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慧 《求索》2014,(6):94-98
印象主义诗学所倡导的直接描述物本身和关于物的直观印象,从庸常琐事中体味生活况味和哲理诗意,以此逼近生活的本相,表达生活的本喷的善学思想,体现了胡塞尔提出的现象学“本喷直观”的哲学思想:面对“生活世界”,“回到事物本身”,在“舌”和“直观”中把握事实本身。印象主义这种蕴含着对事物物性充分尊重的善学思想,暗合了善国诗人成廉·卡洛斯·成廉斯的诗学主张“慨念只存在于事物之中”。  相似文献   

2.
李欣仪 《求索》2011,(10):208-210
在沈从文那里,“音乐”是一个与其“生命观”密切相关的概念。沈从文文本中的“音乐”常常表现为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体验和天人相契的心灵境界,它们带有忘我沉迷性、“抽象”性、体悟性特征。它们与沈从文所设想的生命最高境界相邻。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只注意到了湘西民歌、西洋古典音乐等具体音乐形式对于沈从文的影响,没有看到“天地音乐”、“无声的心灵音乐”等“神秘”形态与沈从文创作和思想的深层联系。本文通过对沈从文音乐体验的重新审视,期望能够把当前的沈从文与音乐的研雾艟向一个新拍台阶.  相似文献   

3.
刘进清 《理论月刊》2004,(10):117-118
“巴洛克”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本文从“巴洛克精神”、“巴赫与亨德尔”、“音乐与 其它艺术”三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天慧 《今日上海》2008,(8):30-31
“世界音乐”有庞大的听众群,加上联合国对非物质口头文化遗产的重视,各种官方与民间的世界音乐活动、唱片发行,都进行得如火如荼。各种主流音乐盛会中,也少不了专门的“世界音乐”环节。“世界音乐”与世博会间的联系渊源流长,很多“世界音乐”都是通过世博会的舞台走向世界,并启发了许多西方艺术家与音乐家。  相似文献   

5.
纵观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历史,始终是在音乐文学系统和诗学系统两极徘徊的,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再到唐诗、宋词,无不经历了从民间音乐文学(或源于民间音乐文学)向文人诗学的转变。诗学系统具有强大的“吸附力”,总是能“迫使”原本游离于诗学系统之外的音乐文学作品回归中正和平的诗学轨道,会由最初体裁与传播形式的裂变最终从功能上回归到诗学阐释的本位,承载起“诗言志”的重任。而当这种“回归”完成时,最初音乐文学系统之“缘情”、“歌其食”、“歌其事”的功能又将由新的体裁样式承担。中国诗歌发展史就是一部音乐文学与诗学两个系统不断地循环往复、互为促进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来自《医药养生保健报》的文章称,传统音乐能将人体的阴阳两方面相互协调,与宇宙自然的阴阳变化相统一,调理脏腑的功能状态,也就是“乐与人和”、“天人合一”、《黄帝内径》中记载了“五音疗疾”,针对不同的病症,运用不同的音乐进行治疗,对症下“乐”。音乐调畅情志的方法有四种。  相似文献   

7.
房俊  张晨霞  刘丹霞 《传承》2013,(4):134-135
孔子评价音乐的标准是“美”和“善”,而又特别强调“善”的重要性,提出“克己复礼”,推崇雅乐和“思无邪”的音乐。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提出美、善、淫三种作品评价的概念,为后世音乐美学评论提供了标准。孔子“淡中”的音乐美学观是以他的“中庸”哲学为理论基础,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对音乐艺术的发展和音乐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声无哀乐”新解——试论嵇康音乐心理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重新阐释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嵇康强调主体自身情感状态在音乐鉴赏中的能动作用,同时也看重音乐本身的诸种感觉要素,从而揭示了“心”(鉴赏主体)与“声”(艺术作品)之间“异质同构”的对应关系。它超越了儒家乐论夸大音乐教化作用与忽视音乐艺术形式的双重局限,在深潜的心理层次找到了“心”与“声”的连结点,对后来的艺术理论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成和 《现代人事》2003,(10):40-40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孔子就有很高的音乐修养,史书记载他听音乐后,如痴如迷,并把音乐作为对弟子的教育内容之一,还把“乐”与“礼”并提,强调“以乐治天下”。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还不懂得歌词意思的幼年时代,就会唱许多优美动人的歌曲了。他说:“我听了音乐之  相似文献   

