言、啃书本、喝西  相似文献   

11.
登高偶拾     
张媛媛 《工会博览》2006,(20):39-39
一天,小区里来了一辆卖萝卜的拖拉机。十几个老人,手里拿着大袋子抢购萝卜,一买就是上百斤。我觉得很奇怪,干嘛买这么多萝卜?到了冬天萝卜也不过几毛钱一斤,何必储藏这么多?老人们告诉我,他们是要晒萝卜干。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冬天新鲜的蔬菜到处可见,谁还会吃咸萝卜?老人们又说,其实这萝卜干都是给他们出国打工的亲人准备的。这个小区里,平均每三户就有两个人在国外打工,虽然在国外工资比较高,但消费也一样高,特别是吃的方面。所以很多出国打工的人,都是从国内带咸菜或干菜,不舍得在外面买新鲜蔬菜吃。邻居姜阿姨的儿媳在日本  相似文献   

12.
张磊 《工会博览》2008,(2):20-21
看着时间的脚步飞快疾驰,我们走过了奥运会筹办工作的决战之年,进入了决胜之年,“你买到门票了吗?”逐渐成为了很多朋友见面后一定会提到的话题。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这句话是否能取代“您吃了吗?”成为众多北京人见面的“问候语”。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无可厚非地称作“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并不断校正完善我们的发展模式也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14.
翦愁 《法制博览》2011,(15):53-53
自古以来便深刻意识到“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偏偏老在这件天大的事上屡屡犯事,连下一代的奶粉都没能幸免于难。利益驱动之下,个别人丧尽天良。现在是不愁没什么吃,愁的是什么能让人放心地吃。  相似文献   

15.
毛志成 《法制博览》2011,(18):36-37
提到卖国主义,人们当然恨之咒之,但提到“吃国主义”,人们往往不甚了解。诚然,十足的卖国主义者毕竟是少数,但不要忽略,“吃国”也能成为一种主义,而且足以吃掉一个王朝、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时代。这里所说的“吃”,不仅指吞食什么东西,也指用权力、势力、等级以及用种种貌似“合理、合法、合情”的传统习惯去抢占各式利益。  相似文献   

16.
袁伟 《台湾研究》2001,(4):87-93
10月底,陈水扁“执政传记”《世纪首航》出版,迅即引起岛内朝野和社会各界对“政治人物出书热”的再度关注。观察近10余年来的台湾出版界,出现一种特殊现象,即出现了主要政治人物亲自撰写或其亲信、随从捉刀撰写的“政治书籍”热,而此类“政治书籍”的选题内容广泛,  相似文献   

17.
赵明昊 《当代世界》2010,(12):55-58
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前位外交”讲话到总统奥巴马的亚洲四国之行,美高层近期高频度、高姿态涉足亚太,加紧推进其“重返亚洲”战略。某种程度上,“重返亚洲”这一概念并不准确,因为美国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亚洲,美国当下的种种努力应是整合旧资源、运用新方式、施展巧实力来“重现凸显”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存在及主导优势,通过“重构”亚太地区的安全(同盟)体系、经济体系和多边机制确保美国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面对当前国际体系的变局和变数,有必要全面、深入地审视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大棋局”。  相似文献   

18.
要知道梨子的滋味,毛泽东说过,就得亲口吃一下梨子。也就是说凡事只有亲自实践才能获得真知。本人,平民一介,从来没有做过官,自然难知做官的滋味。没有做官经历的人品“官味”,也许有人会讥笑:你又能“品”出啥名堂来?  相似文献   

19.
刘飞 《工会博览》2009,(5):118-119
农村“留守子女”现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是城乡就业壁垒打破以后必然出现的现象,也是当前户籍管理制度的“副产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子女”的数量会进一步加大,“留守子女”的教育、成长问题日趋凸现出来。农民工留守子女往往缺乏应有的教育,容易出现“情感饥饿”、性格缺陷、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等“留守综合症”。 农民工子女教育难的问题,虽然逐步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部门及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但事实表明收效甚微。“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对于结局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当今我国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存在着很大缺陷的基础上,分别从家庭教育的缺乏。学校教育的缺陷;社会整体发展的不良影响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当今我国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然后针对遗成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再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从完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阐述了解决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向纵深发展,作为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人,已经开始成为一种重要资本,参与并渗透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本文就围绕“人”这一点来谈谈如何做好“人才”工作,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