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义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是贯穿于和谐社会各个层面的核心价值取向。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因而要将制度正义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关键环节来抓。实现制度正义离不开道德正义作为保障,所以道德正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2.
3.
从价值角度看,法律与道德具有必然联系和共同元素;从规范功能看,法律与道德并立互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治国方略看,必须坚持法制与道德相结合;从秩序层面看,道德秩序是基础,法律秩序是保障。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一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良好的道德环境,这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当前,创建良好的道德环境势在必行,我们应着眼于伦理制度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官德建设和文化市场建设等几个方面,从而净化道德环境,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和谐社会”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系统论是建立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教育公平是世界各国教育制度的道德基础和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公民受教育机会均等,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原因,离教育机会均等尚有很大差距。近些年来,随着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拉大,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影响教育的发展也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相悖,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谐社会”要求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具备的道德基础包括构建现代生态伦理、确立公正伦理、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最高价值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坚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德治的基础上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儒家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道德学派,具有丰富完备的以德治国的道德理论体系,这为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道德思想理论体系和进行道德治理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和文化借鉴:一是借鉴儒家性善论,努力建设一个现代道德社会;二是科学转化儒家充满亲情的伦理精神,帮助建立一个和睦有序的和谐社会;三是借鉴儒家阐述的君子品格理论,培育和造就我国现代高素质的公民。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的各种欲望和追求无限膨胀,导致道德底线被冲垮。新闻工作本身的性质及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角色,决定了加强新闻自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至关重要。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自律,必须从新闻从业人员的自身建设和各种监督机制的建设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提到日程.这是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道德是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1.
宪法是一部确保国家与公民这一最基本社会关系乃至整个社会和谐的基本法,是一部确保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本身符合和谐社会精神以及它们之间和谐协调的最高法,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宪法的保障。目前我国现行宪法在保障和谐社会构建方面存在宪法对国家与公民之间基本关系的调整不力、现行违宪审查制度不完善等不足。我们要从宪法制度上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重点是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尽快将执政党的权力纳入宪法的调整范围;进一步修改宪法并完善违宪审查制度,使宪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的和谐标准法和最重要的和谐保障法。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典型理论形态,其实践逻辑展现为一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理论体系。这种展现既表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和谐社会论,又表明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表明和谐社会论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贯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的直接理论环节。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和毛泽东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思想,从当代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现实国情及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和观点。蕴涵在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中的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理念中的群体性事件及处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之一,是社会不和谐的特有反映。考察近几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数量和社会关注程度,以“三农”问题为核心的现代农民或农村问题仍然是主导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方面,另外,就业、金融和贫富差距等问题也经常引发群体性事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处置群体性事件,应重新确立决策观念,理性理解事件的引发原因,并注意处置中原则的刚性和方法的柔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文化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和谐社会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和谐社会引领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另一方面文化体制改革丰富了和谐社会的内容。进入新时期以来,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我们在和谐社会视阈下积极的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兴起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新高潮,这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社会和谐,这就需要实现工具理性和道德理性的对立统一。其中,充分发掘传统文化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资源,提高全民族之素质,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社会空间的拓展是社会历史自然进步的结果,也是中国公民社会形成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社会空间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需。  相似文献   

18.
十六届四中全会以人为本行政理念的提出,开创了我国行政科学研究的崭新境界,它体现了科学的行政精神、时代的人文精神和优先发展生产力的价值取向,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只有努力实践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理念,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社会利用法律、公约、政令等手段,对劳动者实行身心保障的体系。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有利于社会分配公平化、社会稳定乃至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条件。和谐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正确处理和谐文化建设中主导与多元、冲突与融合、积累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