10.
安详,静谧,婉转,清丽,朦胧……音乐里的月光,实在难以用语言表达。女儿说,音乐为月光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青纱。说得真好,透过这层薄纱,我们似乎能看到它,却又摸不到它,所以,我们在心里更加向往它……德彪西的月是夏夜的,流淌的,是蓝色的,神秘变幻的:贝多芬的月是秋夜的,静谧的,是白色的,风清云淡的。一轮明月,两种风景,你为哪个沉醉?  相似文献   

11.
陈国平 《理论月刊》2005,(8):120-122
与西方传统音乐相比,中国传统音乐具有“和”的精神、“虚”的意境和线的形态的美学特征,即体现出中和之美、无言之美和行云之美。本文从儒家伦理准则、道家哲学观念和汉字笔墨趣味等三个方面阐释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系统的审美结构。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8,(10):92-94
音乐的发展可以说是语言的延申。台湾原住民的音乐多元,且充满族群性及地域。在过去,原住民音乐也代表了“传递”的意思,山区中彼此呼喊做讯息的交换;同时它也是情绪抒发与节庆、生活的一部分。台湾原住民深信“祖灵”,同时也认为“歌声”是一种彼此联系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的乐舞文化观带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 ,他不提倡代表儒家思想的“天意不可抗 ,王命不可违”及“君权神受”的雅乐观 ,主张“以人为本”、“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王 ,无道则人弃而不用”的唯物主义理念 ;他重视乐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提倡音乐文化的娱乐功能 ,但否认音乐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14.
交流短波     
台湾“北京音乐之旅”访问团来大陆交流 台湾“北京音乐之旅”访问团一行71人于4月初来大陆参加小型音乐会,他们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附小师生举行了多场座谈。 “海峡两岸高效农业科技合作研讨会”在海口举行 由科技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海南省科技厅等单位主办  相似文献   

15.
嫁接“流行”与“艺术”,这是所有音乐人士的梦寐以求。  相似文献   

16.
《乐记》一书以“乐”为用.以“礼”为体,系统地阐释了儒家传统的礼乐文化。强调以音乐感化人心、陶冶性情:以音乐移风易俗、凝聚人心:以音乐和谐社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大乐”完美。在新的历史阶段,加强对传统礼乐文化及其现代性的宣传与应用,加大对具有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文艺作品的宣传.寓教于乐地在文艺活动的组织中潜移默化地引导文明风尚的形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培育社会主义文明风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尚道 《台声》2006,(9):65-69
人生就如五线谱的痕迹,一个个音符谱写成一首完整的乐章。时间和空间绘成了他的五线谱,生活的点滴构成了他的音符人生。叔本华说:“音乐是意志,是世界得以构成,人类得以生存的意志本身”。对作曲家施捷来说,音乐就是他的意志,无可抗拒地走进了他的生命,融入了他生存意志,也融合了孤独,唯有孤独者理解它。孤独者是在生活困境、心理无所适从的状态中,浑觉无聊、漫不经心地猛然与音乐相遇产生无可名状的颤动、怅惘、激愤、痛苦。他注意到笼罩在周围的乐声,没有庄子“空谷足音”的快感,也不似萨蒂“身边音乐”那么轻易随风飘逝,可能音乐本身就在…  相似文献   

18.
从《琴论》看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健  张国花 《求索》2007,(5):168-170
李贽“吟其心”的琴论是以他的童心说为美学基础的,他的琴论是对正统儒家重“禁”重“中和”的音乐思想的一种反叛,表达了新兴市民阶层重“真声”的音乐美学理想,而且关注到音乐风格多样与意境深远的问题,具有值得重视的历史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王玫  ;王炎琪 《求索》2008,(9):86-87
庄子——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音乐卷学家。他的音乐崇尚自然,主张“天地人合一”。本文从庄子的音乐审美超实用观、艺术非功利观、人潜在的创造力、人和自然的和谐观等内容充分阐述了庄子的自然“真”关的音乐美学思想,是真、善、美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是倡导人格完美、人性自由发展的音乐理念。  相似文献   

20.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杭州有家面向普通大众开放的民办音乐图书馆,是集音乐文献、图书资料、器材试音、唱片出售、室内乐和咖啡馆为一体的高雅音乐推广欣赏会所。创办者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副教授张铭。6月25日周六的晚上,夜幕下的西子湖畔暑热尚未褪尽,却已是人群熙攘。经人指点,笔者很容易就找到了面对杭州青少年宫广场、背靠西湖、绿树掩映下的张铭音乐图书馆。进得门去,只见“浙江图书馆·张铭音乐图书馆音乐讲坛”、“杭州图书馆音乐分馆”、“浙江省音乐家协会高雅音乐推广示范单位”等牌匾赫然在目。厅堂里飘动着缕缕西洋音乐,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